葯師山·紫虛居士:行菩薩道的人,開始要以慈悲心為主,一切行事作為以不離慈悲心為原則。但在一個團體中,由於每個人的修為不同,心也不同,有關團體的事務,要如何做才不會違反慈悲心?

菩薩的人,開始要以慈悲心為主,一切行事作為以不離慈悲心原則。但在一團體中,由於每個人修為不同,心也不同,有關團體的事務,要如何做才不會違反慈悲心

這是慈悲智慧的問題,我們以實例來說明。例如葯師山要發起濟貧工作,則由理事會通過每個會員要捐多少錢。像這樣做可能違反慈悲心,因為很可能有些會員基於家庭經濟因素或個人修為的問題而不願捐這麼多的錢,這種規定對此人就慈悲。因此,自由捐獻是較好方法。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些錢是一定要給的,不能自由樂捐,例如旅遊時的向導費用。這種費用最好先依「人間法」處理,也就是用一般人的規矩來付費,然後再自由樂捐,這一部份依每個參加者的慈悲心經濟狀況因素自行決定給付的數目不給也沒關系,為了不要給「壓力」,自由樂捐最好不要記名,若不得已要記名,也只給少數有關人員知道為原則。總之,慈悲心是有「量」的問題,每個人不同,不能把自己的慈悲心加在他人身上,否則也是一種慈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