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強教授:《禪苑蒙求瑤林》並《拾遺》舉隅

《禪苑蒙求瑤林》並《拾遺》舉隅

陳士強

《禪苑蒙求瑤林》,又稱《禪苑蒙求》、《禪苑瑤林》,三卷。金正大乙酉歲(1225),嵩山少林志明撰,元憲宗乙卯歲(1255),燕京大萬壽德諫(無諍)注。收入《續藏經》第一四八冊。

《禪苑蒙求》書首有佚名所作志明小傳」(原無標題);元乙卯歲龍山居士雁門呂伯(鯤夫)的《雪堂和尚注禪苑瑤林引》金正大乙酉歲樗軒居士(人名不詳)的題記;正大三年(1226)閑居士(人名不詳)的《禪苑蒙求引》。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對作者、注者及本書的有關情況作了介紹。

志明小傳」說:

嵩山少林錯庵志明禪師,字伯昏,雅號樂真子,安州郝氏子。性忽繩墨,外簡朴而內精敏。始為糠禪四祖而作《貫花標月集》,有潔首座者激礪,乃雉發。師香林凈公受具,日夕咨參,咨扣勝靜普之室,後徹證於東林。嘗懸木槌拭手,謂之「槌中拄一拐,去留自適人,莫能親疏之。」東林遷超化,眾請補少林,師打籌自誓,長歌而去。(第193頁上)

《雪堂和尚注禪苑瑤林引》說:

吾萬松老師(行秀)以無上機,讀盡天下書。嘗謂余曰: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韓子之雲良有以也。嗣子雪堂諫公和尚(德諫)以玉溪老取樂真《禪苑瑤林》欲板行之,公為之注焉,幾六萬言。(第193頁下)

《禪苑蒙求》是一部摘取禪籍中的典型事例,特別是反映禪宗獨特風格的祖師行跡及其言語,撮四字為標題,以供習禪者初閱的禪宗典故集。所記全是禪門的人和事,不涉及一般性的佛教史事,在選取范圍上與宋贊寧的《大宋僧史略》有很大的不同。全書收錄的典故總計有五百二十二則,其中四十四則僅有標題而無本文(以上均據筆者統計)。從志明友人樗軒居士說的「此書貫串二千言,發明五百事」(第193頁下),以及閑居士說的「師以正法眼作文字禪,駢以對偶,諧以韻語,凡五百餘則,以使學者觀覽。」(第193頁下-第194頁上)來看,志明撰書時只是擬定了各則典故的標題,並無實際內容,現存各則典故正文均為後來的德諫所撰。

今本《禪苑蒙求》在目錄及每則典故的標題下有小注,用來說明事主所屬法嗣及典故出處等;在一典故正文之末還有「和補曰」,用來補充與典故有關的其他記載。據刊印者說,這些均為日本人所加,非原本所有。其中有的是錯的,如目錄下的小注,說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卷中「千九百二十則,一百九十二人」,卷下「千八百四十則,一百七十六人」,「總計五千六百二則,考合五百六十二祖」雲雲,與實際數目相差極大,不知因何而大謬至此。當然絕大多數的小注和「和補曰」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卷上,始「釋迦七步」,終「靈樹風車」,凡一百四十則,其中有十四則僅有標題而無正文。主要有:達磨九年、靈山密付、南嶽磨磚、百丈開田、曹洞正偏、臨濟三玄、大愚三拳、石鞏張弓、木平般土、真際庭柏、趙州狗子、百丈卷席、夾山揮劍、龍牙禪板、乾峰一路、兜率三關、老埝四門、師備三句、道吾舞笏、祖心叱狗、歸宗斬蛇等。

卷中,始「能仁雙趺」,終「駙馬索葯」,凡一百四十四則,其中有十四則僅有標題而無正文。主要有:丹霞掩耳、俱胝豎指、玄沙白紙、石霜咬齒、首山綱要、德山行棒、雲門屎橛、行者唾佛、老盧幡動、達磨四行、靈佑踢瓶、寂子撲鏡、南泉斬貓、祗林揮劍、義存斫槽、溈仰三昧、黃龍三關、浮山九帶、義存漆桶、陸亘瓶鵝等。

卷下,始「隱峰倒化」,終「玄冥木劍」,凡一百三十八則,其中有十六則僅有標題而無正文。主要有:普化踢床、象骨輥球、國師三喚、踈山壽塔、丹霞燒佛、夾山人境、元靜十門、提婆投針、道一長短、五祖機峻、法演四戒、耽章寶鏡等。

《苑禪蒙求》的內容與撰法,可以從「只林揮劍」、「陸亘瓶鵝」、「提婆投針」和「道一長短」四例中得到反映:

湖南只林和尚,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手持木劍,自謂降魔才。有僧參禮,便雲: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歸方丈。如是十二年,後置劍無言。僧問:十二年前為甚麼降魔師?師雲:賊打貧兒家。十二年後為甚麼不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卷中,第242頁上、下)

陸亘大夫問南泉(普願)曰:古人瓶中養一鵝,鵝漸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作么生出得?泉召曰:大夫!陸應諾。泉曰:出也。從此開解,即禮謝。(卷中,第253頁上)

提婆菩薩自執師子國來求論難,造龍猛(即龍樹)門。龍猛素知其名,遂滿缽盛水,令弟子持出示之。提婆見水,默而投針。弟子將還,龍猛深嘉嘆曰:水之澄以方我德,彼來投針以窮其底,若斯人者可以論玄議道。(卷下,第278頁下)

有僧於馬祖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問曰:不得道一長三短,離此四句,外請和尚答。師乃畫一畫雲: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卷下,第280頁下)

《禪苑蒙求》中的這些故事大多數出自《傳燈錄》、《五燈會元》,其次也有摘自《人天眼目》、《大惠(慧)書》、《碧岩錄》、《僧寶傳》、《禪林類聚》、《雲門錄》、《普燈錄》、《祖庭事苑》等書的。它們原先散見於各書各章,不便觀覽,而今將它們匯集在一起,標明主題,簡敘其事,這對研究禪宗思想史,無疑是提供了一大批生動而富有的哲理的資料。

《禪苑蒙求》傳至清代,有無名氏作《禪苑蒙求拾遺》一卷,以補前書。也收在《續藏經》第一四八冊。

《拾遺》無序跋,其撰時無法詳考。從書中引有明代文琇的《增集續傳燈錄》、智旭的《緇門崇行錄》和清代元賢的《繼燈錄》來看,此書約撰於清代中葉。書中共收禪門一百四十四事,每事撮四字為題,事首有「某書曰」的出典,每二事合為一則,故為七十二則。

所有的典故要有:雪竇翰林,浮山錄公;石霜雷遷,大慧時新;世奇聽蛙,應真撞狗;慧日論葯,柴石因棋;祖元戒神,天然騎聖;此庵布袋,香林紙襖;端設祖堂,鑒折佛殿;月堂拒化,玉泉數饌;義懷折擔,自回攻石;伊庵同勞,真如自役;法相六相,慈明三印;福先進歌,汾陽始頌;德挫將軍,元接僧統等。

它的撰法大致是這樣的:

石霜雷遷大慧時新:《石田錄》曰:道吾(名宗智-原注)之嗣慶諸禪師,居石霜,相距百二十里,朔望必步往拜道吾之塔,耄猶不輟。一夕雷雨,塔自遷就之,至今號雷遷塔。《大慧武庫》曰:師(大慧一原注)每歲得時新,必先供佛及圓悟,然後敢嘗。謂左右曰:非佛與老和尚,我安得如此。(第292頁上)

《禪苑蒙求》主要取材於燈錄,而《拾遺》則以採錄禪僧傳、叢林筆記為主,兼及燈錄、語錄、行狀、文集及其它撰作,因而在選材范圍上遠較前書廣泛。所引的書籍有《僧寶正續傳》、《補僧寶傳》、《人天寶鑒》、《枯崖漫錄》、《叢林盛事》、《臨濟行錄》、《聯燈錄》、《禪門寶訓》、《禪門規式》、《雪堂拾遺錄》等數十種典故以禪僧的逸聞逸事為多,機緣語句相對少些。但真正流傳較廣的典故見錄的遠不如前書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