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序文 目錄

序文

  吾師程公(程叔彪居士),號春江病叟,別號解脫長者上海賢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早年曾在前鐵道部任文職工作。程公宿根深厚,一生淡於名利,諦信佛法通達大乘義理,融會禪、密、凈而歸一心。程公最初修學時,即得親近密宗大德(諾那上師、聖露上師、貢噶上師、督噶上師。詳見《五師回憶錄》。)通達密宗義理修持實踐,深達法要,證悟心源。後又親近禪宗大德虛雲大師,隨侍多年,蒙師攝受。在大師之殷重教誨,嚴厲棒喝下,契入一心,圓融無疑矣。程公之證悟深得大師印可。大師曾錄寫張拙詩一首上款是叔彪下款是虛雲,以作紀念。是時正值四十年代初期,日寇入侵,國難方殷。虛雲大禪師為使中華民族早日解脫戰難之苦,親自在重慶啟建祈禱和平法會,日夜不停拜大悲懺,四十九天之久。程公一直隨侍大師身邊,形影不離,至心念大悲咒觀音聖號,念念不斷。自曰:『發心修行不忘歷劫父母眾生今日為救民眾,為濟苦難,吾應盡心。』於此可見程公愛國之深,悲心之切也。程公依虛雲大師開示,常端坐無念, 一日,於打坐時,身心脫落,明見自性。出定後,感覺清涼自在,即稟告大師自己證悟之體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落無記,久久身心脫落,猶如虛空,覺明虛凈。大師當下為之印證:理上明心,事上見性
  程公於徹悟後,著述有:
  一、《大佛頂首楞嚴經行法釋要》(三十餘萬字)
  二、《無門直指》(五十餘萬字)
  程公於九十歲時,仍耳聰目明,自曰:『不久人世了。』乃又著述《佛法大意》、《佛法簡述》、《五師回憶錄》、《楞嚴經是真非偽》。四小冊。
  程公悲願重重,利生心切,不辭辛勞,不顧年高,勤於著述,以文字般若,指引後學之人,普入佛之正知見也。彼開導後學,耳提面命,契理契機,不厭不倦。如曾於一九八一年農歷七月十五日,對蕭君家雋開示雲:『汝修持凈土二十多年了,不必兼修禪宗,應一門深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四臂觀音、破瓦法,是密宗往生西方凈土法門,應修持的。要知彌陀般若般若彌陀。一如不二也。』又對陳君妙麗開示:『禪宗是佛長子,對機者先修禪宗,等破本參以後,應兼修凈土,梁皇懺、大悲懺應常拜,求佛加被,以明悟自心。坐禪時應不思善、不思惡、不落無記,親見本性。破瓦法應兼修。明心後,信願念佛,不禪而禪,不修而修,才是禪凈雙修。禪若要參,愈參愈遠。貼體衣衫不穿上去,不是更好嗎!禪宗那有這麼多嚕囌,直下就是!』
  程公於一九八一年農歷七月十六日示疾,突患小中風,然神志清醒,目光炯炯,乃關照後事。其時彭慧居士等及家屬隨侍在側。至一九八一年農歷八月初六日上午十時卅分念佛而逝,九小時後頭頂猶溫,卅小時後沐浴更衣,四肢柔軟如生。往生之前一夜,陳君妙麗夢見程公示現圓寂之相,次日往謁程公,果然已往生了。她乃坐遺體念佛,聞到陣陣檀香味,久久不散,彭慧居士及程公之兒女等亦同時聞到。程公享壽九十歲。遺體火化後,出現堅固子與舍利花,遵遣囑將骨灰撒入江河,與水族結緣。復旦大學教授應成一老居士挽雲:
  功行該顯密禪凈之全得大圓滿
  著述繼楊歐范江而後放無量光
  吾於修學中親近程公多年,深得法益,嘆為希有,真大善知識也。程公行解相應,頂門具眼,實是末法之良師。隨侍數年,獲益頗多,難以一一盡敘。今略舉二點為鑒:
  其一,程公一再殷切教誡學人:『我佛世尊慈悲開導,加持護念,眾生才得聞佛法,修戒定慧,教下如是,禪宗亦不例外。吾人為什麼不可求佛加被呢?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了。』程公此番開導,亦正針對吾人執空之偏見,直下揭示了空有不二、理事一如之中道義諦。程公在一生修學中行解相應,不落二邊,雖已徹悟心源,仍每日禮佛不間斷(十萬大禮拜圓滿),愈到晚年行持愈切。殷重告誠諸多學人:『覺了夢幻,至心念佛,切願生西。』實是悲心之流露也,學人至今難以忘懷。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程公一生修行宗旨,亦是程公開導後學之寶鑒。
  其二,程公一再提示學人,《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復教誡:『修禪行人如有各種境界出現時,萬萬不可貪著,不論樂、明、空等相,均是幻妄。若一有歡喜執著,重則著魔發狂,輕則倒退,不能開悟。定中所見之相,勿向外人說。除非求善知識印證方可說。』程公這一開示,猶如金剛王寶劍,斬斷吾人修行中一切妄執。真是無染無著當體空,邪誘魔撓均無蹤。程公之所以修行成就由其一法不立,徹悟心源,行解相應 ,回歸凈土。實是吾人末法修行中之楷模與明師,吾慶幸此生有緣得遇,實希有難逢,宜依教奉行,不空過也。《無門直指》手稿,程公原存於彭慧居士處,一九四年秋,彭慧居士將離滬赴澳洲,將此書殷請上海佛教書局付印。今者,《無門直指》即將出版,因緣殊勝眾生有福也。願諸讀者大開智慧之門,於此書心地法門之啟鑰,程公當在常寂光中含笑如如矣。
  菩薩弟子 佘雷拜撰
  一九六年農歷二月十五日上海 時年九十二歲

  序文作者介紹
  佘雷居士業醫,浙江平湖人,上海佛教界知名老居士。一生精研佛學虔誠修持一九四七年,范古農居士辦法相學社,佘雷居士為發起人之一。一九五三年,曾任上海第八屆佛教居士林副林長。於一九六年八月十八日下午二時四十五分,在念佛聲中剎那之間安然往生。神態安祥,面容如生。(無疾而終。)單獨火化時,出現彩色堅固子與舍利花,具有光明
  佘雷老居士德高望重,通達法相,契悟本性,曾得程公印可。晚年歸心凈土,信願具足,行解相應,勤誦彌陀,一心不亂。常開導後學:『值此末法時期,信願念佛往生凈土尤為重要,時節因緣耳。』又雲:『凈土法門成就,重在信願,諦信無疑,唯佛是念,臨終決定往生矣。』佘老於圓寂之前,又再三教誨:『修行人在活著時即應當「死去。」(死去——指生死緣心息滅。)覺了本源,空中行步,始謂真修行,幸勿蹉跎歲月,辜負此生也,勉之勉之。』此誠佘老大善知識之悲心也,普願佛門同仁,真實發心真實行持,共赴蓮池,同生極樂
  古德雲:『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又雲:『發菩提心,證菩提果。』綜觀程公佘老二大德,畢生之殊勝成就,實堪稱近代居士希有之楷模與明師,真正可謂:上求佛道,下度眾生矣。
  菩薩弟子 陳妙麗拜撰
  一九九七年農歷丁丑年十二月初八日於上海

  文前勸讀
  仁某種著述之前,通常有一篇序文。現在既無料能做序文,但是又想說話,如寫此勸請的話在本文之前,至於 序文,有待來哲了,或可將本書目錄作為序文吧。
  見到本書的,我希望他通讀一遍。或謂頗不易讀,或謂難懂。誠然,本書引文極廣,佛言祖語,一大法苑也。讀者始從消文,乃至到見本書作者之意,自是須反覆思惟。但亦不無驟契竟者。信仰佛法,始從見聞三寶來。這也不外乎因緣果報。不過,不同於生死因緣果報吧了。所以事相三寶,不屬於遍計所執范疇。但佛法真諦不在事相中。換句話說,就是在事相中是撈摸不著的。這話也並非教你揚下事相,而去空中釘楔,而是說明事相本身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生死的。生死的,就是生滅中收。那末,所謂了生死,是了的什麼生死呢?現在仁者在讀本書時,某甲在寫本文時,雖然時方各異,而仁與某甲於此共同造作因行,奚能撥無未來無常生滅之果熟。一旦緣熟,若識若根若境,顯現起來了。雖然不無顯現,畢竟事屬無常幻現。雖然有如夢幻,畢竟要粉墨登場。見聞三寶者,當然他具有凈業緣生識根境的部分之異熟果報。否則是碰不到的。能夠生信仰的,當然還要根器好一些。然而懂在事相上信受,不足恃也。何以故?無常法變遷不定故。畢竟還未親見,所以必須契證。宗下於唐代以後,特開方便法門,令人參話頭。參話頭的妙處,可使發生死切心者,從而陡起真疑。疑疑重疑疑,疑情結秀。疑不墮爾識,此際分別五俱意識與分別法塵,遽爾被真疑一斬二段。亦不可能吐露於人。於此可見所謂參話頭,實際上是要行人生死切心下,興起勇猛相續不斷的真疑。然後方可達到為師者所期弟子的不期然而然的[固-古+力]地桶脫。故知教下有開大圓之語,相宗有證正比量之言,與禪宗之破本參,異途同歸,殊非兩般。
  清代以來,禪宗衰下,凈宗普興。部分行人不知權現,竟互執是非本書作者有鑒於此,特將本書內容之中,禪凈雙修文下半篇示於二講師。俾息諍論,而利行持。讀者如能放下閑情,潛心研讀,當能見此意。洞宗偈雲:『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作者實可當也。

目錄 

序文
第一章 總述
  第一節 正法眼
  第二節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第三節本分
  第四節 在什麽處
  第五節 與自己有什麽交涉
  第六節 真心妄心
  第七節 無心無住
  第八節 動上有不動
  第九節 大事因緣

第二章 雲何明心
  第十節 非心非佛
  第十一節 即心即佛
  第十二節 諸佛心體
  第十三節 本來面目
  第十四節 良久
  第十五節 呼喚應諾
  第十六節 內里抽牽
  第十七節 不可錯認
  第十八節 要識體用

第三章 雲何見性
  第十九節 眼 見
  第二十節 圓裹十方
  第二十一節 晴空無雲
  第二十二節 洞明廓徹
  第二十三節 現 量
  第二十四節 一色正位
  第二十五節 自心佛性
  第二十六節 透 脫
  第二十七節 只此一事實

第四章 雲何用功
  第二十八節 坐 禪
  第二十九節 話 頭
  第三十節 公 案
  第三十一節 參 究
  第三十二節 勿講求道理知解、勿過用力
  第三十三節 有職務人用功
  第三十四節 有佛性佛性
  第三十五節 觀 心
  第三十六節 樹下魔軍、落堂自在
  第三十七節 放 下
  第三十八節 疑 情
  第三十九節 直下承當
  第四十節 開 悟
  第四十一節 五位王子、內紹外紹
  第四十二節 有修無修
  第四十三節 道力業力煩惱菩提
  第四十四節 行解相應
  第四十五節 牧 牛
  第四十六節 蘿蔔頭禪
  第四十七節 用功用心
  第四十八節 不守鑒覺
  第四十九節 落空
  第五十節 枯 寂
  第五十一節 無情佛性
  第五十二節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第五十三節 解說深坑
  第五十四節 金剛圈栗棘蓬
  第五十五節 絕後再蘇
  第五十六節 真空妙有
  第五十七節 見性成佛
  第五十八節 金鎖玄路
  第五十九節 只可入佛不能入魔
  第六十節 定慧
  第六十一節 盡卻今時
  第六十二節 徹悟
  第六十三節 無佛可成
  第六十四節 太平時節
  第六十五節 披毛戴角
  第六十六節 羚羊掛角
  第六十七節 無情說法
  第六十八節 有即是無,無即是
  第六十九節 再參句
  第七十節 宗師接引
  第七十一節 應否道破
  第七十二節 毒辣鉗槌
  第七十三節 圓相
  第七十四節 四料揀、四喝、四賓主、四照用
  第七十五節 三玄三要
  第七十六節 無一法與人
  第七十七節 《寶鏡三昧
  第七十八節 觸犯忌諱
  第七十九節 五方便
  第八十節 答句無義、答句謂無、答明不答、答同問句
  第八十一節 有句無句、死句活句
  第八十二節 上載下載、全提半提
  第八十三節 祖師語句 容有不同
  第八十四節 勘 驗
  第八十五節 次第
  第八十六節 頓漸
  第八十七節 病葯
  第八十八節 傳承授受
  第八十九節 末後
  第九十節 向上一路
  第九十一節 呵佛罵祖
  第九十二節 奇特
  第九十三節 因果
  第九十四節 持戒
  第九十五節 經教
  第九十六節 如來祖師
  第九十七節 禪凈雙修
  第九十八節 臨終
  第九十九節 夢幻空花
  第一百節 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