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居士:不開口笑是痴人

不開口笑是痴人
摘自 盧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現代人忙於生計,面臨很大的壓力,為了生活工作到處奔波繁忙。處處可見許多人整天愁眉深鎖或綳著一張臉或毫無表情……

  最近有研究顯示,生活壓力大易致癌症。有心理醫生針對生活壓力大、心情郁悶之人,預測其十年內得癌症,結果準確度達93%。每一天愁眉苦臉很容易生病,這個有理論依據,經上說:「一切法唯心所變。」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皆能愉快,應時時以歡喜心面對一切人、事、物,則不但自己能健康年輕,周圍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也都能感受到愉悅、歡喜

  歡喜心是我們生命當中最豐富的營養,什麼補葯都沒有歡喜心好。心地清凈平等慈悲,常常歡喜人就不老了,也不生病

  白居易文章精湛,詩句平易近人,其禪詩亦是佳作頻出。他的《對酒歌》曰: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隨貧隨富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痴人。

  先說這句「石火光中寄此身」。「石火光」,是說短促,如石塊撞擊所生的火光,一閃即逝。《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有這樣的話:「壽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電光出」,老百姓也說「一眨眼,七十了」,這樣短暫的人生,不去很好地享用她,還去爭什麼名與利、是與非、尊與卑呢?。再說這「蝸牛角上爭何事」。蝸牛角,典出《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蝸牛角,這般狹窄的空間,人與人不是相安無事,友好相處,而是爭戰不休,「伏屍數萬」,這等爭戰,有何趣味?

  細想想,人的一生,也就是三萬多天,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就是如同「石火光」那樣極短暫的一瞬嗎?我們賴以寄身的地球在茫茫的星空中也不過是芥豆之微,好比「蝸牛角」。在這短暫的時光、有限的空間里,本應好好地活著,享受人生,擁有快樂,怎麼能為虛名、為小利、為無多大意義的你錯我對,而計較,而爭斗,而惹氣生惱,而丟棄幸福、丟棄快樂呢?那不成了痴人、傻人了嗎?所以白居易最後說,人不管是富、是貧、是尊、是卑,是榮耀、還是平庸,是混出個名堂,還是尋常百姓都得「歡樂」地生活看得透,想得開,臉上帶微笑,心中快樂,那才是人生百味嘗盡後的智者,那才是聰明人。不笑口常開,那是痴人、傻人哪!

  佛經中說:「諸行無常。」爭強鬥勝、爭名奪利,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爭個什麼呢?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一定要養成樂觀觀念,保持心境歡喜,笑口常開,無憂無慮。即使不幸遭遇挫折與打擊,也要一笑了之,化戾氣為祥和。只有痴呆的人才會面容獃滯,不懂得笑,也不會笑。

  人要領會無礙妙義、般若智慧,方能隨緣任性、豁達自在。為了成就功德,要讓我們智慧發光,忙碌就有意義:忙,忙,忙,忙得好快樂;累,累,累,累得很歡喜

  若常以歡喜心處理一切事物,則自己各種無形壓力頓時得以消除,不會怨天尤人乃致處處與人為敵。若常存歡喜心,自然能常面帶微笑,自然感化周遭環境,使整個環境之人、事皆顯現歡喜、愉悅。

  證嚴法師開示:「法譬如葯,葯無貴賤,能治病即是良藥歡喜即是一帖良藥。」常用一顆歡喜心看問題,你會變得更輕鬆、更積極。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那些快樂的人或成功的人,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用樂觀歡喜心態處理問題。

  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八佰伴的總裁和田一夫,72歲時遭到嚴重挫折,他苦心經營的企業不幸倒閉,這一使他從一個國際知名的企業家成了一文不名的窮人

  有人曾預言:和田一夫肯定會自殺,要麼從此一生窮困潦倒。然而,出乎人們的意料,和田一夫沒有沉淪,沒有墮落,更沒有自殺。他同幾個年輕人一起辦起了一家網路咨詢公司,挑戰從未接觸過的it領域,終於搞得紅紅火火。

  於是,大家問他是如何成功地從失敗之處站起來的?和田一夫說:從年輕的時候起,自己就要求自己每天寫一篇日記,只記錄快樂事情。他把這種日記叫做「光明日記」。而在他擔任公司總裁期間,堅持公司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在談工作之前,要求每個與會者用3分鐘時間談一件自己本月最快樂的事情,以此調整大家的心情,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把這種例會稱之為「快樂例會」。所以,在挫折和失敗面前他泰然處之,他說唯一的路是再創事業,重鑄輝煌。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如果我們有著快樂思想,我們就會快樂;如果我們有著凄慘的思想,我們就會凄慘。每個人都會承受著或大或小的壓力,可天下釋解壓力的靈丹妙藥恰恰就在於常有一歡喜心。

  當然也有人會說:「我的工作困難,問題多,煩惱多,如何歡喜?」可是歡喜也是過一天,煩惱也是過一天,何不苦中作樂,給自己一個微笑,善待自己呢?

  若人人常葆歡喜心,且進一步關懷別人,令人歡喜,則當下你所處的任何環境即是天堂,就是極樂世界。若能笑口常開或開懷暢笑,你就掌握了袪病延年、幸福愉悅的良藥妙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