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居士: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摘自 盧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菩提達摩《二入四行論》里有一句話:「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大意是,不要過多在乎得與失,一切隨緣心情自然就不會有大起大落。遇到歡喜美好事情不動搖,自可暗合於道。

  從人的正常心理來說,得到了自然高興,失去了自然懊惱,哪能做心如止水呢?達摩大師認為,應該考慮前因後果。眼前的一切都是過去種因所結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該得到的,用不著得意;失去了是你該失去的,用不著懊惱。得失都是緣,不妨淡然處之。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成敗都是尋常事,沒有誰一輩子不敗,也沒有誰一輩子久敗不勝。勝了不用自我膨脹,敗了不用自我貶低,都還是自己。所以,不要因境遇而失去自我

  人生是在成與敗、分與合的周期中運行,無論成敗分合都是正常現象關鍵是要清楚自己到底是誰。如果讓境遇左右自己,就會心態失常,行為變調,甚至在不應該失敗的地方失敗。所以,得失都是緣,要隨緣處之。

  得與失,在人生河流里顯得十分平常,因為它會不斷交替出現。就是這十分平常事物,人們卻無一例外地牽纏糾葛其中,以至身心疲累、日夜不寧。人的一生時光短暫,如白駒過隙,何等寶貴?為何不能智慧的生存而寧願陷於身心乖亂呢?

  上世紀70年代末,剛參加工作的羅先生把祖母遺留下來的4尊銅佛以130元賣給了文物商店,加上自己半年多積攢下的40多元,買了一輛「大鳳凰」 自行車,神氣活現地騎著嶄新的車子上下班。

  時間一晃就到了90年代。這時候的羅先生已經下海經商多年。有一次偶然地遇見同他當年賣的類似的小銅佛,標價居然是兩萬元心中著實郁悶了一下。以後就似乎是下意識的,常常走過文物商店或者古玩攤,都會特別地留意一下金銅佛像,加上經常請教別人,遇到價格適宜的,也就買上一些,興趣漸濃,久而久之,在此領域已是頗有心得。並且收藏也日益見豐,10年下來,竟已積得百十餘尊銅佛像。並且隨著這些年收藏逐漸升溫,其藏品的價值也較當初收藏升值數倍,還有一些早已價高10倍了!

  當年用4尊佛像換的那輛自行車,早已經廢棄多年了,而那4尊佛像現在換一輛「大奔」綽綽有餘。

  有人問羅先生:「後悔嗎?」羅先生坦言:有一點遺憾,但是不後悔。因為那輛自行車讓自己信心十足地神氣了好幾年,那樣的心情現在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而且如果沒有這件事情,他也不會走上收藏之路。更何況在經濟上,現在這10年的收藏經讓他獲得的也早已超出了那些東西價值,並且收藏之樂,將會伴他一生。

  究查人的一生,一定是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不少,總的來說應該是一種平衡狀態。而陷入不理智的牽纏糾葛其原因兩個:得與失常不能由主觀意志完全控制;慾壑難填,總是希望能夠更多地佔有。

  生活在給予我們機會的同時,也迫使我們做出選擇。面對選擇,我們常常會患得患失:將取之,擔心所得不值,失去太多;將棄之,機會又很誘人,心有不舍。所以面對機會,大多的人總在猶豫、觀望,不知何去何從。其實,只要我們把握住我們自己,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我們的生活就會簡單的多,也會快樂得多

  四季皆不長久,方才有四季長久。花開必有花落日,花謝另有花開時。煩惱什麼呢人生棋局,輸贏得失相伴其中,只有掙脫心靈枷鎖,打破心中的塊壘,才能追求一份寧靜淡泊,淡看世間風雲。

  著名圍棋大師吳清源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清廉潔身,位居顛峰而形如常人,他將圍棋所表達出來的中國智慧用「平常心」三個字進行了概括,即「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無論是輸是贏。」

  佛家禪宗教人修為當持平常心,吳清源先生在弈藝中也教人持平常心。到了這境界,弈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靈修為大道了。喜怒傷心事,勝負平常心。大喜大悲是有身心的事,面對勝敗要有一平常的心,淡定從容。無論得失、無論聚散、無論勝敗,皆是平常皆是歷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