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自主命運的清醒與力量來自於真心

自主命運清醒力量來自於真心

真正無懈可擊的智慧,是內心清明與警醒;真正的「明空」是空中有明,明中有空,覺性不離空性,是守住真心的同時,保持一種明明朗朗的覺知。無論你丟掉了空,還是丟掉了明,都不對。丟掉空的明,會妄念紛飛;丟掉明的空,會像石頭一樣陷入死寂。

雖然我在前面不斷強調世界如夢幻泡影,不可執著你要鬆了心,品嘗那份寧靜,但是你也要明白,這種對寧靜的品味仍然不是一味地陷入,必須要時刻保有一種靈動的覺性之光。我稱之為「空中有明分」。其中,「空」是了知無常,「明」是覺悟、覺醒的意思。這句話正好解釋了很多人對「空性」的疑問。

很多人以為佛家文化消極,因為他們把佛家所強調的「空性」當成了「空無一物」的空,但真正的「空」並非如此。佛家在強調無常的同時,也強調了了一種覺性智慧,我稱之為「靈明的覺知」。就是說佛家並不認為人應該不思善、不思惡,像動物冬眠一樣活著,而是要坦然接受無常這一真理又不能陷入一種不再思考,不願自主,不再有所作為,任由命運擺布的誤區。我在各種講座、演講、訪談中,都提到過「命由心造,大善鑄心」這一文化主張,其原因就在於,佛學核心智慧給了我們一種自主心靈、創造命運清醒力量

佛家認為,了知無常,有助於讓我們不再糾纏於「不能擁有」與「不再擁有」的失落之苦,但是我們仍然會善待且品味當下擁有之物,因為我們承認一種「妙有」,即並不永恆的存在;了知無常,有助於讓我們安住於一種清明自在狀態之中,以一種輕鬆、寧靜快樂心態面對且感知世界上的一切。這個「感知」,就代表了我們承認有被感知的對象,承認這個對象便是承認妙有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我們更多地是在強調「空」呢?因為,過分強調明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把「妙有」當成「實有」,而丟掉了空,忘記了無常,以為我所感知的對象不但當下存在,還將一直存在。這種錯誤見解必然會引起無窮的煩惱執著。因為,它會讓你離開明空之境僅僅是以一種邏輯與思維面對世界。雖然我並不否定思維與邏輯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明白,它們並非真正的智慧。有時候,你的邏輯與你明白的道理會跟情緒及偏見不斷打仗,這樣你反而會離寧靜安詳越來越遠。因為邏輯、思維道理等等東西,本質上就是妄念。你用一種妄念去壓抑另一種妄念,即便能夠得到短暫的安寧,不至於繼續鑽牛角尖,也會像強行將皮球按到水裡一樣,你一鬆手,它就會彈得更高。所以,思辨是將人引向道理的一種方法,但道理本身並不是真正的智慧也不是讓你能坦然安住的原因。真正無懈可擊的智慧,是內心清明與警醒;真正的「明空」是空中有明,明中有空,覺性不離空性,是守住真心的同時,保持一種明明朗朗的覺知。

無論你丟掉了空,還是丟掉了明,都不對。丟掉空的明,會妄念紛飛;丟掉明的空,會像石頭一樣陷入死寂。有的人貪戀空的覺受,放鬆警惕,丟掉覺性,就會像個夢遊人那樣,無法敏銳地感知世界上的一切,無法對世界上的一切做出靈敏的反應,更無法以智慧抵禦生活中的許多挑戰與打擊。一旦外境的刺激來臨,比如你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動人但你卻求之不得的女人,或者你的事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你的空就會赫然倒塌。在你想起很多道理之前,痛苦已像決堤的洪水一樣,襲擊了你的心靈,除非你能及時醒悟過來,重新回到真心狀態,否則你仍然會像每一個不曾覺悟的人一樣,流連於一些外境的刺激所帶來的虛幻感覺,糾纏於失落、失望等痛苦假象當中,不可自拔。你甚至可能在慾望的支配下,做出一些與善的原則相沖突的事情佛家所說的輪回,就是由而生的。所以說,單純的空,或者單純的明,都會你的心出現問題,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不過,雖然我不斷強調許多辭彙的含義,但實際上,我並不希望大家糾結在某些字眼上面。我希望你們能藉由對詞義的揣摩、反思,來觸摸自己的心靈認知自己的真心。辭彙,僅僅是路標,你應該沿著路標的指引走向覺悟而不只是記住路標的樣子。《金剛經》中就反覆強調不要著相,相僅僅是一種向你傳達某種信息手段、工具與途徑,而絕非目的。那麼,什麼是「相」?「相」就是經典上的諸多文字禪宗公案里的許多故事,我開講座時說過的許多話,世界上紛紛擾擾的許多事情,等等。這些都是相,也就是顯現、外現。一切顯現的具體內容都不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們能不能帶給你一些觸動,能不能讓你反思,能不能點亮你內心靈光?所以,在讀任何智慧之書時,都千萬不要以「翻譯」為目的要用心去體悟其中的奧義,嘗試融入隱藏在文字後面的那片智慧大海。這樣,你才不會因為重複出現、但具體含義未必相同的字眼,或者一些看起來似乎矛盾混亂邏輯而感到迷惑,也不會被世界上錯綜複雜、生生滅滅的現象弄得暈頭轉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