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噶舉與大手印
◎問:看您的《西夏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沒有想到西部的人文景觀是這樣的,很震撼,比我想像的要殘酷,但更有深度和內涵。我想問問書上的東西有多少來源於現實?裡面所涉及的佛教也跟我們印象中的不同,更為神秘,卻又更接近真理,您在書中寫到混沌和寓言,這些寓言想表達您的哪些見解?
●雪漠:《西夏咒》表面看來寫的是西部,實際上寫的是整個人類。當然《西夏咒》中諸多的人文景觀都有原型,而且這裡面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瓊和雪羽兒的原型是朝聖的僧侶與羅家洞的一個女子,他們通過一種男歡女愛的方式進行修煉,實現了超越,得到了所謂的解脫。解脫實際上是自由。阿甲也有原型,他是我們那兒某一個地方的人,也是修行的僧人。當地人不太了解他,後來借一次瘟疫——他們說這個瘟疫是阿甲招來的,把老百姓的好多羊、馬都害了——把他處死了。處死之後許多人認為這個阿甲還活著,還存在著,還以一種我們稱之為鬼魂之類民間認可的方式存在著,而且有諸多的他和村裡人發生關系的故事。這個故事按一些人的說法就是迷信,但事實上我們更應該理解為某一種思維,它是一種文化思維。中國西部的農村,西藏也罷,四川好多地方,甘肅好多地方,都有這種文化。比如,我母親就認為死去的父親經常和我們在一起,有時候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碎碗,她就會罵父親,說不要搶著吃孩子的東西。這種文化認為人死後有一種靈性的東西存在,那塊土地也有靈性的文化存在,比如土地神、守護神,他們認為狼是山神爺和土地爺的狗,要愛護它。所以,《西夏咒》中許多看起來神奇的東西,在我的家鄉以及周邊地區看來並不神奇。但是這個中間的某種描寫,出於一種藝術上的探索,跟現在的作家描寫的不一樣,主要就是考慮到,中國作家因為受市場的影響,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不多,我想盡我的力量做一些事情,做一些自以為是的對文學本身的貢獻。至於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那我就只能隨緣了。
◎問:您絕不是自以為是的探索,而是在浮躁的年代裡面給大家另外開闢了一條心靈解脫和自由的道路。您在這本書中除了寫到西夏,您也說到心靈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知道您信仰佛教,您能不能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比如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有很多的演變,在中國南方可能信仰禪宗、西藏信仰密宗,您在兩個方面非常有研究,一個是香巴噶舉文化,一個是大手印,您有過很多的研究,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如您有一本學術代表作《大手印實修心髓》。您現在能不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您是怎樣接觸到香巴噶舉文化以及對它有怎麼樣的接受和認識的過程?
●雪漠:《西夏咒》中專門談到過兩個主人公,他們信仰奶格瑪。奶格瑪就是印度非常著名的瑜伽大師,她創立了一種文化,其精髓就是大手印。奶格瑪生活在中國宋朝的時候,正好和西夏同一個時代,她是非常有名的。西藏有一個文化大師叫瓊波浪覺,他到印度把包括奶格瑪大手印在內的諸多文化和禮儀傳承了過來,在西藏的香地開始傳播這種文化,叫做香巴噶舉。香巴的意思就是香地的人。藏區有很多有意思的稱呼,「巴」就是「……的人」,比如宗喀巴就是「宗喀地區的人」。香巴噶舉就是由香地的人創立的一種噶舉派文化。噶舉的意思是口耳相傳,它不重視文字,大多口耳相傳。這個文化影響非常之大,後來西藏的藏戲就是香巴噶舉的大師唐東嘉波創新並發揚光大的,現在它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它是和西方的戲劇、中國的京劇齊名的戲劇流派。它也是香巴噶舉文化對世界的貢獻之一。香巴噶舉傳承了千年,從宋朝西夏的時候一直傳承下來,直到今天還仍然以地下河流的形式傳播。這種傳播更多的是信仰一種精神。瓊和雪羽兒就是這種文化的傳承者。
大手印既是教法,也是他們信仰的精神。大手印的「大」代表大胸懷、大境界、大悲憫,追求「有大悲憫而無熱惱,有大快樂而無貪欲」。這就是大手印追求的一種境界,它認為人不能用地域、種族、民族、國家這樣諸多的概念來劃分,而要用一種超越諸多概念的一種胸懷和境界觀照人類、地球、眾生,甚至整個宇宙。有了這樣的一種視覺和眼光,才是「大」。
單純做到這一點不夠,有的人心靈可以顯得很大,行為卻很渺小,這種人很多。所以,這種大胸懷也罷,大境界也罷,大悲憫也罷,要是不能用行為的方式為世界做出貢獻的時候,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一定要用具體的行為來貢獻社會,這是「手」。
「印」就是超越和自由。什麼是超越?世界像一個池塘的時候,超越就是塘中長出的蓮花。人不要變成池塘里的泥鰍在裡面攪來攪去,被各種慾望的淤泥把你困擾,把你誘惑,弄得你沒有自由。人要實現超越,就是要超越這個世界上所有流行的觀念、所有的慾望、所有的誘惑,實現心真正的自主,得到那種自由才叫超越。大手印文化認為,人只有證得明空智慧,才能實現真正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