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新:什麼是根本上師?如果是師兄讓你開悟了,那也是根本上師嗎?
●雪漠:實際上,在你的一生中,能讓你的開悟的就只有一個人,他是最主要的上師。在見道的基礎上,才談得到修道、無修道,才能成就。即使這個人是你的師兄,本質上來說他仍是你的根本上師,他比你的生命還要重要。不論你遇到什麼情況,都要明白,你的所有因緣都是為了能尋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目的,就是要去找根本上師。
密宗非常強調師承,根本上師必須是證悟了空性的人。只有證悟的人才會為你開示心性,才能讓你開悟。福報不夠的人,或是沒有修到某一層次的人,善知識是不會為他開示心性的。在古印度,隨便為人開示心性是要被殺頭的。在密宗里,把為機緣不成熟的人開示心性認為是犯根本戒,這是一條非常嚴格的戒律。同樣,如果不給機緣成熟的人開示心性也是犯戒的。這個機緣就是福慧、福德資糧。我們在開悟之前修的,就是這種福德。
我們的供養也是為了增加資糧。因為你的心的成熟程度,就會在供養上體現出來。你如果把上師看成個要飯的,就會給他一個銅板;如果你把上師看成是一個尋常的善知識,你就會多供養一點;如果你認為他是你生命的全部時,你就會把生命都供養給他。供養代表的是你對上師的虔信程度。成就上師本來不一定需要你供養的這些東西,他在乎的,其實是你的態度,因為你的信心是通過行為來體現的,供養就是行為之一。修行修行,一定要有行為。修行的「行」就是行為。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行為,行為就會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心和修行層次。
我常說,資糧就是信心,它有三種:第一,對上師的信心,就是認為上師是佛。如果沒有這種信心,你根本就無法證悟。所以,上師就是佛,佛就是上師。這是第一種信心,也是最重要的信心。第二,對教法的信心。必須堅信這個教法是非常清凈的,堅信修這個教法就能達到究竟。比如,凈土宗的信仰者們就認為念佛是最好的法,他們不會去嚮往一些別的教法;香巴噶舉提倡「一師一法一本尊」,這一點也非常重要。要是有人得到妙法還去到處求法,這肯定是沒有信心的表現。除非是他像瓊波浪覺那樣,擔負著大願——要把印度的智慧之火引到藏地來,或者像宗喀巴大師那樣為了拯救已經頹廢的藏傳佛教,才綜合地學習各個教派的精華,然後創立格魯派。如果沒有這種願力,你就應該好好地修一種法,能得到金剛法當然更好。只要對機,修什麼法都可以解脫的。
還有一種說法,如果這輩子你沒有開悟的機緣,那麼給你傳承下面這四種內容的就是你的根本上師:灌頂、傳承、教法、竅訣。所以說,單純為你灌頂的人並不是根本上師。有時候,你的根本上師也可能是教外的另一個善知識,無論他是不是在教內,他都比你的生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