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與心的修行 9 開悟沒啥特別?

9 開悟沒啥特別?

只有在沒有計較心的情況下,你才是真正在做事。你坐禪,不是為了坐禪以外的目的而坐。

我不喜歡談坐禪以後的事,我覺得談坐禪本身就夠了。坐禪真的是一種很奇妙的修行。我們的目的只是把這種修行永遠持續下去。這種修行方式起自「無始」之時也會持續到「無盡」的未來

嚴格來說,身為一個人,除這種修行外,沒有別種修行;除這種生活方式外,沒有別種生活方式。禪修是我們真實本性的直接表現。

坐禪就坐禪,不為別的

當然,做任何事情都是我們真實本性的表現,只不過,沒有禪修,本性很難被體現出來。人們和所有的眾生都有著活躍的本性。只要我們活著,就總是在做某些事情。但如果你想:「我正在做這件事情」「我非做這件事情不可」或者「我必須達成某個特殊目標」,那你就什麼都做不成了

只有在沒有計較心的情況下,你才是真正在做事。你坐禪,不是為了坐禪以外的目的而坐。你也許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但事實那隻你真性的表現。只要你為你坐禪是為了其他什麼目的,那你的修行就不是真切的修行

沒啥特別,又有點特別

你若能每天持之以恆做這種簡單修行,最終一定會獲得某些奇妙的力量。獲得力量以前,你會覺得那真是很奇妙,但獲得之後,就覺得那也沒什麼特別的了。這些奇妙的力量不過是讓你成為自己,沒啥特別的。

正如中國的一首七言絕句說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很多人以為,能夠看一看雲霧療繞的廬山或是據說覆蓋地表的浙江潮,一定是無比美妙的經驗,但去過那裡你就會發現,山不過就是山,水不過就是水,沒什麼特別的。

對於沒有經歷過開悟的人來說,開悟充滿了神秘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但是獲得開悟就會覺得那也沒什麼,但開悟又不是「沒什麼」。你明白這個道理嗎?對一個有小孩媽媽來說,有小孩沒什麼特別的。

道理跟坐禪一樣。所以,如果你持之以恆地坐禪,那你就會愈來愈得到一種力量——一種沒有什麼特別,但又有些特別的力量你可以稱之為「法性[13]」、「佛性」或者「開悟」。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名字去稱呼它,但對於那些親身體驗過的人來說,開悟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又有些特別。

眾生皆「是」佛性

只有當我們能夠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本性,我們才會是人,如果做不到,我們就會知道自己是什麼。我們不是動物,因為我們是以兩條腿走路的。我們有別於動物,但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也許只是幽靈:我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自己。這樣的生物等於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個幻覺。當禪不是禪,沒有一物可以存在。

知性上來說,我這番話不知所雲,但如果你在真切的修行中有過體驗,就會知道我的意思。在《涅槃經》[14]里,佛陀說過「眾生皆有佛性」,但道元禪師卻把這句話理解為「眾生皆是佛性」,這兩種說法有點差別當你說「眾生皆有佛性」,意味著佛性存在於每個眾生之中,如此一來,佛性與每個眾生都是不同的。

但如果說「眾生皆是佛性」,則意味眾生就是佛性本身。這樣,沒有佛性就無一物可以存在。以為有什麼可以離開佛性而存在,那隻是一種妄想。也許那存在你的腦子里,但實際上,它並不存在。

因此,想要當人就必須要能當佛。佛性只是人性別名。所以,即便你無所作為,你仍然是在所作為,你就是在表現你自己,表現你的真實本性。你的眼睛會表現,你的聲音會表現,你的行為會表現。最重要的是,用最簡單和最充分的方式去表現你的真性,並且在最微末的事物里去體會它、欣賞它。

如果能夠周復一周、年復一年地持續這種修行,你的體悟就會愈來愈深,而這種體悟也會瀰漫到你在日常生活所做的全部事情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忘卻所有的得失心,忘卻所有二元性的思維

句話說,只管以正確姿勢厲行坐禪,別想其他的。只管坐在蒲團上,不期許什麼。這樣,最終你會歸復你的真實本性。更精確地說,是你的本性會重新歸復它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