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法華經》講座 十二

圓覺講座《妙法蓮華經》(十二) 時間:2012年09月08日地點台灣師范大學教育大樓201演講廳主講:智崇上師紀錄:張春美整理:郭藤輝、梁玉明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為得幾所福」這是彌勒菩薩問的問題。隨喜的意思是來聽經,這里祂的意思是聽了經之後,很高興的為這一部經做一點事。那麼,他能夠得到多少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余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余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裡,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這里釋迦牟尼佛就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如果有人,他可能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者是其他的智者。這些人,不管年長、年幼聽了這個經就很高興,就隨著這個高興、歡喜,做了一些事情。他從聽經的法會出來以後,到了別的地方。什麼樣的地方呢?可能是在僧坊,就是比丘比丘尼住的地方也可能在空閑地,就是空曠的地方也可是在城市、城邑,也可能在巷陌,那就是巷弄或者是田間小路上,也可能在聚落,就是一些村落、田裡面,各種地方都可能。如其所聞,就是他在法華經的那個法會裡面聽到的、聽懂的。他聽懂、聽到的那個法華經,就為父母、宗族的親屬、好朋友知識,就是讀書人。「隨力演說」,就是隨他的能力再講一次,這樣子就叫隨喜。「是諸人等」,就是聽了他講的那些人,「聞已隨喜」,聽完了以後,他也很高興。復行轉教」,把他聽到的又再轉述。再轉述了以後,再聽到的人,又同樣的隨喜又再轉述。這么一聽一轉,轉述、再轉述,已經到了第五十個。『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好,我現在就講,這個第五十個人,他再去隨喜轉述,他所得到的功德是什麼?祂不是講第一個,祂講第五十個。『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若」,假設。祂說如果有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這么多世界啊!不只是一個世界。像我們娑婆世界就算一個世界,這里,有像阿僧祇世界這么多世界。阿僧祇就很多啦!還要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那裡面有六趣,就是六道。「四生眾生」,所謂四生就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四種出生方式眾生。他可能是有身體形象的;也可能是無形的。有想、無想,他可能是會想的,還有一種不會想、無想的。再一種就是,非有想非無想,也不是有想;也不是無想,這里都是講非想非非想天嘛!無足,沒有腳的,也有二足、四足、多足,就是各種形式。「如是等在眾生數者」,像這樣子眾生,所有的這些眾生這樣子龐大的眾生的數量,這么多、各種不同的眾生。『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有人向你求福,那麼就隨他所要的,他喜愛的娛樂工具,都給他。  『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是大施主,』他就統統給他,每一個眾生都給了。「滿閻浮提」,閻浮提就是地球。裝滿地球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還有,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的宮殿樓閣等,就這樣給。『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他這樣子做,做了八十年。這么一個人,這么一個大施主這樣做了八十年以後,『而作是念:』他就這么想:『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他已經給了八十年,所以當然年過八十。『發白面皺』,頭髮都白了,麵皮也皺了。『將死不久,』快要死了。『我當佛法而訓導之。』我應該教他佛法,不是光給東西。『即集此眾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於汝意雲何?』把那些人集結起來,就宣布要教他修行。教了他們,讓他們也高興。這么教了以後,這些人就得了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程度,也把那個有漏的部分也消了,在禪定也能自在。「具八解脫」,所謂解脫,就是不執著,就是各種執著都放掉了。最重的一個執著就是不好的相,那麼,他們不執著了,就是清凈的相,他們不執著了。這是第一個解脫。第二個解脫就是對清凈的相也能夠放掉,也不執著。總共有八個,跟四禪八定的八定有關系。因為這邊祂教的是羅漢道嘛!這個八解脫跟四禪八定是關連的。所以祂就問,你對於這樣子布施覺得怎麼樣?『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否?』他得到的功德會不會很多呢?「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只給物質功德已經無量了。『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還讓他們得到阿羅漢果,那更多了。「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我現在要很清楚的告訴你。『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他所得到的功德很多。但是,『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這第五十個人只是這么隨喜隨喜,他所得到的功德就比那個大施主多很多,多到不能講。就是得到算數譬喻比不出來的這么多。『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第一個隨喜的得到的功德那就更多、更多。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他們的隨喜都很小的啦!但是得到的功德卻是這么大。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他為了要聽《法華經》就到僧坊去,或是坐的,也可能是站的,在那邊聽了一下。就像大家這樣子聽了一下。『緣是功德』,就這么一個功德,『轉身所生』,這個「轉身」就是下一輩子。『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就生於天宮了,生在天道下一生就生天了。天上也有窮的,也有富有的。而他是屬於富有的。 『若復有人』,還有另外一個狀況就是『講法處坐』,他在聽講,就跟大家坐在那裡聽。『更有人來』,如果那個坐位,都已經坐滿了,有人來,就勸他也坐下來聽。然後就把自己的座位分一半出來給他坐,這就是隨喜,就這么一個隨喜。『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轉身就是下一生,就得玉皇大帝的坐位。也可能得到梵王的座位也可能得到轉輪聖王所坐之處,就這么分一下坐哦!就這樣。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有一部經叫《法華》,他自己要去聽,他就說:我們一起去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那個人就跟著來,就聽他們這么一下。這個叫人家來聽一聽的,『是人功德,』這個人得到的功德是什麼?『轉身得與陀羅菩薩共生一處,』他就會跟陀羅菩薩這一生都跟祂在一起。「轉身」就是下一生,下一就會陀羅菩薩在一起。『利根智慧』他就有了很伶俐的、聰明智慧根器。『百千萬世終不喑?;』就不是說不出聲音的啞巴。『口氣不臭,』他不會有口臭。『舌常無病,』他的舌,是沒有病的。『口亦無病;』他的口也不有病。『齒不垢黑,』他的牙齒不會黑、不會臟。『不黃不疏』,「疏」的話,就是那個牙齒長得釘子一樣,分開的。『亦不缺落,』也不會掉。『不差不曲;』牙齒不會有差錯,也不會彎曲。『唇不下垂,』他的唇,不會太長了,這么掉下來。『亦不褰縮。』也不會太短。褰縮就是縮得太短了,有的人的唇是太短。『不粗澀,』不會粗糙、艱澀。『不瘡胗,』不會長瘡,也不會出疹子。『亦不缺壞,』他的唇也不會有缺。譬如說有兔唇這種缺陷。『亦不咼斜、』也不會,「咼」應該是偏在一邊,就是揪在一起,偏在一邊。『不厚、不大,』也不會太厚,也不太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他沒有什麼不好樣子。『鼻不匾虒,亦不曲戾;』那個鼻子不會扁的塌下去,也不會不直,好像很鋒利的鼻子。『面色不黑,』他的面孔也不會黑。『亦不狹長;』他的面孔也不會太細長了。『亦不窊曲,』「窊曲」就會有些人的臉凹下去,然後又歪曲的。『無有一切不可喜相;』沒有一些看起來讓人家不舒服樣子。『唇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就是勸人家來聽一下,一起來聽,就得那麼多好處,你們有沒有做這個功德。就隨便招攬一下,就得到這么多功德。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這里「為人分別」就是分別演說。『如說修行?』那得到的更多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人於法會 得聞是經典 乃至於一偈 隨喜為他說 如是展轉教 至於第五十 最後人獲福 今當分別之 如有施主 供給無量眾 具滿八十歲 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 發白而面皺 齒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應當教 令得於道果 即為方便說 涅槃真實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應當 疾生厭離心 諸人聞是法 皆得阿羅漢 具足神通 三明八解脫這個「六神通」最後一個就是漏盡通。前面就是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宿命的是知道過去世。天眼是指能夠知道未來世。因為祂講的法是給羅漢的人聽的,所以,用的都是羅漢修法裡面的名詞。所以「三明八解脫都是。 最後第五十 聞一偈隨喜 是人福勝彼 不可為譬喻 如是展轉聞 其福尚無量 何況於法會 初聞隨喜者 若有一人 將引聽法華 言此經深妙 千萬劫難遇 即受教往聽 乃至須臾聞 斯人之福報 今當分別說 世世無口患 齒不疏黃黑 唇不厚褰缺 無有可惡相 舌不幹黑短 鼻高修且直 額廣而平正 面目悉端嚴 為人所喜見 口氣無臭穢 優?華之香 常從其口出 若故詣僧坊 欲聽法華經 須臾聞歡喜 今當說其福 後生天人中 得妙象馬車 珍寶之輦輿 及乘天宮殿 若於講法處 勸人坐聽經 是福因緣得 釋梵轉輪座 何況一心聽 解說其義趣 如說而修行 其福不可限」  這一品,我們聽完了以後,這個「隨喜都是我們能做的。這么樣聽《法華經》的隨喜都是我們可以做的,都做得到的,他得到功德這么大,那麼我們有這樣子的好機會,多弄一點功德也不錯嘛!多賺一點功德。當然,這邊所講賺到的功德都是下一生,指的不是這一生。這一所得到的功德,是你上一世做的。你下一世要得到的功德,你要在這一世做。所以,你這一有很多果報,表示都是你上一輩子種的,做了很多功德。像大家會看到,郭台銘好會賺錢,那個都是他上一輩子種的功德,我們上一輩子都沒有種啊!現在告訴你有機會功德,你下一輩子就能果報了。很多人想要的是這一輩子,這一輩子你要在上一輩子做,你現在是在收成,收成上一輩子的功德果報你要下一輩子好過一點,那就這一輩子要種。這里就告訴我們你有太多太多可以種這些功德機會,而且很輕易,很簡單耶!這個就是機會。如果知道這樣子機會,而且會去實踐的話,這個人才叫做聰明嘛!才叫有智慧。如果這么容易做,這么有機會這樣做,那你都不做那就叫沒智慧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里是說,講這個《法華經》的法師他會得到什麼功德。所以這一就在講我了。前面那一品是你們可以做的。這一品就是講我了。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他會得到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眼耳鼻舌身意。『以是功德庄嚴六根,』因為他有這么多六根的功德。所以就把六根庄嚴得很好。『皆令清凈。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凈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他會得到這個功德,這六根的功德都有第一個就講他的眼根的功德就有八百的眼根功德父母所生肉眼,就是我們現在的這個眼睛。因為有這樣的眼功德。所以,這個肉眼眼睛就好天眼一樣。而且這個天眼,已經不是一般講的天眼了。這樣子肉眼他就可以看到什麼呢?三千大千世界肉眼,不是天眼哦!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的山林、河海,以及阿鼻地獄,下地獄的那個阿鼻地獄也可以看到。上至有頂到色究竟天,有頂就是最高的色究竟天也看見。同時,不但空間是這樣子,各個樣子都可以看到。空間裡面的山林,在裡面的一切眾生,這些內容也看到了。還去看到他們種的「業因緣果報生處」,他們的因緣果報他們的業,還有他們在哪裡出生。「悉見悉知」這個跟佛眼差不多。全部看得見,而且他是肉眼看的,不是天眼。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意而說偈言:若於大眾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庄嚴故 其目甚清凈 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這個「彌樓山」就是在須彌山外圍的一個山,當然,還有其他的。應該這么舉例就包含了。 並諸余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眾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所以,講這個經就會得到這樣子果報。這樣看起來,我上輩子沒講,所以現在不行,下輩子就可以啦!因為我知道我是退席的,當然就沒有去接觸這個《法華經》。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凈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嘆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干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凈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聽那麼多聲,這耳根並沒有爆掉,不會爆掉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 清凈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 清凈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迦陵頻伽聲」是一種好聽的鳥的聲音它是一個聲音好聽的鳥,鳥聲本來就滿好聽的,這個是聲音好聽的鳥。 地獄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饑渴逼 求索飲食聲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於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 他住在這地方,那麼遠,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很遙遠的這些聲音,他全都聽到。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凈 乃至有頂天 言語音聲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比丘眾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為他人說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為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 諸佛大聖尊 教化眾生者 於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三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天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 其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 雖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好,大家想要有這個本事的話,就要像我一樣,開始要講《法華經》或者讀誦、書寫,下一輩子就有。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凈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瀋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所謂「和香」就是把幾種香混合起來成為一種香。『若末、若丸、』這種「和香」有些是做成粉、做成丸子。『若塗香,』做成那個塗的、擦的。『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他就在這娑婆世界的某一個地方就像我只是住在這里,住在台灣嘛!那麼,就聞遍三千大千世界各種香。哇!好享受哦!  『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瀋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就是玉皇大帝。 『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游戲時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並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這個是本事啊!跟我所說的有些什麼感應啊!不說還好,說了以後就沒有了。這里不是這樣,這里說了也不會變的。就是說,我看到、聞到的這些,我講給別人聽了以後,仍然「憶念不謬」,不會錯失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鼻清凈 於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 須曼那闍提 多摩羅栴檀 瀋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 及知眾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 大勢轉輪王 小轉輪及子 群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寶 及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 衣服瓔珞 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 諸天若行坐 游戲及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果實 及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諸山深險處 栴檀樹華敷 眾生在中者 聞香悉能知 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眾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斗諍游戲時 聞香皆能知 曠野險隘處 師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成就 安樂產福子 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眾伏藏 金銀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天上宮殿 上中下差別 眾寶華庄嚴 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卧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庄嚴 周旋游戲時 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 乃至於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光音?凈天 乃至於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諸比丘眾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 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菩薩堅固 坐禪若讀誦 或為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眾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眾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修行 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他還沒有得到無漏的,也就是他那個鼻根歸元並沒有成功,還沒做到。但是,他已經先得到了。因為這一部經,祂是對這一羅漢乘講的,所以,祂就會說,「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講這個無漏法生的鼻,用菩薩乘和佛乘的話來講的話,所謂「無漏法生鼻」就是,你的那個鼻根歸元還沒有成功,還沒有做到。但是,已經得到這些鼻相了。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干闥婆、干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羅伽、摩?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以是菩薩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舌根凈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 以深凈妙聲 於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諸天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是說之人 若欲以妙音 ?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夜叉 羅剎毗舍闍「羅剎毗舍闍」就是專門吸人精氣的那些鬼。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自在 如是諸天眾 常來至其所 諸佛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這是舌根這一邊的功德就像這樣子。「舌根」的話,舌就是兩個用途,一個是拿來說話,一個就是拿來吃東西,這兩種都有了。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凈身如凈琉璃眾生喜見。其身凈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都會在他的身中現出來,他的身就好像三千大千世界。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凈 如彼凈琉璃 眾生皆喜見 又如凈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凈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三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就是他自己可以看到他自己身體,就是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形象都呈現在他的身中,但是,他自己知道,別人看不見。 天人修羅 地獄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 諸天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彌樓山 諸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 諸佛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眾 說法悉皆現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凈常體 一切於中現」這是身根。再來,是最後一根了。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凈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清凈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所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意清凈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 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眾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 十方無數佛 百福庄嚴相 為眾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 以持法華故 悉知諸法相 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 如所知演說 此人所說 皆是佛法 以演此法故 於眾無所畏 持法華經者 意根凈若斯 雖未得無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為一切眾生 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華經故」意根就到這樣子狀況。 現場問答 問:我有邀約他來聽,可是他不來,那我還有沒有功德? 答:這邊經裡面講的是,那個功德,是講那個有來的,邀約有來得到的功德。至於那個沒來的,有沒有功德呢?應該也有,但是,不是祂經文裡面講的那麼多功德應該還是有的。 問:除邀約對方來聽聞佛經之外,我該如何隨喜;如何隨力演說內容? 答:應該說,你懂了多少就講多少,你會多少就講多少,就你聽懂的講,也沒有要你做你不會的,就是你聽懂的。可能你會有一個疑問說,也許我懂錯了呢?沒關系你認為就行你認為聽到的是這樣。至於你懷疑:我到底是不是講對的呢?我如果講錯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不會,你只要認為你是懂的就講。如果你自己還有懷疑說,我這樣講了到底對還是不對?那表示你還沒有弄懂。就是你心裏面怎麼覺得就是什麼。 問:經文第216頁倒數第三行,何謂梵世?答:梵世指的就是梵天,就是梵王天的那個梵天。 問:我觀想明點,那個明點可以化成是蓮師還是智崇上師? 答:你不要管,祂化成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你搞的。你搞的,是你造作的,祂自己變成什麼就是什麼。 問:持《法華經》有如是功德,即便是業報很重也是如此嗎? 答:應該說也是如此。因為如果你能夠持《法華經》,表示業報已經不重了。如果你的業報真的很重,你不可能持《法華經》的。你自己不會持《法華經》,看到《法華經》就討厭。所以,你願意持,也已經在持,這個已經表示業報已經不重了。 問:如果以「十二因緣」來解釋這些下一生、下一世的功德,等同於無明以下的哪一種層次呢?還是這其中是否有關連? 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問題本身不太對。我不知道在問什麼,我看不懂下一世就是下一世,為什麼要跟「十二因緣」有關連呢,而且還要跟「十二因緣」的哪一個層次,沒有關系呀!我不知道這個,這個問題,我關連不起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