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星雲大師寬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一日,佛陀弟子舍利弗、目犍連來到庵摩羅園。很多年輕比丘看見師兄回來,都很歡喜,趕快出來迎接,很多人一起講話佛陀看到了,大聲喝道:“舍利弗、目犍連,出去!你們不要再這樣嘰嘰喳喳,好像漁夫撒網被網上來的魚,蹦蹦跳跳的,一刻也沒有停止,你們這樣像話嗎?”

  彌蘭陀王曾為此事問那先比丘道:“佛陀沒有修持嗎?怎麼也有那麼大的嗔恨呢?”

  那先比丘回答:“好比一個人,走路的時候被樹根樹枝絆了一下,或者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這種情形,並不能責怪大地大地並沒有動搖,只是他自己不小心;佛陀亦如同大地一般,他並無好惡喜怒,法制如此,是舍利弗、目犍連本身的問題,佛陀並沒有動搖他的喜怒。譬如我們看到父母打罵子女,或者看到部隊長官訓斥屬下,有時候也很嚴厲,其實那是慈悲,並不是嗔怒。”

  有信仰的人富貴,具道德的人安樂,肯修行的人最安住,有智能的人最可貴。從前我在叢林里參學,當時所受的教育可以說是打罵的教育,眼睛不可以亂看,嘴巴不可以亂說,否則隨時都要挨打挨罵。例如在禪堂里參禪,無理三十棒,有理也是三十棒。在那種情形之下,打也好,罵也好,看起來都與佛法無關,或許有人會認為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事實上,為了加速一個人的完成,為了求證佛法大意,有時候卻不得不如此,因此這個時候的打或罵也都變成了佛法。所謂棒喝下的禪悟,就是此意。

  精神的提升需要苦修,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修行來提升自我呢?

  一、如何處理衣食住行

  衣服,為蔽體之用,但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不必奢求華麗,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膩破爛之衣而表示修行衣服不整齊,或太華麗,將為世人所譏;若穿著太破爛,亦將為人所恥。佛陀曾教弟子於穿衣時當念偈雲:“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若著下裙,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若整衣束,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飲食,乃為增益身心,不必揀挑。佛陀曾教誡弟子飯食時,需作五種觀想: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粒米維艱,來之不易,因此吃飯時不能作賤飯粒,應想到農夫的辛苦,應帶著感恩心情歡喜地受食。

  至於住、行,當以方便為宜,不應盡貪求享受。以佛法來說,一個修行佛弟子要時時警策自己的生活,不要流於糜爛,以禪悅為食,以道德為衣,以虛空為安住,以無牽掛、自在心境為行,不必縈縈於物質的追求,而為物慾所束縛。

  二、如何安排身心世界

  一個修行的人,雖然不必太重視於身心的安適享受,但也不過分虐待自己的身心有些人非山珍海味不能進食,非綾羅絲綢不能為衣,非高樓洋房不能為屋,非轎車不能代步,在物慾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試問又如何修行辦道?有些人反其道而行,衣不衣,食不食,以表示自己的清高操守,若因此糟踏了自己的身心,又拿什麼來修行佛道佛說人身難得”,又說“借假修真”,因此,一個正信的佛教弟子要適當安排自己的身心,不使自己迷失於物質的誘惑,又能精進修行辦道。

  《法句經》說:“弓工調角,水人調船,材匠調木,智者調身。”《心地觀經》說:“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恆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佛陀曾說,一個人得病有十種因緣:一、久坐不飯;二、食無貸;三、憂愁;四、疲極;五、淫佚;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十、制下風。

  一個人應該懂得安排自己的身心,雖四大假合的色身,卻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三、如何和諧人際關系

  人應該如何與別人相處?我以十六個字作為相處之道,即“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一般在人我之發生爭執,不外乎為了“我大你小,我有你無,我樂你苦,我對你錯”等問題。如果在地位上,把大的讓給他人,自己甘居於小位,爭執就無從生起;在物質上把多的、有的給他人,在工作和享受上把輕便的、快樂給他人,凡事錯的自己承認,果真如此,則人我之間絕無爭執的事端,大家一定能夠和樂相處。或許有人會以為,把大的讓人,把物質、享受等讓人,自己承認一切錯處,這豈不成為天下最大的傻瓜嗎?其實,大智若愚,那被認為是最大的傻瓜才是真正有智能的。世間上的物質不論積聚多少,終有散失用罄之時;擁有崇高的權位,在位時叱吒風雲,得心應手,當大限來到時,依然如過眼煙雲。辛苦爭得來又有什麼真正屬於自已?人生所要爭取的,除了名位、物質、享受外,還有很多,譬如高尚的人格、精神上的信仰、逍遙自在的人生。眾人要功名富貴給他們,眾人不的人道德自己好好持有,如此則不但在人際間可以與人和諧相處,在人生修持上亦可獲得良多。

  四、如何使用金錢財

  佛陀曾說:“金錢毒蛇。”但一個在家修行的人卻不能沒有金錢財物,妻子兒女生活費、教育費、醫葯費,如果沒有錢財又如何安置他們呢?但是,若一味地為賺錢而拚命,毫無精神修持生活錢財再多,這種人生也未免太沒有意義了。

  金錢只要取之有道,不必顧慮它是毒蛇關鍵是是如何使用金錢。若盡管儲存、積聚,卻不知修福、不知供養,有再多的金錢又有什麼益處?當一個人無常來臨、大限一到,還不是赤手空拳地離開人世,留下龐大的家產,不是被充公,就是令兄弟閱牆,這豈不是枉費了一生的辛勞?

  佛光菜根譚

  用慧心觀照五蘊皆空,用自心領導六根生活

  用信心開發自我潛能,用慈心與人和諧相處,

  用孝心重整倫理道德,用愛心擁有快樂生活

  用悲心成就利生事業,用喜心涵容宇宙萬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