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佛法與近代文明

佛法與近代文明

梁乃崇教授

【西潮聲中的宗教

從古至今,佛法興盛的地方是在東方。然而到了近代,東方這些國家卻受到地球上另一股文化的強力沖擊。這股從希臘開始,歷經歐洲的黑暗時期到文藝復興,再經產業革命發展至今的科學和工業文化,在清朝末期就對中國造成很大的壓力

中國面對這種壓力,開始是反抗、抵制、閉關自守,可是都沒有用,壓力還是越來越大,後來只好向西方學習。這種情況演變到現在,你看,連在大學里用的中文書都已經很少了。在大學里所講、所學的,大概都是外國人的,極少是中國人自己開創的,因此絕大多數中國人對自己已經沒有什麼信心了。另從中醫西醫之間的消長關系也可以驗證中國人對自己的東西已經沒有信心

一直到我讀高中的時候,楊振寧、李政道得到諾貝爾物理獎,消息傳來,舉國歡騰。這對中國人的意義是:哦!原來我們的腦袋好像不是那麼差嘛!不然的話,沒有信心到以為對科學這種東西中國人的腦袋就是不能跟西洋人比,甚至認為西洋人天生就比中國聰明太多了。

講到這里,我們來回顧一下宗教方面的情況:東方的宗教這個時候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國勢和文化力量衰弱的時候,佛教也跟著被人瞧不起。不但被人瞧不起,連中國人自己也覺得不好,甚至有人以為我們不能跟西洋人比,是因為人家信基督教,我們信佛教,所以輸啦!想要強盛,只有去信基督教——連這種荒謬的想法都會出現。

因此,當時就有人認為佛教迷信,完全是迷信;而信基督就不迷信,不叫迷信,這種氣氛到現在都還存在。其實,要說迷信的話,都一樣是迷信。記得在我念中學的時候,有些基督徒說他們不崇拜偶像,不對國旗及國父遺像敬禮。當時覺得他們有這種想法,好像很高明,後來又覺得不對勁,因為他們還是要崇拜十字架,不像禪宗佛像也燒了。

那時我還沒有接觸佛法,看到佛教徒的是一天到晚都在拜,這也難怪人家取笑。一些信仰基督教的朋友說:「你看!看到樹拜,看到石頭也拜,什麼都拜,這些人好像是連腦袋都沒有的獃子!」言下之意,信佛教都是一些傻瓜只會亂拜,佛教實在是既不科學而又迷信傳統包袱

直到後來我懂了禪宗以後,心裡想:基督徒,你們還想佛教面前表現不崇拜偶像,這簡直是班門弄斧嘛!如果要說不崇拜偶像,那禪宗才真是不崇拜偶像的老祖宗呢!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佛法很好,有好東西在,可是在文化變成弱勢的時候,就會有人,甚至一大人形成一股風氣,認為它不好,不理性,是迷信的。這些人沒什麼道理就否定佛教,其實佛教比他們所接觸的高明,可惜他們卻不知道。這是剛開始接觸佛法時所遭遇到的情況

佛法的真義在體證】

佛法是否高明,在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並無法判斷。而中國近代又出現了像胡適這樣的大學問家,他不了解佛法、不了解禪宗,卻又考據、批評佛法批評禪宗,說什麼《六祖壇經》是偽造的,禪宗中國人對印度文化革命所創立的……等等。那時我就想我先要了解他的評斷,以免日後自己誤入歧途,所以曾把他講的東西用心看,並細加琢磨,這花了我不時間

另外,近代還有一喜歡佛法學者,不過他們不了解佛法,因此說了些令人困惑的話:像《楞嚴經》不是釋迦佛說的,是後人偽造的……等等。如此這般的說詞著實令人煩惱我當時正在看《楞嚴經》,很喜歡它,覺得很好;而別人又說它是偽造的,這下可糟了,難道我上當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都要精神去研究、去思考。當然,光是用思考方式去辨解,問題仍然解決不了。

後來這些問題能夠解決,全是因為遇到我師父 華藏上師,受到他的啟發與引導,我才真正了解什麼是究竟的佛法,這時我也才有能力分辨經書的真偽。事實上,不必別人來證明,也用不著從歷史去考證,我自己就能證明它是對的,還是錯的。

原因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像牛頓說力學有三大定律,這定律對不對,我們不能夠說:「因為這是科學家牛頓說的,所以是對的;後來有人考證這不是牛頓,而是馬頓說的,那就不對。」這種判定事物對錯的態度是很草率、很有問題的。

我認為不管它是哪一個說的,只要我去做實驗,實驗的結果對就對,不對就不對,我自己就能驗證,不必從歷史來考證,也不用管是那一個人說的。

胡適說《六祖壇經》不是六祖說的,而是弟子所編造的。那我就想楞嚴經》當然也可能是後人編造的,但我根本不在乎是誰編的,只要它是對的就行,那一個造的都可以。對我來說,如果是釋迦佛說的當然很好,其他人造的也行;六祖造的最好,他弟子造的也可以,這些都不我用來鑒別真偽的根據。

我要鑒別它對不對,完全是以自己的心靈來做實驗,親自去體證——心行一下。如果感覺心是正的,那它就是對的;心是顛倒的,就是錯的。就像科學實驗一樣,不同的是科學物質來做實驗,我是自己的心靈來做實驗。有了這樣一個鑒別的辦法以後,我就鬆了,可以看得很清楚,那些從前曾被干擾、被迷惑的說詞,通通一掃而空。

當然,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能知道,但是影響卻是非常大的,因為有了一個實際鑒別的標准我以前常常講,修行人的心要怎樣才是正的,怎麼樣子就顛倒,那你要如何去檢驗?標准在哪裡?我就是用同樣的方法來驗證的。所以佛法要心行,佛經是指導,你照著去做——心行,自己體驗一下。若心顛倒了就不對,這書就是偽造的,管它是誰說的!

同樣地,在看一些與佛學相關的文章我就很容易檢驗其中的對與錯。像有些人文章,每個句子都是從佛經里引出來的,幾乎沒有他自己的話,但是現在我一看,就可以看出來,他是錯的,還是對的。以前一遇到這種文章就糟了,每一句都是引自佛經,怎麼能說他錯呢?當時是非常的困擾。但現在對我來說,很簡單,只要心行一下,心是正的,還是顛倒的,就可以判斷,根本構不成困擾。

【近代文明的特色】

在我們來看看近代科學與工業文明的特色,這是一個不脫離形式層次文化也可以說是非常重視物相的文化。這種重視物相的文化發展,最早的時候是製造一些可以節省、替代體力勞動的工具,比如說汽車、飛機這一類的工具。後來的發展就慢慢影響到我們的感官,像電影電視、錄放影機……等這類產物開始在生活里出現。後來甚至影響到我們的心力,如電腦的問世,現在個人電腦已經普及到一般家庭,它大量地替代了我們的腦力活動。

可是,這些東西全都是在分別法裡面,全部是在分別心和有相的范疇里,而無相、無分別的部份則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看起來生活是改善了,好像進步不少;實質上人卻越來越不得安寧,心靈越來越苦悶。

就以電腦為例,我們現在科學研究時都必須用電腦,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沒有用電腦來操控儀器,速度就慢人家很多。等於人家是開汽車,而你是用腳走,跟人家比賽一定會輸掉,因此就不得不用,不得不學;一去學它,就要去絞那種分別心,你會得很累、很煩。

而機械用多了,生活機械化,心靈也會變得機械化了,中國在很早就察覺這個道理。像莊子就不贊成用機械,甚至連轆轤汲水這樣簡單的一個機械裝置都反對。他的理由是:機械用多了,引起的機心也就越多他對這個機心很不贊成,所以就拒絕用機械。可是我們現在的機械不知道要比轆轤複雜多少,我們還是要用它。從這里就可以知道,在這時代,我們的機心嚴重到什麼程度了!這個時候人已經不太像人了,倒有點像機械人!

經濟強國的不歸路】

在西方文化到處充斥瀰漫的今日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在西潮的沖擊下他們也學,不過日本這個世界經濟強國很擅長於學習,他們以前學中國,現在改學西洋,他們對學外來的文化是很擅長的。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就已經非常重視科學了。現在則更是青出於藍,連美國都要輸它了;可是它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在機械化的時代,你若做得越像機器人你就越盛、越強、越有效率;因此在零庫存的工廠管理中,工作人員被設定的精確程度,簡直就像機器人了。

現在,美國之所以輸給日本是因為日本人把自己弄得更像機器人。在日本特殊的文化社會結構壓力下,每個人都被綁得得緊緊的,極有效率地忙碌著,整個社會就像一部機器、像一個螞蟻社會。這樣有效率的螞蟻社會裡面,就產生了世界最強的經濟力量美國人想要贏,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要變得比他們更像螞蟻,更像機器人

這是一條不歸路。整個世界文化走向弄成這樣,就變成一條不歸路——大家要變得越來越像螞蟻很難有回頭的機會。因為這樣才能最強、最盛,大家只好朝這個方向發展。你要不像機器人就會被人打敗;越像機器人,就越能贏,否則會被消滅。目前整個現代社會正走向這樣一條不歸路!這個時候就是無上密乘佛法大興時代,因為人心靈非常痛苦,想回頭,又不知如何回頭。

其實這種苦就是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結果,但是人們卻不警覺,還是拚命去追求這種文明。尤其是東方一些國家,還要拚命把自己磨得像西方工業國家一樣,才覺得自己現代化,可以擠身現代化已開發國家的行列中了,用種種好聽的名詞來標榜自己。

我們的社會是這樣的,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的,一路在塑造,要發展成一個機械化的社會,一個很有效率的螞蟻社會。到那時候會有很強經濟力量很強科技,這時我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不過,成就感的代價,卻是心靈受摧殘的痛苦,這個代價可真是太大了

靈性之美】

機械化的成就中蘊含了痛苦。這些痛苦來源什麼呢?就是因為人性裡頭有一部份不是機械性,是靈性方面的。我們人有機械的一部份,像腦神經組織及其生理反應,這些是和物質有關的一部份;可是我們還有另一部份,這一部份不屬於物質、物相,是屬於心靈或者靈性層次

在注重物相的機械文明裡,人際關系甚至可以變成管理科學,把人的各種行為像物質科學一樣量化、計量。各位想想看,當人這樣被計算以後;還有什麼靈性可言?靈性是不可能被計量的!

像考試為了電腦閱卷,就不可能考申論題;申論題只是比較接近靈性一點,但還不是靈性。雖然還不是靈性電腦就已經沒辦法閱卷了。靈性沒辦法標准化、規格化,來滿足機械文明追求快速與追求大量的需求的。現代人以機械化為尚,越是機械化,越有效率,也就越厲害,而靈性的部份也越來越被壓抑,有靈性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可是人們又很喜歡靈性,一提到靈性就很喜歡,覺得它很美,但又搞不清楚是什麼。

中國文學靈性方面的表現就比較強,像唐詩在這方面就表現得不錯,相當有份量。在《禪學的黃金時代》一書中就提到一些外國人對中國詩的評語說:中國詩的特色是只用很有限的幾個字,就可呈現出無窮的意境,這是非了不起成就。如李白的「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什麼樣的情境呢?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秀姑巒溪泛舟」!再也找不到這么壯觀的了。你看,那「兩岸猿聲啼不住」,長江兩岸猿猴的叫聲回蕩不已,迴音不斷。「啼不住」就把整個情境通通展現出來了。現代詩就沒有這個功力,這也是文化趨向不同的緣故。不過,現代的中國人對自己原有的文化有信心中國原有的文化趨向被壓抑得很厲害,甚至認為必須全面放棄,不放就會被人消滅。

【問題所在】

靈性是這樣的美,但在高度機械化的現在社會,卻被埋沒、被壓抑得很厲害,這個時候人要活下去只有兩樣選擇:一個是痲痹自己;另一個則是袪除壓抑,求得解脫

所謂痲痹,就是把靈性這部份痲痹掉,把它封閉掉——不承認靈性的存在,沒靈性回事;誤認我們人根本就是一堆原子本來就是機械,死後什麼都沒有了。這樣想的話,那麼他是痲痹地活下去。現在一般人能活下去,大概都靠痲痹。

當然,痲痹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自己編一套說詞來騙自己,自己把自己封閉,譬如各種榮華富貴夢想等;也可以是用小說、電視電影……各種娛樂來痲痹自己,整天糊里糊塗地忙個不停,沒有時間去想自己靈性方面的問題;甚至用各式各樣的迷幻葯,什麼大麻啦、古柯鹼、強力膠……等來麻醉自己。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他就終日惶恐不安,得趕緊再吃一些,才能支撐下去,就這樣糊里糊塗地過日子

這種痲痹的情況,只要稍微清醒一下,跳出來反省,就知道是非常可笑的。怎麼可笑呢?我們剛才已經用螞蟻來形容現在的社會,而在痲痹情況下過活的人就像螞蟻一樣,他不知道是為什麼活著,他只是拚命工作、欲樂,但到頭來生命還是死亡,還是一場空。

其實,不但是個人生會死亡,這整個國土、整個世界——這地球宇宙,遲早都會空壞,即使是科學家,也承認所有的物質可能會空壞。可是,我們卻終日在追求要壞的東西,明明要壞的東西又還要建立,而且還自以為有成就事實上,即使建立了也要壞,我們總不能拿這些終將空壞的東西來做為成就的指標吧!

一般人明明知道自己會死,但是卻不去想就像孔子一樣,人家問他:「如何是死?」他卻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其實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那你未知死,焉知生?」因為我們的生命包含了「生」與「死」兩部份,對「死」的情況不清楚,對生命有一半不知道,那又如何對「生」有徹底地了解,進而去掌握它呢?

所以,我們要確定人生怎樣做才有意義,當然要先把「生」和「死」都考慮了,然後才會得到一個最完整、最正確的了解,也才能得到一個最完美、最沒有缺陷的看法做法

這個生死問題,各種宗教多少都談到一些,但是現代文明本身並沒有好好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考慮好這個問題,就沒辦法自己的生命真正負責:我這一生要怎麼做?我應該做什麼努力、做些什麼事,人生才有意義、才有價值?對這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應該做一番徹底的省察才是

【解決之道——佛法

前面說過,想在機械文明興盛的時代生存下去,除了痲痹之外,還有袪除壓抑,求得解脫辦法。要徹底求得解脫,就必須把生死問題考慮得非常清楚,並提出實踐的辦法。這些在佛法里都考慮過了,也提出了如何實踐的辦法。過去諸佛怎麼做的,現在、未來諸佛是怎麼做的,我們也將跟著這么做,這么修——「如是修,如是證」了!

這個時代文化發展到這種地步,大家有這么多的苦,因此佛法就要大興,因為大家正需要佛法來解此「苦」。在這時代小乘佛法比較沒辦法,因為小乘佛法是自度的,不善於度他——這個社會不好嘛,乾脆就離群索居,到深山裡面去修行,去過日子。這種離群索居的辦法現在行不通了,即使行得通,也不大興

現在行得通的方法是入世修行。不管世界是怎麼的像螞蟻社會、怎麼的機械化,對一個學無上密乘佛法人來說都沒有關系不受影響,他照樣可以如魚得水般修行

就像諾那祖師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把無上密法傳給當時印度的一位王爺,那個人要做王爺,又要不離妻妾家財、地位,還要成佛。這正如現代人,要發財,要事業,又要心靈不苦;也就要像機械一樣有效率,經濟力量很強,而且心靈還要解脫,很類似那位王爺的情形。所以無上密乘的佛法,正是當機,正好有這樣的佛法大家可以接受,可以修學。

有人也許會問,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像機器人一樣忙得受不了了,這種心境怎麼能修學解脫道?當然,並不是說你就一頭栽進去,比別人更像機器人也能修學解脫道。當然不是!而是在人家都很機器的時候,你比較不像一點,要多偷點空來修行。隨俗只是為了適應世界,不得不如此。

一旦你真的修好了,找回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那麼你就能自在地運用六識;也就是把人屬於機械的部份運用自如,而又不傷害靈性自在——即用六識時,心王(指「本來面目」)還是安住不動。這時你這機器就比那些人更厲害,那些機器人心王已經迷失掉,你當然比他們厲害,你這部未忘失菩提心、未忘失「本來面目」的機器就比他們高明;到那時候就可以真正做到隨緣應世,入世度眾了。

佛法的深度】

另外從中醫西醫競爭也可以看到東西方這兩種文化競爭情形。開始國人都不相信西醫,而到後來整個政府醫療體系、制度都西化,以至現在用西醫學理、方法來研究中葯、中醫

然而如果以目前中醫迎合西醫方式來複興中醫的話,那中醫會沒有了,這是消滅,不是復興。想要復興中醫,只有從哲學思想,從文化精神根基做起才有可能,否則沒有根基是沒有用的。目前這種走在不歸路的現代文化趨勢,有沒有可能扭轉?東方的文化可不可能復興?有可能的話,那當然是無上密乘佛法的圓覺宗了。

圓覺宗為什麼有這么大的能耐?它的潛力這么強嗎?它的深度有這么深嗎?難道近代這些科學哲學就會輸給這古老的圓覺宗嗎?我不覺得我可以基於信仰就說它有么大的潛力和深度,因為如果是靠信仰來相信,那別人也可以相信一個正好跟我們相反的想法這個問題我檢討了很久,最近已經解了。

沒有問題,圓覺宗確實有這么深,這么有潛力。原因在哪裡?這不是相信的問題,原因在——我確實體察到每個人都有佛性也就每個人確實都有靈性。一般所謂的靈性,它的根源就是「佛性」、「自性」或者叫做「本來面目」,這東西確實存在,有了它,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它就是一切萬物的根源,是世界上最深的東西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內涵真的沒有比佛性更深的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詳細地講,要花很多時間,現在只概略地說一下。

我剛學圓覺宗的時候,也不覺得「本來面目」的深度是一切中最深的,當時我誤以為物理也很深,它所找出來的「真理」也代表這個宇宙最深奧的東西,也達到像佛性這么深的程度。但後來檢討發現,物理學不可能這么深,原因簡單:因為物理學本身不管是理論也好,實驗也好,全部需要假設,全部要基於假設才存在,而且是基於很多人為的假設。從「基於假設才存在」的觀點來看,物理學的深度不會超過它的假設。

數學其實要比物理還更基礎些,也就是更深一點,因為它的假設又少了些。物理學的理論部份都要借用數學,因此數學是理論物理的基礎,所以它又比較深了。但數學也必須以公設基礎,而最深奧的哲學就要考慮所有的假設,所有人類認定為假說,認定為公理、公設的這些東西,雖然它並不能去求證,但它要做一些考慮、一些反省,所以哲學又比較深一點了,但是都無法超過假設。

等我修到一個程度以後,發現佛性又更深。因為按照《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所有的公理、假設全沒有、全部不要,那它也不受這些東西的限制。其實,一旦你先設定了任何公理、任何假設,那麼這些東西就限制了往後的發展,後面發展的性質是什麼、發展范圍的大小……等等,通通受到前面假設的限制。佛性沒有假設,所以是無限的——沒有限制,佛性的特質就在這里,所以佛性是最深的。

未來文明的趣向】

靈性被壓抑得最厲害的時候,也正是靈性要開始發揚的時候。圓覺宗的宗旨就是要發揚人的靈性——佛性也就是發揚、推廣一種成佛方法,一個實際修成佛經驗過程

成佛方法有很多種,圓覺宗所傳下來的是這些方法中最上乘、最高的。這個方法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不過並不很公開,所以差不多是在單傳的情況下一代一代傳下來,歷代祖師都是明心見性的人

這個法脈先從印度傳到西藏,然後又傳到西康。在西藏、西康這一時間有一度還以隱密的方式傳遞下來,最後才由諾那祖師引介到中土。然後又傳到了香港,再由華藏祖師傳到了台灣,現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了。

這個圓覺宗的內涵究竟是什麼情形呢?它所要做到的,不像以前的佛法,只要做到「入解脫門」就夠了,因為走到這一步,只到了所謂的「妙覺」——十二地這個階段,還不圓滿;所以還要進一步,就是要完成十三地的工作這就叫做「乘願再來」。

若相對於「入解脫門」來講,這一就叫「出菩提路」。這一部份的工作,在心靈的運作方向上,正好反過來,跟「入解脫門」是相反的方向,等於說由出世間而入世間

我們修行,一般來講,都是強調要能夠從世間三界也就是要出世。而圓覺宗這個法門則要完成兩步:既要從世間達到出世間,然後要再從出世間返回來入世間要走這兩步。

如果要出世間法門是相當多的——有羅漢的法,有辟支佛的法,有菩薩的法,有佛的法——光是出世間的法就有這么多。

圓覺宗這個法門,其出世間這一步是屬於佛的法。佛除了要修行成道世間之外,還要再入世,那就是要出菩提路。出菩提路是要運用願力,要乘願,也就願心要先種下去,出了世間之後,才有力量回來;不然的話,回不來的。所以在我們修之前,還沒有世間之前,就先告訴我們下面還有一步,要出菩提路。

在出世間、入解脫門的過程中,實際上心靈的感受會是什麼情形呢?我們會感受到在修的過程中,這個心由有相、有妄心的世界慢慢淡化,最後淡化到沒有,而進入無相世界。這個過程就是回到「真如本心」上,也就是漸漸從世間進入出世間

在這過程當中,有很多指標,告訴你這解脫門的路程上,你走到那裡,就會感受到什麼。譬如說:像四身五智這些東西,這些修行過程的指標,在圓覺宗的法門都有交代,但是並不一定形諸文字文字是有流傳下來,法本里也曾提到;然而文字所包含的內容並不夠,可能只是幾個名詞,幾個程序,並沒有把它記載得非常詳盡而充分。同時,我們也要了解,這些事情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用文字來描繪,而且也不易描繪清楚。

但是已經修行成道的人,都曾親身經歷過這些修行的歷程,所以這些法、這些東西確實已經傳下來了當你跟這個法流一接上,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隨著你的學習而自動了解你所需要了解的東西;而且會隨著個人的根性及因緣不同,其所了解的程序、內涵,還有細節部份,都可能不一樣,甚至可能有東西是相反的。不過,這些情況都不要緊,它最終的目的仍一樣,就是要引導世人能夠真正體會佛心世界,去追求究竟徹底的解脫之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