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菩薩十地品簡介

菩薩十地品簡介 時間:2008年01月13日地點:師范大學201演講廳主講:梁乃崇教授紀錄:張春美整理:周雅容、汪滿妹 菩薩乘的修行者,修到一個程度以後就會入地,由第一地、第二地……一直到第十地。十地以上還有十一地、十二地,最高的是十三地。十一地是「等覺」,就是等於佛;已經備位了、等於了,但還不完全是。十二地是「妙覺」,十三地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了。 今天我們不講一地以上的部分,而要特別跟各位介紹一地到十地,每一地菩薩所要完成的功課,以及完成後,所顯現出來的特質。 要講這個之前,我先要說明一下。我以前還不了解這個層次的時候,會有一想法,也許不只是我,可能每一位學佛的修行者都會以為是這樣:如果他是八地菩薩了,那他一定把一地到七地的功課都做完了。 自從我了解了以後,發現不是這樣。他可能是跳級的,中間好多的功課並沒有做。沒做就是沒做,並不是說跳過去了以後,他就已經會啦,因為他已經那麼高了,所以下面他已經做完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像他把八地的做完了,但是可能三地、四地,或者五地、六地那個地方該修的部分,他不見得會,因為那些都是很實際的,他沒有做過就是沒做過,沒修過就是沒修過。沒修過的話,那個地方必須要具備的特質,他就會欠缺。 超越我相、人相,進入眾生相,才能修菩薩 修菩薩必須要有一條件:我相一定要先健全成熟,然後超越,進入人相;進入人相以後,人相又要健全成熟,然後超越,進入眾生相,這樣才能修菩薩乘。如果沒有做到這樣的話,自己也會以是在菩薩乘,但是不管怎麼修,都不菩薩乘。 如果我相已經健全成熟,進入了人相;但還停留在人相,他就自以為在修菩薩乘了,但是不管怎麼修,他修來修去都是聲聞乘和辟支佛乘。如果沒有到的話,是不會真正進入菩薩乘的。 菩薩眾生是指眾生相,不是度眾多的人 我們常說「菩薩眾生」,其實是指在度眾生相。如果沒有把菩薩眾生相的定義弄清楚的話,表示你根本沒有進入眾生相。而我們現在很多所謂的菩薩乘的修行人,都說他在眾生,他的眾生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很多人或者是很多的生物。他度了很多人或者度了很多生物他就覺得「我是在修菩薩乘,我已經進入眾生相」。這一個定義表示他不懂真正的眾生相他還停留在人相。 因為那一個一個的眾生,一個一個的人,就是人相,只不過是很多人相而已。人相就是別人,所以他以為他在菩薩乘,其實他在修辟支佛乘、聲聞乘,事實上是這個樣子。 眾生相的定義是團體組織 眾生相的定義是什麼?就是團體組織,不是個人。譬如說,一個國家、一個物種,或某一機構、某一公司、某一企業都是眾生相。 救度一個個的人生物,還停留在聲聞乘或辟支佛乘 所以菩薩乘真正要度的是團體組織,不是在度個人。如果還是在度個人的話,那還是在度人相,還在人相的層次。這樣就可以看得出來,我這邊所定義的菩薩乘,與一般大家的了解是不太一樣的。一般佛法的了解,菩薩救度眾生,就是救一個一個的人、一個一個的生物嘛!那樣子還停留在聲聞乘或是辟支佛乘。 我相健全成熟了,超越了我相,進入人相;而人相不見得健全成熟時的修行者是在聲聞乘或辟支佛乘。這一個位階我現在就把它做了新的詮釋。會做這樣新的詮釋,主要是因為對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全新的定義。這個定義大家可能在我其他的演講或著作里聽過或看過,今天這個部分就不多講了。 一、第一歡喜 當修行者進入了菩薩乘,修行得比較好的時候,就會入地,成為入地的菩薩。入地的菩薩,最早第一個階段叫做歡喜地。進入歡喜地就是對真正的佛法有體悟、有了解了,現證法性。這個時候他非常的歡喜,因為他真實的體悟了菩提心,菩提心與法性相應,他好像發現了一個新世界一樣,法喜充滿。 ※以不動相應故,得無上菩提,超凡夫地,入菩薩位 這個歡喜是怎麼進入的?《華嚴經十地品》說:他從不動心這裡有感應,體悟了無上菩提心,就進入第一地。 什麼是菩提心?就是本來面目。跟自己的本來面目一相應了以後,就「哦,原來這就菩提心。」這個時候他就好像發現了新天地一樣,就從凡夫的等級,進入了菩薩的等級;菩薩乘的修行就從這裡開始。 菩薩商主,亦復如是,住於初地,善知諸地障對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薩清凈,轉入如來地,然後乃具福智資糧。將一切眾生,經生死曠野險難之處,安隱得至薩婆若城,身及眾生不經患難。是故菩薩常應匪懈,勤修諸地殊勝凈業,乃至趣入如來智地。 「菩薩商主,亦復如是,住於初地,善知諸地障對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薩清凈」,《華嚴經》描述歡喜地的菩薩就好像一個商主,用我們現在觀點看,就相當於旅行社的老闆,他要怎麼帶團、帶到什麼地方去玩,中間會遇到什麼問題,有些什麼不順困難關卡,他都知道。雖然剛剛進入初地,但是他知道的不是只有初地,全部十地的哪一個障礙他都知道,而且曉得怎麼去對治;同時也知道一地到十地,有什麼好的地方;觀察如來所有的一切功德知道自己都有份,能得能成。  「轉入如來地,然後乃具福智資糧」,能從這裡轉到十三地。要去旅行,要把所需的資源都備妥,如把錢、糧食衣服帶夠,交通工具要準備好。我以前說我是到毗盧性海的導游,他等於就是這個如來地的導游。不,他不是導游,他是比導游還要高一級的老闆他是帶團的老闆。要到如來地,他必須具備「福智資糧」;而不是一般的錢財糧食交通工具那些資糧。 「將一切眾生,經生死曠野險難之處,安隱得至薩婆若城,身及眾生不經患難」,他自己和他帶領的那些眾生,都可以不經過生死曠野險難,生死輪迴所遇到的這些危險;從這個地方安安穩穩地帶到佛城、如來地了。雖然這麼危險,但是因為他籌畫得很好,準備得很好,所以他自己和他帶領的眾生就不會遭遇到險難。 「是故菩薩常應匪懈,勤修諸地殊勝凈業,乃至趣入如來智地」,這個菩薩很喜歡也很會辦到如來地的旅行團,中間會遇到什麼事情他都準備好,知道怎麼做這就歡喜地的特徵。 人世間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有啊,很喜歡修行班、佛學班,帶領大家一起修習,就是這種人!中間會遇到什麼問題、什麼關卡都清楚,能讓安安穩穩的到如來地。具備這種特質的人,就是第一地歡喜地的菩薩。對比一下你就知道自己或別人是不是這樣的人了。 一切世間經書、技藝、文頌、咒術,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到了歡喜地的這些菩薩會有些什麼特徵呢?他們就具有對世間經書、技藝、文章、咒術,這些能力通通有。 出生大願,漸次深故,次第漸深 還有他會發很大的願,而且這個願愈來愈深。就像大海,在海邊時是淺的,但是愈往下走就愈深,深不可測。他的願是次第漸深,不是發一個淺淺的願就停止了。 發一切智心 還有一個特質,這個就跟他體悟了菩提心有關系了──他會發一切智心。當佛經裡面用到「智」的時候,都是指偏向出世間智慧講到「慧」的時候,大概是世間智慧是有區別的。所以呢,他是發了世間智慧。 以上就是第一地歡喜地的狀況。 二、第二離垢地 十善,除十惡 第二離垢地菩薩的特徵就是行善除惡,不好的要清除掉,好的要加強。 一切菩薩戒行、威儀,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戒行就是行為,威儀的是儀態,所有菩薩應該具有的戒行和威儀全部都具備了。 不受一切破戒屍故 他這樣子一做,就有一個特質:他就大海,裡面沒有屍體,因為屍體都化解了。所以這個離垢地的菩薩就像大海一樣,裡面都找不到破戒屍體,所以他沒有破戒的東西。 持戒頭陀正行明凈 離垢地的菩薩持戒很嚴的修行者,他混身干乾淨凈的,這就是離垢地的菩薩的特質。這樣子人會讓你覺得好乾淨、好正直。可是你會怕他,因為他太乾淨了,也很嚴厲的守這個戒,大家看到他就會敬而遠之。因為你不夠乾淨,所以這樣的人讓人尊敬,但是人緣並不是很好。他的特質就是乾淨到了極致。 我們人世間也會看到有這種特質的人,他是有潔癖的,一點點不乾淨的東西都要把它清掉,他沒有辦法忍受不乾淨。這麼有潔癖的人,通常一般的眾生是很尊敬的,但是會怕他。比照一下,你或你周圍的人,是不是這個樣子?若是,他可能就是離垢地的菩薩。 三、第三發光地 一切世間禪定神通解脫三昧、三摩缽提,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發光地的修行者,他的特徵是很會修禪定的,也有神通,也精通解脫三昧、三摩缽提,非常擅長修假觀或者幻觀。這些都是修定的一種修持這樣子的人,所有這些東西咸在其中,說不可盡,全都具備的。當然他是得很熟練了。 這樣修定,功夫下到這個樣子身體都會發光。其實只要修禪定,修三摩缽提,這個功夫只要一下去,身體都會發光,所以叫發光地。當然這種光是要有 feeling才會感覺到;其實肉眼也可感覺到,有些人就讓你覺得他是光明的、亮亮的,不是黑暗的。你想要有的話呢,其實只要修禪定都會出來。甚至有些人練功,其實練功跟禪定、三摩缽提都是相通的,所以有些練功的人氣色很好,也是會亮的、發光的。當他們這樣子一做以後,他們的feeling就變得很強,不會固著在外相上。 舍離世間名字 因為進入禪定、進入神通解脫三眛、三摩缽提的話,你的feeling,你的直覺都會出來,也就不會受有形有相的執著所束縛,也不會被文字名相所捆綁,會體會到那個文字名相背後的真義。那樣子的體會是要靠禪定、三摩缽提的功夫才能達到。做到了這樣子的話,他就可以超脫世間的名相語言不受它們的限制。這就禪宗常常講的「不立文字言語道斷」。 他不會被有些名相困惑,對他來講根本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世間安了不同的名字;如果沒有超脫,就會被那個名字搞混了,還以為都是不同的東西。那麼他為什麼會知道它是同一個東西呢?因為他有禪定和三摩缽提的功夫,他超越了名相,體悟到名相背後的真義。用我們常用的話來講,就是他有feeling了;有feeling了以後,在世間其他人看起來是不同的東西對他來講全部都是一樣的。 他的狀況,用大海比喻什麼呢大海是各個不同河川的水所匯聚,當它們流入大海時,通通變成一個海水,再也無法分別。原先這個是長江的水,這個是黃河的水,那些名字都不見了,全部都是海水。「余入水中,皆失本名」,本來的名字、名相都沒有了。發光地的菩薩能夠進入名相背後的本質,不會受名相限制,他知道真義是什麼。 ※諸禪三昧圓滿無缺 這樣的菩薩有一個特質,他的feeling、直覺非常強。他已經不受這些形象的束縛,當然也不會受文字名相的束縛,更不會受語言的限制;他的智慧早就超越有形有相的文字語言禪宗修到後來,就是「不立文字言語道斷」,很清楚的表示了他們就做到這裡。所以,發光地的功課禪宗他們做得很好。 四、第四焰慧地 只要一講到慧,通常都指的是世間智慧。發光地是出世間的、超越世間智慧;到第四地又高一級,要回到世間智慧來。所以,並不是每一地都在世間的,而是入世間、出世間交互的在做。 ※修十法明門……十種成熟法,而生如來 這一地是修十法明門而進入的。法明門是一個修行的類別,是觀察十界而明了十界。十界就是世間他在觀察這個世界,進而明了這個世間,所以這個是世間智慧。他把這個世間分成十類,並且都詳加觀察、進而明了它,因此對世間十種成熟智慧看法,也因為這樣而生如來家。 我們通常都說,要生如來家的話,要出世間智慧;這裡則是要有入世的智慧才能生到如來家。所謂生如來家,就是指才能成為菩薩、才能入菩薩位。 一切道中殊勝智慧,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一切道,比如說六道都是世間的;殊勝智慧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他是了解世間的。他怎麼了解世間的呢?靠觀察。不是好像坐在那裡禪定,碰!一下就懂,一入天下什麼都懂,不是的。所謂觀察的,也就是學來的。 與佛功德同一味故 他對這個世間事情那麼了解,因為很了解、有智慧,會把世間改得更好、做得更好,所以對世間就會功德。而他的功德與佛的功德是一樣的。普同一味就是同一個味道,用大海來比的話,整個是同一個味道。就是指他的功德與佛的功德同一個味道。 道行清白,離諸垢穢 道行是清清白白的,離開了各種垢穢。這裡大家會想,這個不是離垢地都做了嗎?其實二者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怎麼說呢?離垢地的清白是守戒、除惡、行善得到的,是離垢清白。而焰慧地這裡不是,是對這個世間觀察了以後,徹底的明了,因而得到智慧。在世間做過了很多的功德,這個功德都是善,比行善還更高;這樣子達到的「道行清白,離諸垢穢」,層次不太一樣。 所以焰慧地這裡是入世的智慧。這入世的智慧,也一樣是修行,得到的功德與佛的功德是相同的。當然這個佛的功德是指佛入世的功德,不是出世的,出世的話大家看不到,就沒有什麼功德好講了。 五、第五難勝地 所謂難勝地,就是他很高竿,你要勝過他不容易,從名詞上我們大概就知道它的意義了。 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種諸論,咸所通達。又善方葯療治諸病,顛狂、干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文筆贊詠、歌舞妓樂、戲笑談說,悉善其事。 難勝地的菩薩有什麼特質?他為了幫助眾生,為了對眾生好處,所以世間的技藝他全都學。 他舉了例,什麼東西呢?文字、算數、圖書、印璽──雕刻圖章;「地水火風,種種諸論」──風水,這裡通通有了,祂全部都會。「又善方葯療治諸病,顛狂、干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本事大了!「文筆贊詠、歌舞妓樂」就是演戲,「戲笑談說,悉善其事」全都會。 我們世間有沒有這種人?恐怕在場就有了。這些東西他全都會,全都學。這些東西全都學來的哦,不是好像有人天生會;就算天生會,也是前世學的,總而言之是學來的。 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花葯,凡所布列,鹹得其宜。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處,出以示人。 還很會看陽擇陰什麼的,怎麼布置,也都會了。金銀摩尼、真珠璧玉等這些寶貝,他都知道是從哪裡來的,他的典故是什麼也都知道;不但知道,他還收藏了這些東西,可以拿出來給人家看。 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觀察,一無錯謬持戒入禪、神通無量,四無色等,及餘一切世間之事,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看相等,什麼都會了。其實我們歷史上有很多人是這個樣子的,像諸葛亮、劉伯溫,好像都是屬於這種人。「四無色」就是四無色天,「及餘一切世間之事都會,「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也有這種人啊!他的特質就是什麼都會。奇怪,你怎麼會這麼多啊?會這些干什麼?為了幫助眾生安住無上佛法啊! 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第五難勝地的菩薩,除了有以上這個特質外,還有「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咸在其中,說不可盡」,他神通廣大,說不可盡。 出生無量方便神通世間所作珍寶故。 他生出無量神通,就等於在這世間出了很多珍貴的寶物一樣,所以這一的人你會覺得他好像有無量的珍寶。 方便神通,內外明徹 「方便神通,內外明徹」就是如意神通,內外都清明澄凈。其實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有人是這個狀況,他展現出來的特質就像難勝地的菩薩一樣。 六、第六現前地 緣起理,聲聞果證,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第六現前地的特質又是什麼?他對於緣起的理論非常精通,也就是對所謂的十二因緣是很精通的。這個因果關系他是很清楚的,四果羅漢程度在這裡。 對緣起的理論非常清楚,不只是清楚,而且實際的觀察也很清楚。 觀察緣生甚深理故 他觀察的那個緣起生滅的理論,是非常深的;深到「無能至底」,深到沒有底了,也就對於十二因緣觀察得非常透徹。 緣起智慧善能鑽穿 因為各個因緣關系他都非常的透徹,所以他可以把那個因緣關系都串起來。「鑽穿」的意思是,人家串不起來的,他可以鑽一個洞,把它貫串起來;不是你準備好一個洞給他,然後他把它穿過去,不是這樣!  他「善能鑽穿」,因為他有緣起智慧,所以他可以很容易的,就把這些東西都串起來。別人看不出、連不起來的連結、串連,他就是有辦法可以把它串連起來。他連到一個程度,別人就驚嘆道:會有這麼好的串連!這就是第六地現前地的狀況。 這樣子的人,跟哲學有一點關連,會具有很多哲學家的特質;有他的深度,他會看到人家看不到的,把它關連起來。這些緣起因緣法,全部都是世間的,並不是出世間的;六地菩薩是有本事把世間事情理得那麼有條理、那麼深入。 七、第七遠行地 ※方便智慧,獨覺果證,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遠行地,看這個名稱就知道,他可以走得很遠,可以達到很遠的邊界去;人家達不到的,他都可以達到。他的特質是有方便智慧,前面第六地那個緣起和實際的觀察,都具備了,然後再進到遠行地的話,他就更有方便智慧,更靈活了。 對於緣起智慧就會更靈活,而且是獨覺,也就是辟支佛乘的獨覺果位。修辟支佛的人,要折算到底是幾地菩薩?就是這裡,七地。七地菩薩就相當於辟支佛乘。最高是辟支佛,下來就是獨覺,再下來就是緣覺。那個緣起的緣,他取三個果位中間的這一個。 獨覺有一個特質:即使佛法已經不在這世間了,他照樣可以修成。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果位。 廣大覺慧善觀察故 他有廣大的覺慧,這裡說的是「慧」,所以是指世間觀察、了解的智慧。現今社會科學家好像就是這類的人,很會觀察;而且廣大無量。 貫以種種方便智縷 縷,就是金絲線。他會把他觀察到的那些內容,以一個很精緻的,好像編織出來的刺繡精品般呈現出來,這是第七地的一個特質。 遠行地有這個特徵,很會把別人看來好像八竿子連不起來的東西他會把它連起來,而且很精緻、精美,讓人讚歎。因為他「貫以種種方便智縷」──他用那些金絲線來編織,不是編織衣物,而是編織廣大的智慧。當然他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到過宇宙最遠的地方。 從一地到七地的菩薩,如果他們要往生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去的話,他們會到方便有餘土,還到不了實報庄嚴土,因為實報庄嚴土是禪定安住的。所謂往生,就是他還是要生到一個地方去;禪定安住的話,他已經不要再到一個地方去了,到一個地方去的這件事情已經沒有了。所以,到七地這裡是一個極限,再下一地就要超越極限。 八、第八不動 第八地不動地和第七地遠行地,雖然排得很近,但是其間的落差是很大的。 八地在其他經典裡面寫的,就是證無生法忍。要證了無生法才能夠進入八地。所以當你到了八地的話,以後就沒有往生這件事情了。禪定安住就不需要生了,所以他要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他是禪定安住在實報庄嚴土,這是很大的不同。 一切菩薩自在行,差別世界,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進到這一地的菩薩,已經自在、證入無生法忍了。《華嚴經》沒有把它寫出來,在其他的經典里寫八地菩薩,就是要證無生法忍;證了無生法忍的菩薩就很自在,在不同的世界,也都很自在。 這一地在修行是一個重要的關卡經典里常常會看到佛怎麼放光,或者說了一個什麼法以後,有多少菩薩證無生法忍,意思就是他們進入了八地不動地。在這一地,一切都是不動的。 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西元前490~425年,他的學說多收錄在比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中,他這個學派認為這個世界不動的,提倡「飛矢不動」的學說。那個射出去的箭,當然是在動嘛;可是他有一套理論來證明飛矢是不動的。這套理論,當然人家都看不懂;可是我看到了以後就曉得,唉呀,這些人就是八地菩薩!因為八地菩薩,不管你動不動,他怎麼看都是不動的。所以他就會弄出一套理論證明,你看這是不動的,連飛矢都是不動的。 人家都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但是他們是真的感覺到不動啊!我們以前解釋過一個問題:當這個宇宙全部所有的東西不動時,就沒有時間了。所以,時間已經被他超越了。這樣子菩薩不一定要在佛教世界才有,古希臘就有這種人了。 所以我認為這個菩薩是到處顯現的,他不一定要出現在掛了一個「佛」字的地方。他們早已經超越文字相了,根本不受這個限制。所以不動地的菩薩,是很有意思的;而不動地也是修行上一個很重要關卡。 示現廣大庄嚴故〈大身所居〉 進到八地就是不一樣,所以他示現廣大庄嚴;用大海比喻,就是大身所居的。所謂大身,就是體積很大的動物,人世間最大的就是鯨魚就在海裡頭,他們就是示現廣大庄嚴。所以,八地菩薩就是大身所居。到了八地,我們也可以稱他是大人」。《八大人覺經》就是大人。 置於自在高幢之上 他們就是高高在上,能夠證到八地不簡單!證入了無生法忍就是超越了時間,才能入不動地。這一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不動。 九、第九善慧地 只要看到慧,就知道強調的是世間智慧。 如實知眾生心,種種稠林、種種相 眾生心多得不得了,所以用「稠林」二字來形容。眾生的心也非常複雜,就像熱帶的雨林、種種叢林、種種相,他都如實知,瞭若指掌,清清楚楚的。所以這裡全部都是指入世的,對眾生的了解。 又知眾生煩惱種種相,又知眾生諸業種種相,又知眾生諸根種種相,又知眾生諸解種種相,又知眾生諸隨眠種種相,又知眾生受生種種相,又知眾生習氣種種相,又知眾生正定、邪定、不定種種相,了知眾生諸行差別,教化調伏,令得解脫。 「又知眾生諸隨眠種種相」,眾生夢中狀況他也如實知。「又知眾生受生種種相」出生、投胎種種狀況。「又知眾生習氣種種相」眾生的各種習氣也都知道。「又知眾生正定、邪定、不定種種相」,眾生也會入定,也會修啊,但是入定有正定、邪定還有不定,種種狀況他都如實知。「了知眾生諸行差別,教化調伏,令得解脫」,眾生各種行為的差別他都知道,都予以教化調伏,令得解脫。 你看這個九地是不是入世的?完全是在入世,而且入得好深。眾生在搞什麼,他都如實知。 這個「如實知」,大家要搞清楚,不是他自己開悟以後,就通通知道了,沒這回事!是要真的去學、去觀察、去進入、在裡面混,跟眾生在一起,這樣才能了解、才學得會。得進入眾生他們的識心,在裡面打滾,他們的種種煩惱、種種問題你才會懂;不是一開悟,就什麼都通了,那麼的輕鬆。能夠如實知,都是六度萬行,實做中得到的。 第九地善慧地的菩薩,比第四地焰慧地更高一等了。焰慧地的菩薩學了很多這些東西,具有很多技藝、技巧這些本事。這裡不是學很多東西,他根本就知道眾生是在搞什麼,你想什麼東西,全部都弄得清清楚楚。要知道,如實知不是推想的,是實際的。我們常常會什麼「我猜的」,猜的不算,那不叫如實知;不是推測的、不是猜的,而是真實的、實際的,才是如實知。 一切世間生滅智行,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一切世間所產生的智慧咸在其中,說不可盡,所以他是生滅心之大成。 我們學佛,都說要成佛的話,要證入不生滅心,要脫離這個生滅心,趕快要脫離啊、逃離啊!他不是,他是生滅心之大成。他為什麼要這樣子做?為了度眾生啊!因為這樣子才能度眾生啊!你對眾生狀況不了解,怎麼度? 得深解脫,行於世間,如實而知,不過限故〈潮不過限〉 「潮不過限」是他最重要的特質。 這個特質我是最近才懂的,去年六月去馬來西亞的吉隆坡,講這個善慧地的時候,就在剛講的當下才懂的。本來不知道什麼潮不過限?什麼叫做不過限?因為他「深得解脫,行於世間,如實而知,潮不過限」,這樣的修行者他們的神通智慧,功力很強,他們已經是八地以上的程度,已經進入了佛的境界,那裡是不生不滅,而且非因非果,沒有因果律他們的神通又那麼大,也深得解脫。他們是解脫了,可是他們又跑到這個世間來。世間是有因果律的,他挾持這個超越因果律神通威力,到世間來做事,很容易發生一個狀況:用神通力改變了世間。這樣一改變了世間,常常就破壞了因果律。 譬如說,殺人犯,殺人償命他應該受到死刑果報;當然不一定是法律給他死刑也可能就是生病死掉,要受到這樣的果報。如果幫他,用神通力就給他轉了、不用受了、化掉了。雖然我們會覺得:哇!好厲害,真有本事!但是這樣就破壞了因果律。所以什麼叫做不過限,就是不會破壞因果律,就是沒有over。幫助眾生、度化眾生,沒有做過頭。 所以九地菩薩是不會做過頭的。什麼樣子做過頭?怎麼鑒別?什麼叫因果律?入到世間來,就要遵守世間因果律就像潮水不會over一樣,潮不過限是大海的特質。善慧地有這樣的特質,不會over、不會做過頭,當然也不會好過頭──好過頭就會變成「善霸」,不是惡霸,是善霸。 我讀基督教的聖經,看到裡面都有這樣的故事尤其是諾亞方舟故事。當時會有大水,是上帝看到人太不象樣了,想要把他們毀掉,所以降下大水。事後他覺得這樣懲罰不好,不要把人通通殺光,所以他又收回成命,告訴諾亞做個方舟,代表上帝……這是善慧地還沒有修好,尚在學習中。 他有那麼大的神通力,覺得人類不好他就氣了,給人類一個懲罰。但他後來發覺自己做過頭了,又把它收回了。所以當一個修行者有很多神通力,又很熱心想幫眾生、救度眾生的話,就常常會over。 這個狀況出現的時候,就代表他九地還沒有修好。 他可能到了十地,也可能到了十一地了,但是九地的功課可能沒做,所以這個地方還是要出問題。遇到很多困難後,他就要補修九地。九地修完了以後,他就知道不可以over了。 看到這裡,發覺我這一生好像是來修這個東西的,所以才會發現「要幫因」的做法。我們要度眾生、要幫助眾生,要怎麼幫?要在因上幫不要在果上幫。在因上幫就不會over,在果上幫就會over,就會抵觸因果律。那個果是眾生修行要學習的功課是他要自己承受的。這樣看起來好像他是痛苦的,事實那是他的功課啊!如果你好心到把人家的功課都給搶走了,那他就功課可以做、可以修了,所以那不是好事,over是不對的。 我很早以前就覺得,我們佛教界這個地方有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我追尋了十多年才理出「從因上幫」這個解法。「從因上幫」就是不過限的准則。有沒有過限的准則,就是要在因上幫,不要在果上幫。如果大家想知道詳細的內容,圓覺文教基金會有一本結緣品《如何幫因》,大家可以看一看。 我自己就是審視到這個程度。那麼佛教界幾千年來,在度眾生、幫助眾生,都over了,都在果上幫。為什麼都沒有理出這一個不過限的原則呢?我的猜想是,第九地這個功課他們還沒有修。這幾千年來沒人修,所以一直over都不知道。不是說他們沒有超過九地,我認為他們已經超過了,但是九地的功課沒有做。因此才會幾千年來,娑婆世界佛法有這個缺點,而且這個缺點還滿嚴重的。 很多人前世都是菩薩這一生轉為人,他們還是有這個毛病。碰到這樣的人我就告訴他:「你不要over,你要在因上幫,不要在果上幫。」他們在果上幫,自己都會承受很多因果律的反擊,他們就解釋那個是在擔業,其實那個是因果律關系當你從因上去幫的時候,因果律的反擊就沒了,所以你也不必擔業了。 當然也不是說,我們能夠完全的在因上幫,一點點的果上幫都沒有,這是切割不了的,多少都會沾到一點。但是知道要在因上幫,沾到的就少了,「擔業」這件事情就輕了。所以這是善慧地很重要功課,這個功課跳過去沒有做的話,就會不知道,會察覺不了,當然這個地方的缺失就改不了。 眾生行,放聞持光 對眾生的各種行為、各種狀況都觀察得很清楚,如實知;放掉這一聽聞,然後就放出佛光來。 十、第十法雲地 如來力、無畏、不共法,一切佛事,咸在其中,說不可盡 最後一地法雲地,佛的所有的東西,佛的力、佛的不共法,一切的佛事,十地菩薩全都具備了。那不就差不多是佛了嗎?對,當然是。 能受一切諸如來大法明雨,無厭足故〈普受大雨,無有盈溢〉 諸如來的這個大法,他全部能夠承受,不會好像太多了,把他死了,沒這回事他是多多益善啊!「普受大雨,無有盈溢」,佛雨下給他,再多都不會滿出來、都不會受不了。有些人根器沒有那麼大,雨下多一點就把他淹死了;十地菩薩沒這回事,佛的一切東西給他,全部都能夠承受。 ※受佛智職,墮在佛數,能為眾生廣作佛事 「法雲地」是一個職位,他是代理佛,等於是派他來代理佛的工作。佛在這世間要做的一切事情,他都可以代理。「墮在佛數」,就是只好做佛啦。「能為眾生廣作佛事」,他能夠替眾生做所有的佛事。 佛要做事情,他全部可以做。這是一個職位,是佛授給的。修到了法雲地,就授這個職位給你,所以法雲地是職位。在天道的話,他就成為摩醯首羅天的天主,就是色究竟天、色界最高天的天主。那個天主就是管理整個宇宙的,換言之,也等於是受了佛的職位,代理佛的工作。當然他也要準備成佛也就是說他要準備修十三地了。 我們也可以說,十地菩薩相當於十三地的代理佛。他在這個世間,就是要替佛做事,代理佛的職位。而且他又是摩醯首羅天的天主,再上去就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是沒有天主的,因為到了無色界天沒有號令、沒有符號了;大家都是散仙,都是散的,所以不能號令,就不能形成什麼天主。所以最高的天主就是摩醯首羅天的天主他就是管整個宇宙的。 《華嚴經》〈十地品〉菩薩修行與特質,就介紹到這裡,接下來我就做一點結論。 結論 菩薩乘的修行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在我們一般的佛法,過去在表達菩薩乘的修行里沒有講出來,但有隱含在裡面。只因沒被講出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了。什麼事情呢?菩薩乘的修行者是在修什麼?領袖。簡單來講,就是培養領導者。 過去佛法帝王時代,這種事不能講啊,講出來,佛教被人家「喀擦」了嘛,是吧?所以是不能講。那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生在帝王家,一出生就是太子。所以對他的培養,就是對太子的養成。菩薩乘的修行、修練的過程,其實都是在培養太子。只是我們不叫太子,我們叫佛子。佛的兒子當然比皇帝兒子還要更高嘛! 這有一個特質,就是在培養領導能力。但是我們在修行裡面,一直都沒有把它彰顯出來,因為不敢講。講的話,這個宗教就會被那些帝王「喀擦」掉,所以就沒有人強調。但是現在不同啦,我們現在是民主時代,每一個人都是n分之一的帝王。 在現在這時代,我們當然可以被培養成為領導者要把行者太子來培養,培養他的領導能力領導的素養、還有領導的鑒賞能力。這樣才會成為真正的民主。 昨天大家已經用選票展現了一下,這n分之一帝王威力大家都必須要有這個素養。不見得人人要做領導人,但是一定要有領導能力的素養和鑒賞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啊!譬如:我們很喜歡聽人家唱歌,但不一定要成為歌唱家,不一定要去台上唱歌;但是我喜歡聽,我有鑒賞力,知道你唱得好唱不好,這個就很重要了。 如果有一個演唱會,台上的演唱者五音不全、荒腔走板,若台下的聽眾還在鼓掌──很明顯的,這些人的鑒賞力不夠嘛!如果鑒賞力夠的話,若演唱者唱得五音不全、荒腔走板,一定會馬上就把他噓下來的,是不是?  領導能力也是一樣,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了領導的鑒賞力、領導的素養,而且水準都很高時,如果有一個人,領導時五音不全、荒腔走板,在上面表演,結果會怎麼樣?很簡單嘛,根本不用想了,對不對?會有什麼反應都知道了。如果沒有這樣的反應,也知道了,那一定是大家的素養不夠啊! 我們現在的這個時代,要修習菩薩乘的這個特點;佛、世尊都是領導者,要具備領導能力和素養,所以這個要列為菩薩行者必修的功課。 菩薩乘的領導和素養如何修煉? 菩薩乘的領導和素養,要怎麼修練?這得回到第一章我相、人相那裡。要有領導力,一定我相要健全成熟,然後超越,進入人相。所以第一個,你的我相要健全、成熟。什麼樣子的我相是健全、成熟的?就是你的所作所為的一切後果,你都能自我承擔。這是一個觀察點。 再一個觀察點:當遇到困難阻礙、挫折打擊的時候,能不能夠自我鼓勵,堅強的站起來?如果不能,我相就不夠健全、成熟。有些人就需要別人給他打氣、鼓勵,才能夠站起來,這個就差一點,但是還算好,能夠站起來就好了。  再一個觀察點:你這人是不是別人沒有給你肯定,你就沮喪;一定要別人肯定,你才能夠奮發圖強。如果是這樣,就不夠健全、成熟。一個夠健全、成熟的我相,不需要別人的肯定,他會自我肯定。 還有一個觀察點:就是這個人有沒有自律的能力,能不能夠自我管理。很多人是要別人管的,如果有老闆管他,事情就可以做得很好;如果沒有老闆管他,他就會放縱自己,事情就做不好。這個就是不健全、不成熟。 從以上這幾件事情,可以觀察自己的我相夠不夠健全、成熟要做一個領導者,一定要是獨立自主、健全成熟的我相;否則,你就是個領導者而不領導者是個跟隨者,只能跟在人家後面,當個死忠的「粉絲」。 我們現在是民主的時代,太棒了!真正的大乘佛法才可以展露出來,不會被人做掉。在這個時候,我重新為菩薩大乘佛法,注入新的修練功課──要培養領導能力領導的素養、以及領導的鑒賞力。當我們大家全面都有領導能力的時候,被我們推出來的領導者,當然是最棒的。那個不棒的、爛的,早就被我們踢下去了道理就這麼簡單。所以現在這個民主時代好了對於菩薩大乘佛法太棒了。好,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主持人: 各位朋友,從今天演講的結論,我覺得這個演講會在今天發生,是天意所指,真是巧到難以想像我覺得教授這個演講題目,可以稍微改一改,叫做「菩薩十地品與領導統御」;不然就是「菩薩十地品與民主素養」,會更貼切一點。 不過沒關系名字不重要。剛才梁教授講解菩薩修行就說名字不重要,實質才重要。我們今天聽了以後,就是得到實質的領受,大家聽了以後,有沒有發現,自己也位列菩薩的行列里了?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菩薩的特質。若能善加發揮,將來都是很好菩薩,是這個社會上有鑒賞、有領導統御能力的人。 所以大家都是教授口中的太子。梁教授花了很多的時間在這裡面琢磨,也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幫助大家轉化觀念。大家有這麼好的因緣,來到這個人世間;又欣逢這個民主時代也有很好同修,大家就好好的培養自己,即使今生今世沒有辦法當一個領導者,當一個鑒賞者也夠了;鑒賞久了以後,難免會想上台,說不定以後自己就是領導者了。 今天來聽演講的人都是準備當領導者,不曉得哪一生、哪一世輪到你,那就要看修得好、誰修得不好。剛才最後的<十地品>裡面,「墮在佛數」的意思就是說民眾被排在佛的編號裡面,所以大家都好好的修,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號碼。不過今天我們出去並不發號碼,你們自己心裏面知道有號碼就可以了。 今天這個演講,透過梁教授的詮釋,就和我們的生滅、和我們的為人、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面對的這個社會,都連結在一起了。這個才叫做如實的佛法。 我們很高興有這麼多人來聽演講,也領受到這個即將成為佛的修行班的法語大家都機會,個個都會成就,人人都要努力,這個社會才能夠慢慢的轉化過來。  【現場問答問:無明破聚合相……答:無明破了,外面沒有相。你會就是會,你自己內心會有體悟的。 問:團體系統中有幾位是最高領導者?答:事實上,領導者最高的就一個而已。但是我這要做一個說明,我講的領導者,已經不在我相、人相這個層次了,是超越了名稱、假名文字。他是一種能力,不是一個個人。因為大家都還停留在我相中,所以一想到領導,就是領導人一個人,看不到其他。 我呢,領導者的意思是領導人的能力領導能力跟哪一個人、是不是一個人,沒有關系;是整個團體裡面所有的成員,在領導能力領導的素養、領導的鑒賞力上的品質,是不是全面的提升了,是這個問題。 只要大家這個地方品質提升了,被推選出來的領導者、選出來的領導者,一定是最好的就像聽歌一樣嘛,若聽眾鑒賞能力的水準都提高了,演唱者若唱不好,早就被噓下去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如果卡在用我相的角度去看,就會不清楚。所以一定要離相來看,那麼事情就看清楚了。 問:請問「潮不過限」,是否比喻沒有離開中心?答:可以這麼說。就是不會離開,沒錯,可以這麼講。 問:請評「不過限」與「隨心所欲不逾矩」的高低。 答:「隨心所欲不逾矩」,要表達的,跟「不過限」不太一樣。這個隨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他對於這個「矩」已經非常的習慣,所以對他來講,這些「矩」他怎麼做都不會超過。這是在你的身外有一規矩限制在那裡。 「潮不過限」,不是外面定了一個限制條件標准在那裡,而是發自內心的,他自動就不會過限,因為只要一過限,他就感覺到不對、不合理,二者境界是不同的。但是我不能比高低,因為根本是不同的東西,所以不能比高低。 問:佛菩薩世界是否也有階級?若是,佛是不是違反了眾生平等?如此的佛世界,是不是深受印度婆羅門階級文化的影響? 答:沒有關連。我們會說人是平等的,但是人還是不同的。不能說人是平等的,所以你的聰明才智跟我聰明才智就要一樣,那就是死咬了文字,就變成不通了。 我們不同,但是又平等;有階級,但是又平等;這才是真正的佛法這樣子佛法對於不通的人來講,是無法了解的。那麼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你才能夠了解呢?就是你禪定到了第三地發光地的程度,你已經不受文字名相的限制了,你就會懂,這個就不是問題了。 問:佛法講,自覺後要覺他。請問老師的「自覺後、覺他」的關鍵點為何時?當年的修行背景為何? 答:自覺一定要,若你自己還沒有覺悟你怎麼去幫助別人?所以這個是有先後次序的。但是這個覺悟呢,並不是一個時間點,現在我覺悟了以後,我就覺悟了,不是這個狀況。因為你會覺悟以後又不覺悟了、又糊塗了;然後又覺悟了……反反覆覆,很多次的。不是那麼簡單的──「我覺悟了,從此我就覺悟了。」沒有那麼簡單。 而且覺悟也有深淺,若只是覺悟到某一個程度,再深一點還是沒覺悟啊!不只是深淺的問題,還有類別的問題──讀經的時候,我覺悟了;實做呢?我就不覺悟,就是還沒有持咒的時候,哦,家裡事情我已經覺悟了;到外面跟人家相處,不行啊,唉喲,複雜得很啦!所以光是一個覺悟就不是那麼簡單事情。 所以原則就是,你要覺他,當然你自己要先覺悟;若你都還沒有覺,你還不會的東西你怎麼幫別人會道理就是這樣而已,很簡單啊!所以時間點、關鍵時間點,就是你要自己先覺悟。 我的背景為何?我不知道,我就糊里糊塗這樣學上來。我所知道的,都是我做完以後,才知道我在干什麼;做的當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就好像一個命運的手推著你做,好像你就必須要做這個事情,而我也覺得必須這麼做,就做了。 有時候是被人家陷害推下去做的,那就因緣因緣關系也不是自己選擇的,做完以後才曉得我是做什麼,當時其實是不知道的。  問:世尊自覺覺他,講經說法,常顯神通放光大地震動等;但現代修行者自覺覺他,無此能力。為何有此差別? 答:這是定義問題,還有認知問題。因為現在的人不相信這一套,所以這一套就沒有了。就是認定這件事情是沒有的,所以就沒有。過去的人認定有這樣子,他接受有這樣子事情,所以就出現了。如果大家哪一天認定有,照樣會出現。都是唯心所現。因為現在是科學時代,認定的系統跟過去不一樣,所以改變了。完全是隨著認定而轉的。 問:以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佛法中的神通現象? 答:以科學的角度來看,神通現象科學,根本就跟科學是一樣的。你不覺得科學神通嗎?以這個來看的話,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佛法,這些都很科學。像很多佛法看法,跟科學最深的看法都不謀而合。 科學認為宇宙是從空中爆炸生出來的,佛法早就這麼看了宇宙是這樣生成的啊!科學也認為這個宇宙,不管多久,最後是要毀滅的;佛法不是早就這麼講了嗎?所以,我怎麼看都是相通的;只是科學有更多的執著、偏見而已。 問:現代人為何比古代人難有神通能力? 答:不會,現代也有很多人有神通能力的。歷史上所有的那些神通能力我都遇過,甚至比古代的神通力更強的,我都遇過,就在現代啊!為什麼你們覺得沒有,因為你們認定那不科學,所以就沒有啦,就是這樣子。雖然你們大家都認定沒有了,但是我照樣都遇到過,有些還是美國人呢! 這個根本就是正常現象有一本書叫做《天使走過人間》,我看過翻譯本作者的經歷都是非常奇特、難以想像的。他不是沒有寫出來,只是他在講的時候,人家把他當成是神經病。所以這些事情不是沒有,是有的,而且現在並沒有比古代少。 問:感恩教授的演講,其實自己都應該是自己的領導者?答:對。 問: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人,在家庭中的領導人,所以領導能力、素養和鑒賞力,人人必須具備? 答:對。這就是我的主張。 問:不一定非要國家領導才是,對不對?答:對。 問:此理念若廣被接受,可以想見未來世界將更美好人間凈土之建立亦不遠矣,真是太好了。答:對。 問:有開辦相關課程嗎?答:希望能夠做到。好,謝謝各位。 主持人: 其實真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者。我們要曉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領導我們自己身上細胞,我們身上細胞就有六七十兆,所以你把身體照顧好,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者角色。 從自己這個身體,一直到家庭,一直到周圍的親友關系,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材料。要不然我們來這個人世間走一回,是為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好好的想一想今天的這個講題。 希望這個cd早一點出來,讓大家可以再重溫幾遍,或許更踏實一點。好吧,我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個地方,謝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