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阿賴耶識—小宇宙第八感

阿賴耶識—小宇宙第八感

池田大作

「阿賴耶識」——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只要是看過《聖鬥士》的人都會對沙加在沙羅樹下生命寫成的這幾個記憶猶新吧。一直以來對此也只是半知半解,前不久偶然看到關於這個據說是的小宇宙的第八感的東東的一篇文章,才發現,原來這麼多年以來對這個詞一直都不明白的呀。

其實所謂小宇宙的第七感、第八感之類的,都是佛教里的名稱轉化而來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啊,這回真是對車田正美先生把東方西方大大小小宗教神話到處亂抓又可以天衣無縫的聯系在一起的功夫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佛法中,所謂「心」,即「識」。佛法理學上,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種感覺意識(即五識)和掌管、合並上述五識的功能的第六識,以及在相當第六識的「意識」的底層,第七識的「末那識」,第八識的「阿賴耶識」。笛卡兒所提出的「考慮自我」,也可認為是基於第七識的「末那識」吧。

佛法認為,第七識的「末那識」屬於深邃的理性范疇。但同時常受煩惱的侵擾,而且還在那為煩惱所侵擾,狹小地限定本來自己的。所以自我意識(第七識)的更深處,還存在著第八識的「阿賴耶識」。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也被稱作「含藏識」,潛藏著由一識到七識的行為所積存的一切結果,並逐漸成為產生七識等的根源。

佛法還說,一識到六識,會與死同時消滅,但「末那識」,「阿賴耶識」決不會消滅,從無限的過去一直延至未來的永遠。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何聖鬥士可以在冥界出現的原因了吧。不過,沙加了解佛法還可以理解,雅典娜身為希臘眾神之一居然也了解佛法,但佛法和希臘神話真的扯不上什麼關系吧。

其實關於人的意識,可以說是哲學領域的熱門話題。但據說,對人精神方面真正的探討和研究,在西方始於十九世紀的弗洛伊德以後。之後,根據深層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意識不過是精神的表層部分,在其深處,潛藏著相當大一片無意識層。

因而,只有對潛藏在人的具體行動、思考、慾望深處的無意識領域,進行深入探討,才能辨明人的精神,乃至生命的全貌。

過去的西方深層心理學,經過探討和研究,大體上似乎發現三個層次。第一是那個被認為是弗洛伊德本人發現的「無意識層」,也就是「為意識所遺忘的事物和受到壓抑的心理上的內容」。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夢」;第二層,可是把索迪所提出的「家族的無意識層」算作是其中的代表;在其深處的第三層,即所謂榮格所提出的「集合的無意識層」:在「集合的無意識」中,積存著種族和民族,甚至包括人類最古的祖先的所有經驗,它從根本上,與宇宙自身相聯結。

而在東方,先於弗洛伊德一千數百年前,佛教(唯識學派),就提出了這方面的學說唯識學派,所指為「為識宗」,也成為「法相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緣於古印度大成佛教的瑜珈宗。應主張「萬物為識」而的名。它是從其表層部分向深層的五識、六識、七識、八識方向深入擴展。它是一邊把握識別事物的心的作用,一邊力求接近生命的全體性

西方的心理學,是比較客觀地分析心的結構、功能,甚至對人的感覺感情意識記憶等心的領域,也進行了探討。與此相反,佛法是始終主動地將目光投向自己的內心深處。

索迪的「家族的無意識」和榮格提出的「集合的無意識」,似乎從西方心理學的立場,窺視那廣闊的阿賴耶識的領域佛法對上述生命深層的觀察更為深刻。中國天台大師認為:在向宇宙生命,即向在第八識的深處,作為使那包括人身在內的森羅萬象產生的,本源生命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第九識「阿摩羅識——根本凈識」。日本的日蓮大聖人悟得此乃宇宙生命本體,稱其為「九識心王真如之都」。

這「九識心王真如之都」的「心王」,乃心的作用的根本。「真如」,乃遠離虛妄、不變、不改之意。「都」,為「心王」的住處,即無邊無際的境界世界也就是說,任何人的生命中,有著清凈無垢常住不滅本體。這第九識,是一種自我本身與無限的宇宙生命相融合的境界;是產生生命身體精神方面的所有功能的根源;是創造力的源泉。

其實深究一下,不難發現才是《聖鬥士》中所追尋的真理

生命一邊經常與外境因緣和合,一邊通過「六識」接受各種信息。其中有不少也產生著種種的苦惱。但是,只要「九識」的太陽光在胸中閃耀,這些苦,猶如霜露一般全都消融。所謂信仰,也許可以說就是每一天,任何時候都使太陽胸中的太空冉冉升起的連續作業吧。人們應一邊使全身充滿著如燦爛發光的太陽般的生命力,由衷地感受到無量的喜悅;一邊從容地,不畏艱難地生活下去。

總之,人,即便社會地位和聲譽再高,也不會感到滿足;即便財產再多,內心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充實。唯有徹底打開這無邊無際的境界——自我胸中的「宮殿」,才能獲得真正的人生價值,感到無限的幸福。」

(信息來源:《我的人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