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弘元:原始佛教的特質 一、合理性、客觀性

原始佛教的特質

水野弘元著

如實譯 
  
  一、合理性、客觀性
  原始佛教站在與一般外教全然不同的立場,考察宇宙人生,主觀與客觀存在,因此,有三種特徵。第一在知性方面、有其合理性、客觀性;第二在情意方面,有其倫理性人性;第三在社會方面,有其世界性、普遍性、開放性。現依此特徵加以簡介。
  本來印度宗教,是比其他地域的普通宗教,較為理智而以理論化為其特徵。世界一般的許多宗教,唯有信仰戒律、儀禮的實踐,而缺乏理論上的說明。然而在印度,不管任何哲學,皆以具有宗教意義解脫苦惱為其最終目的,故所有宗教,均以其信仰實踐之基礎理論。不過,在這些理論中,有徒成為形而上學,而在實際上不能成為信仰理論的,亦有其理論不合理的,更有理論與實踐不一致的等等,欠缺合理性與客觀性的成分不少。反之,原始佛教排斥形而上學,只闡明有關世界人生現象之存在,而加以極合理、客觀的考察。其理論中心即是所謂的「緣起論」。同時,成為緣起論之基礎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與加上[一切皆苦]之四法印,以及緣起論之另一形態——四諦說,亦被視為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