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智居士:通向極樂之路 附錄

附錄

蓮池大師的西方願文

明蓮池大師所著的願文,是凈土宗同修最適用的願文,全文為: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導師。我今發願往生,惟願慈悲攝受弟子某甲(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凈心,縱貪康痴,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隋。誓成正覺,誓度眾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勝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菩提心。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者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受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凈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此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均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大師自作《西方願文解》,先分科判為二:(1).總敘歸敬為1.標主,2.明願,3.請加。(2)。正述願文為1.求生西方正因,分五個方面:①發起大心,②懺悔業障,③立願自要,④求佛冥加,⑤凈業成就。2.得生西方明驗,分3個方面:①臨終正念,②感佛來迎,③往生極樂。3.已生凈土大用,分4個方面:①見佛得記,②蒙記具德,③成德利生,④普皆迴向。然後分科按文詳釋願文。

另有實賢大師的《西方發願文注》,此書以萬餘言,釋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作者、注者皆為凈土宗祖師,可謂珠聯璧合。十一祖釋願文題目雲:「求生西方,總攝一切菩提誓願,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無有遺余,故以此題而冠篇首也。然此願文事理周備,行願深廣,諸有智者當味其言,力行其事,庶幾自他俱利,因果皆成,不徒為文字語言音聲唱和而已。」由是可知該願文之重要,通過實賢大師之注釋,文義益明,凈業行人各宜明此義而發此願。

三時繫念

三時繫念為凈土宗念佛法門之一,元朝中峰國師所提倡,雖說主要目的在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茫茫業海,然冥陽兩利,故一直流行頗盛。

三時,一指早晨、日中、日沒之時,一指詮一切有、詮一切空、詮一切中三時。然後世皆將三時連成一塊,在日沒前後一氣做完。繫念,指身、口、意三者觀《阿彌陀經經文等而繫念往生彌陀凈土。中峰明本大師所著有關三時繫念之書有二:一為《三時繫念儀范》,用於結合自修;二為《三時繫念佛事》,用於作法度亡。此二者皆由誦經、持名、講演、行道懺悔發願、唱贊等7部分組成,且每一時佛事亦包含此7個項目

第1時,開示行者(包括生亡兩者),極樂世界無有眾苦,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眾生所以受苦無盡,乃從貪慾而起,而貪慾更從忘卻自性、異念紛馳而來。欲離苦得樂往生凈土,須信、願、行三者具足。故行者宜具深信、發切願,執持阿彌陀名號,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彌陀極樂國土

第2時,開示行者,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開顯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雖法性湛然如是,然無生而生,業果儼然,於是眾生循環諸趣,流轉四生,故行者須發露懺悔,洗除業垢,增長善根,舍此報緣,往生凈土。第3時,開示行者,「南無彌陀佛」六字名號功德一句彌陀名號能坐斷六根,滅除八萬億劫生死眾苦。猶如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故行者但須舉起佛號,一降直下,如太阿劍橫按當軒,斬盡無明煩亂,直證到一心不亂、能所兩忘為止。如此三時繫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行願既深,功無虛棄,必能托質蓮胎,永離業海,直證阿鞞跋致(不退轉),圓滿無上菩提

念珠念佛

念珠念佛都是修行念佛法門法器,為同修們所常用,現簡單介紹於下:

念珠又稱佛珠數珠,為念佛號、經咒或禮佛時用以計數束心之物在我國之使用念珠來稱名記數,始於隋唐之際,遂成為我國、蒙古日本韓國和其他藏傳佛教盛行之地僧俗所攜行的重要法具,甚至成為佛教徒之標幟。

關於念珠之材料,諸說繁多,據《陀羅尼集經》等載,計有金、銀、赤銅、水晶、木槵子、菩提子、蓮花子、間錯種種寶等。有關念佛珠之顆數,據《木槵子經》、《數珠功德經》等記載有108顆、54顆、42顆、27顆、21顆、14顆、1080顆、36顆、18顆等。且顆數不同,所代表意義亦有分別:①108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②54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五十四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善根因地;③42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④27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⑤21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位;⑥14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⑦1080顆,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⑧36顆與18顆之意義,一般認為與108顆相同,然為便於攜帶,遂3分108為36或6分為18,而非別有深義。然上記顆數與表徵意義差別,僅是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賦予之配合,而非原典經文所舉示。

對於使用念珠功德,《木槵子經》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卧,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諸經亦有關於所用念珠材料之不同,所獲得功德亦有異之說,多種經說以菩提子所為者之功德殊勝凈土念佛行者當以身心不亂,無諸諂曲之心去持念,自有不可思議功德利益

念佛電子念佛機,用ic合成,免用錄音帶念佛聲音清脆,攜帶方便,且可24小時時間播放,為凈業行人之良伴。平時播放,可伴你念佛。常聽佛聲,跟隨念佛,心常想佛,必定見佛;作課播放,可作居士家庭獨修之法侶;臨往生時播放,聽聞佛名,增往生者之正念可使亡人解脫往生。在缺乏因緣,無人蔘加助念之情況下,開啟念佛機助念,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