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方田教授:祖師禪

祖師

華方田

根據禪宗史籍的記載,禪門五家中最早形成的溈仰宗的問世,標誌著祖師禪的形成。此後,禪宗五家禪師們高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旗幟,反對傳統佛教持戒、誦經、念佛、坐禪的修持方式,強調任其自然,自性自悟,揚眉瞬目,機鋒棒喝,甚而呵佛罵祖,各立門庭,宗風競秀。在唐末五代和北宋時期,祖師禪蔚然成風,盛極一時,一度成為禪宗的主流,影響廣泛而深遠。

溈仰宗創始人仰山慧寂首次提出了如來禪相區別的祖師禪的名稱,並把如來禪與祖師禪對舉,以示祖師禪在層次上高於如來禪。《景德傳燈錄》卷11載:「師(仰山慧寂)問香嚴:『師弟近來見處如何?』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無卓錐之地,今年錐也無。』師曰:『汝只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慧寂的這種評論或許認為香嚴從無立錐之地到無錐的覺悟方式是漸悟而不是頓悟,所以還不是祖師禪。後來香嚴智閑在與慧寂的談話中說了一個偈誦:「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意思是說,我的心靈眨眼間就能直覺佛法,若不會這種禪法,就連沙彌都不如。慧寂聽後說:「且喜閑師弟祖師禪也。」很明顯,慧寂認為,超越分別、當下頓悟才是祖師禪的特質所在。仰山之後,許多禪師都把將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對比,作為參禪悟道修行方式。例如石霜楚圓評論香嚴的悟道偈「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時說,悟是悟了,但仍然有言語知解,所以還是「向言中取」的如來禪,而不是離言絕相、當下即是祖師禪。

後來,禪師們還進一步提出過祖師關的修行方法,強調修禪的人必須參透祖師禪機的關門,領悟祖師禪法的關口。《無門關》曰:「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儘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是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意思是說,「無」字是祖師關的核心問題,這個「無」字,就是無一切相對分別,無一切差別相。所謂過祖師關就是要超越一切言語分別,滅除思維意識,心窮路絕,超越對待,截斷眾流,只有這樣,才能當下悟入,才算達到了祖師禪的境界。同時,為了證明祖師禪的正統性和悠久歷史,禪門還相繼提出了後來眾所周知的「拈花微笑」的公案和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次第,「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的提問,更成為祖師禪驗證禪人開悟與否的重要機語。

概而言之,祖師禪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主張當下頓悟,凡是倡導漸悟的,就不祖師禪。二是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凡是主張經教、知解落於言詮的,都不祖師禪。三是提倡參透祖師關,截斷一切思維分別。四是以心傳心,師資相承,凡不屬東土六祖惠能禪系的,不能列入祖師禪。總體來說,只有既主張當下頓悟,又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才是祖師禪。

到兩宋之際,從禪門五家的曹洞宗中演變出提倡寂寞打坐為特色的默照禪,與從臨濟宗中演化出來的以參話頭為特點的看話禪相對立,從此終結了祖師禪一枝獨秀、主導禪宗天下的歷史。

出自: 《競爭力 》 2009年9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