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有祥教授:淺說佛舍利信仰

淺說佛舍利信仰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呂有祥

佛教舍利信仰舍利崇拜,是佛教徒全部信仰的一部分,它源於印度,傳於中國和其它佛教流傳地區,成為佛教異於其它宗教的特別文化現象

南宋法雲著《翻譯名義集》卷五對舍利是什麼、舍利的形成、舍利的種類作了簡要概述:「舍利,新雲室利羅,或設利羅。此雲骨身,又雲靈骨,即所遺骨分,通名舍利。《光明》雲:『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大論》雲:『碎骨是生身舍利經卷法身舍利。』《法苑》明三種舍利一是骨,其色白也;二是發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舍利,其色赤也。菩薩羅漢,皆有三種。若佛舍利,椎擊不破,弟子舍利,椎試即碎。」

舍利」是什麼?「舍利」是梵語saria的音譯,按原始佛教的基本經典《阿含經》所說舍利遺體遺體火化後的遺留物(包括未被燒化的骨節和被燒化而凝結成的固體顆粒)。

《長阿含經》記載:佛在雙林樹間滅度,諸弟子「辦諸香花及眾伎樂,速詣雙樹。供養舍利,竟一日已。以佛舍利置於床上,使末羅童子舉床四角,擎持幡蓋,燒香散華,伎樂供養。人東城門,遍諸里巷,使國人民皆得供養,然後出西城門,詣高顯處而閣維之。」此處說的佛舍利,即佛閹維(火化)前的遺體

又同經記載:阿難在佛生前問佛:「佛滅度後,葬法雲何?」佛言:「欲知葬法者,當如轉輪聖王。……先以香湯洗浴,用新劫貝周遍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於第二大鐵槨中,旃檀香槨次重於外。積眾名香,厚衣其上而閣維之。訖收舍利,於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繒,使諸行人皆見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這里的佛舍利即是遺體火化後的遺留物。

佛教的其它經典,如《菩薩處胎經》、《大般涅槃經》、《蓮華面經》、《大莊嚴論經》、《大智度論釋》等經論中,遺體稱為「全身舍利」,遺體火化後的遺留物稱為「碎身舍利」。「碎身舍利」形狀、大小不一,其微小者如「芥子」狀的粉粒,其數無量。《大莊嚴論經》雲:佛「人涅槃時,為濟眾生故,碎身舍利八斛四斗,利益眾生。所碎舍利雖復微小如芥子等,所至之處人所供養與佛無異,能使眾生得於涅槃」。相傳,佛涅槃後,八分碎身舍利與八國,各起塔供養,至阿育王時,搜取捨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寶塔

另有佛教經典提出「法身舍利的說法,見於《大般涅槃經》、《菩提莊嚴陀羅尼經》。《菩提莊嚴陀羅尼經》雲:「於四衢道,或高山頂、或於河岸、或於城門、或王道路,造作一大宰堵波。寫此陀羅尼並經,置於相輪樘中。如我先譬喻說滿三千大幹世界微塵數量法身舍利法界舍利、骨舍利、肉舍利。」e真『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即書寫佛所遺之「真言」、言教的經卷,而以舍利比喻之。智頗《妙法蓮華經文句》明確的說:「碎骨是生身舍利經卷法身舍利。」

按照以上的說法,「碎身舍利」不僅僅是舍利,還有「肉舍利」、「發舍利」,因此將「碎身舍利」稱為「骨身」、「靈骨」、「遺骨分」,並不全面。碎身舍利就是舍利,包括遺體火化後的所有固狀物。「碎身舍利」,其形狀大小不一,其色澤紅、白、黃、黑、灰等多種多樣,質地堅硬,又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堅子」。舍利信仰主要是「舍利子」信仰

舍利子是遺體經火化才出現的,但並不是所有遺體火化都會出現舍利子,只有極少數遺體火化才會出現舍利子。這是為什麼?古往今來關於「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和解釋,歸納起來,大體有三類。

一類是佛經的說法。《金光明經》上說:舍利是「修行菩薩道」所致,「是無量六波羅功德所熏」,「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這是說,因為佛菩薩生前修行「戒定慧」,具備了「無量六波羅功德」,由此熏習心身,從而滅度火化後形成舍利子。

一類是從生物學、醫學的角度進行解釋。有人認為,舍利子是佛教徒長期吃素和坐禪所致。持這種看法的人,或謂舍利子本是鈣化結石,由於長期攝取植物纖維,加之長期取坐姿,體內纖維堆積過多,久而鈣化成結石;或謂由於長期過多吃豆腐,豆腐中的硫酸鈣沉積在身體里,經火化形成舍利子。

一類是從氣功的角度進行推測,認為舍利子是長期練氣功所致。或謂由於長期練氣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內丹,火化而成舍利子;或謂由於長期修煉,吸收了宇宙中高能量物質,這些高能量物質滲透到體質中去,經高溫而熔化,在冷卻過程中骨灰凝結在一起,成為大小數量不一的舍利

第一類大概是佛教中關於舍利子形成原因和實質的經典權威性說法,亦為佛教大師們所奉受。然而,歷史上奉行菩薩道,德高功偉的高僧無數,而火化後有舍利子的並不多見。而且據說有的非佛教人士火化後也有舍利子。可見戒定慧熏習心身,不一定是舍利子的唯一成因,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第二類說法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有人舉出相反的例證:有些長期坐禪和素食僧人死後火化,卻不一定發現舍利子,而不長期坐禪和沒有長期素食的人也能出現舍利子,由此證明舍利子的形成與長期取坐姿和素食沒有必然的聯系,台灣聖嚴法師就認為「肉食死後火化也有舍利子,此與肉食與否無關」。

對於第三類說法也有人反駁說,從歷史文獻氣功實踐來看,不論是中國的儒道各家氣功還是印度瑜伽術,都從未發現在練氣功人在死後火化發現舍利子的現象,可見這種推測也難以成立。

由此看來,以上三種舍利子成因的解釋都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滿意。但相比之下,第一類即《金光明經》的說法所涵蓋的舍利子形成因素更寬泛些,因為「戒定慧」包含了舍利子形成的物質的和精神因素。「戒」中包含了日常生活規範(其中包括飲食),「定」與氣功有某種相通之處,而精神因素身體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從科學的、物質的角度而論,舍利子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構成舍利子的元素是什麼,需要進一步進行科學探究和實踐的驗證。但對於舍利信仰者來說,舍利子是哪些元素構成的,屬於什麼樣的物質,並不重要,也沒有必要去深究。正如佛菩薩聖像,是畫像還是塑像雕像,是木質的還是金的、銅的,或是玉石的、陶瓷的都一樣,真正的信仰者不會因為材質不同而信仰程度有所差別。如果對於同樣的聖像,由於材質不同而信仰程度有所差別,那信仰動機目的就不純正了,因為真正的信仰者所信仰的不是構成聖像的材質,而是聖像所表徵的宗教意涵。

那麼,舍利子的宗教意涵是什麼呢?在佛經里有如下說法

其一,佛舍利佛陀真身的方便示現、是佛陀真身的分體。「如來降形出一人一變化無方,或碎身舍利,或全身舍利,或隱沒不現,或流布世間,或現一佛境界,或現若干諸佛境界,神足變化,道力自在。」色身滅度後,為了化度無量的眾生,而碎身為無數的舍利子。「雲何得有碎身舍利?如來為益眾生福德故,碎其身而令供養。」『(佛)人涅槃時,為濟眾生故,碎身舍利。……人所供養,與佛無異,能使眾生得於涅槃。」佛舍利佛陀身無異,眾生供養舍利即是供養佛陀真身,敬仰佛舍利即是敬仰佛陀真身,敬仰佛陀真身就要依照佛陀的教導而行,由此而生福德、人涅槃、得解脫

其二,佛示現滅度為舍利,使眾生產生「佛出世,難可值遇」之想。《妙法蓮華經》卷五(安樂行晶)說:「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僑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如來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意思是說佛陀本來常在不滅,本可以久住於世,為什麼要滅度火化為舍利子呢?是因為如果佛陀久住於世,眾生就會產生依賴心、懈怠心。為了避免眾生產生依賴心、懈怠的心,佛陀示現滅度為舍利,使眾生產生「佛出世,難可值遇」之想,佛在世是短暫難得的,因此,趁有佛陀在世時,必須珍惜時機因緣勇猛精進修行,以求得正果。

其三,如上述,舍利子是「戒定慧之所熏修」,「是無量六波羅功德所熏」。換句話說,舍利子是「戒定慧修行圓滿和「無量六波羅功德」的物化表徵,這是舍利信仰的根本意涵所在。因此,正信佛教的人,見舍利子,心中呈現的是舍利子所蘊含的「戒定慧修行圓滿和「無量六波羅功德」,而不是停留在舍利子的形狀、大小、色澤和硬度等物質表象上。正信佛教的人崇信供養舍利子,旨在崇信佛的無量功德和崇高精神,並時時激勵自己依佛法修行,奉行菩薩道,勇猛精進做一個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的人而不是其它的什麼目的

與此相反,如果舍棄了舍利子所表徵的宗教意涵,專注舍利子的物質特性迷信舍利子的傳說神跡,諸如舍利子如何堅固不壞舍利子生出舍利子、舍利子從天而降、舍利子化作種種奇瑞等等,這是否經得起檢驗,姑且不論,重要的是這樣的信仰喪失了舍利子的教化意義,背離了佛教的無神論和無常觀,背離了佛碎身為舍利讓人供養的本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