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瑞
華嚴哲學崛起於天台之後,就佛學知識體系在印度及中國隋唐創造期而言,若不算教外別傳的禪宗而言,則華嚴哲學可謂佛學古典教理體系的最後一家創造系統。其作為創造性義理系統在於依華嚴經而開顯的法界緣起觀之哲學宇宙學知識體系,而有別於同為哲學宇宙學中小乘佛學的十二因緣論,及唯識宗的萬法唯識之阿賴耶緣起,和大乘起信論的如來藏緣起,以及密宗的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緣起。其差別之要點,在於當各教義體系紛紛在緣起性空的佛學宇宙觀之基本立場上發展其各自適義的緣起宇宙學解釋系統時,華嚴哲學獨能把握佛化世界重重無盡的華嚴性海之浩瀚宇宙相,而可從最廣大的世界觀眼光中來鋪陳此宇宙學的緣起說,並不類於十二因緣說之只述及宇宙事件相續發展之條件義,亦不類於阿賴耶識及如來藏識之只交代緣起事件的識藏海之染凈義及其去染求凈之行門義,更不類六大緣起之在處理緣起世界之原素構成義。法界緣起乃在如如給與無盡世界一切事相相入相即之實狀上說出無盡世界互為緣起之無盡緣起義,且收攝前述諸緣起之義理於法界觀法之中。
此法界緣起之說,在華嚴知識體系之中,乃最核心之理論,且是以多次不同形式之內涵表達於華嚴歷代祖師之著作中,法界,是華嚴諸祖展開論述的基本概念,在法界觀法中其實是含所有華嚴觀點下的佛學教義問題的理解綱領,因此佛學教義中諸重要核心觀念諸如般若學、唯識學、判教理論等皆在法界觀法的能入所入分別、染法緣起凈法緣起分別、及各類法界分門之討論中,收攝入法界觀法之華嚴學中了。是華嚴宗哲學在法界觀法之理解綱領下整體地涵攝了佛陀說法之所有要目,是以法界觀法來作為表達華嚴佛學的形式體例及內容義理之概念綱領。
至於法界緣起觀之義理本身,作為華嚴哲學最核心觀點內容,是從杜順初祖提出修證悟入的觀心法要開始,在其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三觀之悟入華嚴最高境界一真法界的觀法開始,直至四祖澄觀大師建立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之四法界說止,即已完整地建構完成法界緣起之哲學宇宙學理論面貌,此一法界緣起之理論洞見乃發掘於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中所述之重重無盡世界觀之義解上,此重重無盡之華藏世界乃又皆在佛陀一心發用中得攝入無餘,實言之是佛住於華嚴三眛中才得悟入而開顯出來的,是在佛以無量劫修證悟入成無上正等正覺而後才能遍入遍知此一真法界之無量重迭相攝互入之華藏世界真相,故是依佛證入境界之實狀才能開顯出來的,是佛以佛性之真實才有華嚴性海之開顯而起的哲學宇宙學世界觀,是佛性之真實才有性海之推演,是故依於華藏世界而起的法界緣起觀,實即正是依於佛性之真實而推演的華嚴性起哲學。故法界緣起說又即是佛性性起之學。
佛陀住世乃因一大事因緣而來,為令娑婆世界眾生開示悟入佛化世界甚深微妙境界海,佛陀特於此世住於此土,並在其悟道之後的第一次說法即以華嚴經鋪演佛學義理,一方面揭示華藏性海世界觀之真相,一方面揭示歷階次第之成佛修行法門,使我們知道如何作成佛修行之內在觀解,也知道成佛修行過程中在心解與行證上必然面對的華藏世界真相,並即在心解與行證的修行觀悟中依華藏世界之椄觸理解而後可得相及相入之層重世界的世界觀理解,亦正在此一理解中可因世界真實知見之掌握而即刻領悟世界在相入相即中即已以同一原理而互為緣起地依恃存有著,且此一緣起的世界觀是在華藏世界無盡量廣大范域的互依恃存中而行用的,是故是一特殊的世界之量的無盡緣起,然而此一緣起的得知又必須是在佛陀證悟得道之後以其自身親證之境界推演才能得獲,故是以佛之性在佛之境演佛之法才有此無盡緣起的世界觀之出現於世,而此世界觀也因而是帶著入佛之觀心法門、佛證之境界、眾生之國土、上下迴向之菩薩行等能同存之內涵的世界,此世界即在華嚴歷代祖師所開創解詮之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之四法界解釋體繫上,因華嚴諸祖皆以法界構說世界之范域,故此世界之無盡緣起的知識學體系,即可轉化為法界緣起之學說義涵。
在佛學系統內部而言,華嚴哲學之殊勝處在於以法界觀法收攝所有佛學重要義理,及以法界緣起說勝擅於其它諸門之緣起說,然而,若就哲學系統而言,華嚴學之成立更有其特殊成立之條件有待肯定,首先,華藏世界之觀點的提出,當然是基於其宗教背境而來的,然而作為在哲學理論中的世界觀之一而言,我們必須給出其成立的理由,即使還是宗教性的也仍然有其意義。更進而言,發萌於華藏世界觀而建立的法界緣起觀,方東美先生謂其為超本體論者,此當即是立基於宗教活動而後之超覺悟入之超,亦是超於人存有者感觸能力之超,更是超越一般哲學知識力眼光之超,然就其仍是哲學宇宙學主題中事而言,其不可擺脫成立條件之察考之境仍是依然。
先就緣起說言,十二因緣論提出的是一套宇宙生髮過程的解釋模型,以十二支的過程來解釋世界中諸事的理論類型而言,只要其能相當程度地具備解釋力即可承認其在該程度上的效力,剩下來的問題只是效力高下及值得推廣與否,此已非重點,重點應在,一念無明心起之基礎問題,簡單地問即是,人為什麼會有一念無明,如果不能說明此來源,十二因緣說即無由成立。唯識學之阿賴耶緣起可針對此作若干說明,其實即是給此一念無明心之基礎說明,唯識學是從凡聖眾生之在存有世界中對外溝通的感通能力角度去說明存有界之結構及成立基礎,是知識學進路之本體論,存有是唯識所變的命題又是一種宇宙學的規定,至少基於佛之親證可給與理據,然亦可基於所有存有者皆是基於對外感通能力才有存有界存在的證據力之確定之事實來說明唯識的道理,在唯識的觀點下,根、塵、境之重層架構撐起了存有界之結構圖,凡聖眾生各以其能力限度中之感通條件來生存於其所認識之世界,也因此有佛陀所見而人所不見之華藏世界出現之緣由,在此繼續推論即可得感通能力即此識即存有之本體基礎即宇宙存有之來源的命題可出現,故而唯識便以阿賴耶識染(或凈) 法緣起之說界定存有之根緣,亦即擴深了十二因緣說一念無明緣起的來源基礎,但是唯識理論的問題並未結束,阿賴耶( 甚或阿摩羅) 本身是一個存有者之識能還是所有存有者之識能還是唯一的那個最高存有者之識能呢?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處理,識依能之故與能通一亦依能之故與所合一,即各別存有者各與其它存有者在同位階之能境上因內容之相同而融通為一共俱之能境,並同一地作為存有界之存在依據,即造共一之境,並且依能力之階別而有上境之能者可收攝下境之能者之境的實況,即雜多之凡界眾生唯識所共造之世界可以在唯一且最高之聖者之能中所完全感知而收攝涵具而成其唯識所變之存有界,故而可有佛以入某三眛之境而感召諸天神佛共證某佛理之實事之可能,接下來又因識依能之故與所合一,所是識所造,故最終極之全感者即最後之存有界造作者,華藏世界即為佛所遍在,亦唯佛所全識,亦為佛性佛身而已。此時此佛身義之華藏世界已不是六大緣起之元素學所可推及的,但就佛識所及之各境各界存有而言,因其皆在佛識之任運之中,故而法界緣起觀中之各個法界其實便可以即是各個識境,又因佛自身之任運,各法界之作為佛識之境者便即可在識運中融流交錯相即相入,而造就其互為依恃互為緣起之法界緣起之實況,亦得用於由修證觀門進駐解釋法界觀相的推進進路,杜順三觀不就是佛識之觀門,不就即識之所而得所觀之法界矣。並即識之能與能之通匯而得所識之所與所之通匯而證法界互為緣起之法界緣起說。
然上述之證其實仍只在佛學內部義理設定上之自證,根本問題還存在佛所證之真實確定性問題上,可貴的是,佛陀留下了豐富的修證法門,即便是法界緣起觀之義理也有華嚴大德設置的觀心法門可依法修行,當然,在宗教領域內的知識體系不可避免沒有可立即現示的證據,但是也並不就是沒有親證的門路,問題是在受教者能不能依法親證,而此一依法可親證之進路其實就是保證宗教命題可被公開確認的根據,故而我們必須回歸佛教修證通法之信解行證的路途上去,由信入解由解入行由行入證,再由證更進而行由再行更進而解由再解更進而再信,如此層層深入層層轉進而終證最高之能所最高之境而得佛菩薩地位,此法已是最後最直接也最唯一之證入佛境的方法了,此一實踐的進路之哲學理論其實也非唯一,而是東方多數哲學體系的通相,也是我們唯一能為佛學知識體系護法的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