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民居士:《東山講堂文集》序

東山講堂文集》序

吳立民

拜讀了黃勝常先生東山講堂的《法語》、《通訊》、《書信集》及《優曇缽花再硯》《為什麼不問為什麼》兩書,正法正見,很受教益。

佛法大乘的根本在般若小乘的根本在業力,而船若與業力實際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中道實相,所以小乘「萬法無我,諸行無常,一切皆苦、涅槃寂靜」的四法印最後升華為大乘的一法印——一實相印,這就般若。一切法契合般若都是佛法,否則都非佛法本書正是抓住了般若業力兩個根本點,闡明實相,所以講來頭頭是道,娓娓動聽。

般若這個根本點說,本書是直指人心,無論什麼生活生命人生社會種種問題,都從「心」的本源上加以剖析,其大要有三:

一、心要廣大。書中大量篇幅都提到心量問題,心量要廣大,廣大到如同時間空間的無限無極就能真正無我,發起同等大慈同體大悲的願力,才能六度四〖fjf〗攝〖fj〗,普度眾生,真正行菩薩道。這就菩提心中的行願義,也就是行願菩提心,這是大悲觀音菩薩與大願地藏菩薩三昧

二、心要凝定。書中解答問題,處處都抓住了《金剛經》所講的「雲何降伏其心」這個主心骨,教導人們「應無所而生其心」。心能凝定,這就菩提心中的三摩地義,也就是三摩地菩提心,這是大行普賢菩薩三昧

三、心要深妙,書中講解的真理,在在啟發人們心靈智慧,如講佛教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等,講的都是第一義諦的真理。心能深妙,這就菩提心中的勝義義,也就是勝義菩提心,這是大智文殊菩薩三昧

業力這個根本點說,本書又是直指人命(命與心連),無論什麼生活生命人生社會種種問題,都從「業」的本源上加以剖析,其大要有三:

一、要正確認識「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及「一切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些法爾的業力軌道和規律正確認識因緣果極輪回及個業共業的互動關系,以命敘運,隨機應緣,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二、認識業力核心,是要真正體驗「一切皆苦」,從苦中證悟四諦十二因緣,體驗必然王國自由王國的飛躍,體證「萬法由心造」的真理

三、要以願力來轉變業力,要福慧雙修來開福田,而福田的大小深淺與心量是成正比的,這樣業力般若自然就聯系起來了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要點的話,那就是「安心般若上而行願(盡其應盡之責任)。可以說,這句話學佛的人最簡括最切實最有力量最有受用的修行總訣。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體,下半句是顯用;上半句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見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對內,下半句是對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義,下半句是行義;上半句真諦,下半句是俗諦;上半句是開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這句總訣最妙處,尤在於當中的那一個「而」字,有那一個「而」字,而後色心一如、理事無礙、空有不二、真俗雙融、福慧雙修,才不致落於二邊,也不致打成兩截。若以天台三觀來配,安心般若是空觀,行願是假觀,而當中的那個「而」字便是中觀。若以真言三部來配,安心般若是金剛部,行願是胎藏部,而當中的那個「而」字便是蘇悉地。總之,上半句般若,下半句業力,而當中那個「而」字便是般若業力

如果上面講的不錯的話,那麼本書也可說是東山講堂自己「安心般若上而行願」的一本書。從這方面說,本書也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隨緣應機,隨方解縛,對治處方,對症下葯

第二,鞭僻入里,深入淺出,能近取譬,使人開竅。

第三,實事求是,即事而真,如實而說,不曲心臆。

因月照法師之引,得識黃勝常先生,黃老師平易近人,不恥下問,要我為本書作序,因將讀後所感,書以為序,以示贊嘆隨喜。

佛歷二五四二公元九九八年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長吳立民於北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