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行門第九
(夫求生行門者。念有五門。修有四方。此方白業。將熟彼土。紅蓮已生。蓋觀利鈍之機。廣說頓漸之教。初則量力修進。忖己功夫。乘閑暇之時。取幽靜之處。或踵九品之軌。則或依三輩之規繩。或有良緣而結社。或無勝侶則孤修。須求同志深究佛乘。勿與餘人空談世務。只宜杜絕人事。屏棄塵緣。無義不言。非時不出。布衣蔬飯。護戒持齋。行願迴向。於西方事理。專修於凈土。若依此法。決得往生。閻浮精進不多時。極樂逍遙無量劫)。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發起往生大願已竟。次應漸依求生行門。如法修進。是以有願無行。其願必虛。有行無願。其行必孤。要須行願相符。福智相資。必得往生。疾成聖道。志意虔誠。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世自在王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七十七俱胝佛 南無東南方現在一切諸佛 南無最上廣大雲雷音王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東南方廣長舌贊佛土功 德攝受法門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若欲勸人求生凈土。安心起行。作業修因。定得往生。今於諸經集成眾行。奉勸人人。隨其廣略。依經修行。盡獲勝果。頌曰。
初修每日晨朝時 合掌面西持聖號 各念十聲復頂禮 龍舒凈土文內說
(龍舒文超脫輪回捷徑圖略雲。大藏十餘經言。西方凈土事。人皆蓮華中生。衣食化成。長生不老。其修行法門有九品。今節出眾人可通行者。□阿彌陀佛有大誓願雲。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我不作佛。現世可以消災解怨。增福保壽。每朝合掌。向西頂禮。念曰。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已上名念十聲。復頂禮。次念大慈菩薩贊佛。懺罪迴向發願一遍)。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 盡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復頂禮而退。此偈大有威力。能滅一切罪。長一切福教人念得福報。至誠如是。必中品生。更加精進。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則上品生。罪惡人修。亦下品生。此間念佛。西方七寶池生蓮華一朵。標其姓名。他日於其中托生。比陰府記姓名。待其命盡。來追者大不同矣)。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攝心耳。渴仰諦聽。天親論曰。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何者為五。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志。恭敬合掌。香華供養。禮拜彼阿彌陀佛。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余禮故。二者口業讚歎門。所謂專臆讚歎彼佛身相光明。一切聖眾。自相光明。及彼國中。一切寶莊嚴光明等故。三者意業臆念觀察門。所謂專意念觀彼佛。及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國土莊嚴等。如觀經說。唯除睡時。恆憶恆念。恆想恆觀。此事等故。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三業四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故。五者迴向門。所謂專心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凡聖。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眾生共之。迴向彼國故。又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眾生。徹窮後際。心無厭足。乃至成佛。亦名迴向門。五門既具。定得往生。隨起業行。不問多少。皆名真實業也。
(大親論雲。觀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為四。一者恭敬修。恭敬禮拜彼佛一切聖眾故。名恭敬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常時修准甘露。疏雲。恭敬修復有五種。一敬有緣聖主。行住坐卧。及便穢等。皆獲西方。二敬有緣像教。設彌陀像。及持其教。三敬有緣師友。恭敬親近故。四敬同學人。即同修凈業者。玄相勸益故。五常敬三寶。是彼生勝緣故如此敬修。決定往生。二者無餘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想專禮。贊彼佛及一切聖眾等。不雜余業。故名無餘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常時修。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迴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余業來間。故名無間修。又不以貪嗔煩惱來間。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便清凈。亦名無間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常時修。四者迴向修。謂菩薩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眾生。盡未來際。即是利他。然今時眾生。悉煩惱系縛。未免惡道生死等苦。隨緣起行。一切善根且速回願。往生彌陀佛國。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
一行三昧求生門 獨處空閑舍亂意 繫心專念見彌陀 文殊般若如是說
(文殊般若雲。欲明一行三昧。唯勸獨處空閑。舍諸亂意。繫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即於念中。得見彼阿彌陀佛。及一切佛等。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耶。答曰。乃由眾生或業障。重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問曰。專稱一佛。何故現多。此豈非邪正相交一多雜現耶。答曰。諸佛大悲等故。彌陀願力深故。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嘆西方專。禮念等有何義也。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行願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亦非是稱念余佛。不能除障滅罪也)。
齊戒觀想彌陀佛 觀音勢至二大士 身生凈土坐蓮華 十六觀經如是說
(十六觀經修持法門略雲。齋戒潔已。清心凈慮。面西安坐。閉目默然。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坐。其身長丈六。兩眉中間。向上有白毫右旋轉。光明照曜。紫金色身。以停心注想於白毫。更不得妄有分毫他念當令閉目開目。悉皆見之。蓋慾念念不妄也。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應。見佛。全身。此法最上。謂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佛。又過於口念也。次觀想觀世音菩薩身紫金色。手掌白蓮華。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次觀想大勢至菩薩身紫金色。其天冠肉髻上。有一寶瓶。次想自身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誠心諦聽。稱讚凈土攝受經疏雲。念佛法門有二種。謂心及口。心為念體。口為念相。心念則深而難。口念則淺而易。皆是往生西方正行。隨其根器。有上下故。今略指陳心口法或。即為二門。且心念者。於寂靜處。隨六時中。供養禮贊。行道畢已。出道場來。到所止處。若欲入觀念佛之事。若坐若立。正面西向。一心合掌。十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大悲名已。發是願言。弟子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若不可言。今日遭遇真善知識。得聞彌陀本願名號。雖復稱念。冀得往生。奈以不識阿彌陀佛身相光明及觀音勢至二大菩薩。願佛不舍本弘誓願。慈悲攝受。令弟子見。或欲卧眠。亦發此願。而於夢中。時得見之。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普為一切求生行者。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大音贊佛 南無凈願佛 南無日天佛 南無樂慧佛 南無攝身佛 南無威德勢佛 南無剎利佛 南無得乘佛 南無上金佛 南無解脫髻佛 南無樂法佛 南無往行佛 南無舍憍慢佛 南無智藏佛 南無梵行佛 南無栴檀佛 南無無憂名佛 南無端嚴身佛 南無相國佛 南無蓮華佛 南無無邊德佛 南無天光佛 南無慧華佛 南無頻頭摩佛 南無知富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
三輩求生門
舍家棄愛作沙門 發菩提心修功德 佛與大眾現其前 即得住生安養國
(無量壽經雲。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地。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應無上菩提之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隨緣修善持齊戒 懸繒散華然燈香 身隨化佛生彼國 住不退轉如上輩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志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繪然燈。散華然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若人十念或一念 歡喜信樂不疑惑 臨終夢佛亦往生 功德次如中輩者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志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志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佛所說。無量壽經教修三輩。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梵財佛 南無寶手佛 南無凈根佛 南無具足論佛 南無上論佛 南無弗沙佛 南無提沙佛 南無有日佛 南無出泥佛 南無得智佛 南無謨羅佛 南無上吉佛 南無法樂佛 南無求勝佛 南無知慧佛 南無善聖佛 南無綱光佛 南無琉璃藏佛 南無名聞佛 南無利寂佛 南無教化佛 南無日明佛 南無善明佛 南無眾德上明佛 南無寶德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
九品求生門
志誠深心迴向願 不殺具戒誦大乘 修行六念化佛迎 是名上品上生者
(觀無量壽經雲。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志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彼國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音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項。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授記。還到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不必受持方等經 解第一義明因果 紫金台上見全身 是名上品中生者
(經雲。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若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項。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台。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發無上菩提意 聞法位登十地初 是名上品下生者
(經雲。亦信因果。不謗大乘。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與諸眷屬。持紫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凈。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分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復乃了了。聞眾音聲。皆演妙法。游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受持五戒八戒齊 修行諸戒迴向願 見佛聞法證無學 是名中品上生者
(經雲。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齋戒。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諸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台。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項。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齊無破缺 聞法即得須陀洹 是名中品中生者
(經雲。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受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孝養父母行仁慈 臨終復遇善知識 化生一劫證無學 是名中品下生者
(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七日。遇觀世音大勢至。聞法歡喜。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
若人雖不謗尊經 造眾惡業無慚愧 化生十劫十地初 是名下品上生者
(經雲。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時觀世音大勢至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犯眾戒 盜取僧祇三寶物 念佛忽托寶蓮中 是名下品中生者
(經雲。若有眾生。毀犯五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為說阿彌陀佛十方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若作五逆十惡業 應墮地獄受諸苦 臨終念佛亦超升 是名下品下生者
(經雲。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不善業。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惡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此志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今日大眾。如佛所說十六觀經。勸修九品。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人月佛 南無羅睺佛 南無甘露明佛 南無妙意佛 南無炎明佛 南無一切主佛 南無樂智佛 南無山王佛 南無寂滅佛 南無德聚佛 南無天王佛 南無妙音聲佛 南無妙華佛 南無住義佛 南無功德威聚佛 南無智無等佛 南無甘露音佛 南無善守佛 南無利慧佛 南無思解脫義佛 南無音勝佛 南無梨陀行佛 南無善義佛 南無無過佛 南無行善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