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音老人:大手印淺釋 第二講 大手印之見 五、頓斷妄念,自性現前

五、頓斷妄念自性現前

    急呼『呸』字,頓斷妄想之流。」

    妄念動,急呼「呸」,這是手印妄念的要訣。念佛的人不要此法,只要把佛念一提,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行了。其他行人妄念一動時,就急呼「呸」,馬上凜覺,妄想的源流「啪」地一下就斷了。比如我們想到發財,就「呸」,發什麼財?白日做夢!這樣妄念就斷掉了假如妄念勢力強,即貪心重,呸它不斷時,就須持咒,假佛力來消除了。

    息粗妄心所而住定,則離攀緣一切法之境自性即明徹,赤顯離心智慧,如如現住。」

    把粗妄心所息掉(我們的心王心所,有八大心王,五十一個心所。其中最壞的心所是五個遍行心所,即作意、觸、受、想、思。「作意」即意根,翻動勢力之強大,從來沒有停止過,不要以為睡覺它就停止了,它在繁衍夢境,還是沒有停止,要到最後金剛薩埵定,才能把它定下來),就是把對境生心的粗妄歇下來,才能安住定境而不動修法能對境不生心,就有相當功力了。我們人時時刻刻都是對境生妄心,並且不斷攀緣,由這想到那,由那想到這,無有停息。假如攀緣之心能停下來,就能安然入定,離一切妄想攀緣虛妄之境,我們的自性就明了透徹、赤裸無遺顯現出來(即朗然現前),從而打開離生滅有無、而空靈無住的、如如不動般若大智了。就是說我們修法功夫第一步須息掉對境生心的粗妄,進一步離開攀緣境界,心不亂動,我們本來的自性就明明了了、清清澈澈、赤裸裸地顯現出來了,就是離開妄想心的如如不動光明智慧也顯現出來了

    所以佛法就是妙,教我們認識真理,不要跟假相跑。我們若被假相迷惑,那就六道輪回;離開假相,你認識了真心就超脫了,就能證得神通,得大受用。

    因此,我們真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馬馬虎虎地念兩聲佛、念兩句就可以生的,要用阿彌陀佛之慧劍,斬斷我們對娑婆世界這個假相的迷戀之情,才能生西的。所以說「純想即飛」,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初定,就是我們做功夫能夠做到即使真正佛來了,也只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別的什麼都沒有,只這思想是佛,我全想是佛,佛是我全想,全佛是想,全想是佛,那你就決定生西。假如你不是這樣呢?有念無念的念幾聲阿彌陀佛,心裡想著此事彼事,那就不行了。有人問修念佛法門為何要念經呢?念經就是要你認識真理佛經里說要上品上生,就要讀誦大乘經典。為什麼呢?讀誦大乘經典就能明理。明白一切本來是佛,眾生是佛,只是我們迷惑著相,而把自性掉了。我們不要迷惑住相,不要貪著功德功德就是我們的自心自心是大功之母,大功告成就成佛。我人六道輪回或往生西方凈土,乃心使然也。萬德之根本是心,一切萬德都從心出,「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所以,心是根本,是一切法的根本啊!平時我叫大家讀誦大乘經典,就是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里講的凈土法是大乘凈土法,跟禪宗道理鼻孔出氣。凈土宗是三根普攝的大乘佛法,不僅是度中下根人,三根人都攝在裡面,都是同一個心,凈土就是心,心就是凈土。《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十萬億佛土就是十度萬行,即是用「施、戒、忍、精、禪、慧、方、願、力、智」來把心修空,開大智慧。心空了,就跨過十萬億佛土,到西方了。所以說西方非遙遠,就在面前簡單一句,就是你心無所住,一切皆空,你心就是佛,佛就是你心,這里就是西方,西方就是這里,當下就生西方了。不要等死後,活的時候就生西方,是真的生西方;活的時候不能生西方,到死了才生西方,恐就難了。

    洞達離生滅有無諸邊,超絕語意分別境,而自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指法身體性智、瑜伽、見宗。」

    意為我們要明明白白地曉得生滅有無等等相對的知見是假的,並且要離開這些邊見,超越語言意根分別的相對之境,那麼,就自自然然地安住在無語言可說、無思想可動的朗照的大智慧的本來自性中了

    「洞達」者就是洞然明白、徹底通達。離生滅有無諸邊,就是離開生和滅、有和無等種種邊見。生滅有無見解都是相對的妄知妄見,就象海市蜃樓一樣虛妄不實,不合中道義,故為邊見。而我們時時處處都埋在相對的妄境中過活,在那裡分辨好壞、分辨是非、分辨長短,從未離開過生滅有無諸邊。比如,以為人身活著的時候是有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是邊見。假如能識得凡是相對而有的,都是虛妄影子,都不去追取,那麼,即可於妄心息處,洞達本有的絕對真心真心就是佛性,非有、非無、非長、非短、非生、非滅、非好、非壞、非美、非丑……,一切皆非,語言描述不到,思維推理不出,本不存在任何分別。這就是「超絕語意分別境」。

    語意分別境,即是語言意識分別的境界,意思是我們講話大腦意根在不停地動,所以就是非、好壞、長短分別不休,相對之見熾然而生起。比如有的人念佛講話:「阿彌陀佛,我的媳婦怎麼壞;阿彌陀佛,我的女兒怎麼好。」這就語意分別境,這樣怎麼行?如果這樣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多了。我們必須要把迷情、邊見斬斷,一切都不住,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全想是佛,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佛,心佛道交,打成一片,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我們要超越語意分別境界,明白這些境界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而不隨它走,不跟它轉,一切放下放下。如,梵志雙手持蔓陀蘿花來供佛,佛開示他說:「放下著。」梵志把一隻的花放下。佛又說:「放下著。」梵志又把另一隻的花放下。佛再說:「放下著。」梵志一聽莫名其妙,趕緊問佛:「我兩手的花放下了,沒有了還放下個什麼?」佛說:「我叫你放下外六塵、中六識、內六根一切放下。」就是內中外都放光了,一切都不可得,梵志聽後就覺悟了。所以,要超越語意分別境界,一切放下,再放下,把一切都放光了,而自然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

    離言思,就是超越了語言思維。離言思之智慧性境,超越了語言思維的、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假如你超越語意分別境,就會自然然地安住於這個大智慧中,而受用無窮。

    要做到時時刻刻都自自然然,而不帶一點功用之修,是很難的,我們都是有功用之修啊!從初地到七地菩薩,還是有功用之修,從八地到十地才是功用之修。我們凡夫想一下子就達到無功用之修是不容易的,所以,要從有功用之修到無功用之修,一步一步地上去。

    何謂有功用之修呢?就是時時地覺照,當心自己,照顧自己。念頭一動,即刻警策自己:「哎,不要動,我看見你了。」假如你不覺,就照不見了,跟著念頭跑十萬八千里還不知道呢!所以,我們時時有覺有照,就是有功用之修;照到後面照熟了,不要覺了,它自然照,它自然不動搖,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無功用之修了;到最後寂也不可得,照也不可得,那才是真正到家。我們只有時時如此做功夫,才能從有功用之修達無功用之修,不能一步登天。

    這功夫怎麼做?時時覺悟,要安住在無語言可說、無思想可動,即如宗下所雲「言語道斷,心行路絕」的、朗照的大智慧當中。我們的心不動了,它就自然朗照,反應異常快捷;假如你心有所動,有所住著,有所煩惱,反應就很遲鈍了。因為你境界走了,心的光明境界所遮蓋,無法朗照了,所以,反應就遲鈍了。你假如能做到時時安住在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說話也不可得思想也不可得,一切都不可得,你自然了了分明,那麼,所有的神通妙用來了你不這樣做,想要神通啊?不可得,得不到的。凡夫時時刻刻都在計較、分別,患得患失,故不得安寧自在。我們修行了道,就是為了離開妄想,去除執著,恢復本性光明,而起大機大用。我們的佛性就象太陽一樣,光明無量,但為妄想分別所遮,不能放大光明、起大神用。如烏雲消去,太陽就放大光明,離開了妄想執著,各種神通妙用不求自得。《大日經》雲:「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當發五神通,獲無量語言陀羅尼。」

    「菩薩住此」住什麼地方啊?「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在這境界中,再勤苦修學,以除舊習,不久就會五通齊發、辯才無礙。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佛有六通,五通之外,還有漏盡通,就是一切妄想執著、分別、煩惱等有漏之處,統統凈盡。那就是「離言思之智慧性境」啊!我們修行,是先得漏盡通,而自安住在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這也叫「法身體性智」,也叫「瑜伽」、也叫「見宗」。法身無相無相而無不相,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法身體性智,就是超越一切相對、超越一切世間智慧的大智慧。「瑜伽」,意即相應。與什麼相應?與法身佛相應。也就是「見宗」啊!

    明白清爽地曉得生滅有無等等相對之見都是假的,離開這些邊見,超越語言意根分別的相對之境,就自自然然地安住在無語言可說、無思想可動、自然朗照、本自具足之大智慧自性當中,是指法身體性智。修法證道有五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在恆河手印里,稱之法身體性智。法身體性智是總的種智,轉第八識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最後圓成,六祖講過:「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就是修道時,先從第六、第七識上下手來修,因第六識的勢力最強,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它在分別蠢動。如六識妄想不動了,沒有什麼妄想消息傳給第七識,七識就轉了。七識是傳送識,它把六識傳來的消息收下來,然後送到第八識裡面去。六七識在修因中轉為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則第八識前五識,就隨後因無妄種可藏和無第六識的干擾而轉為大圓鏡智和成所作智了。因此,從除習氣在事境上修來講,轉識還是從第六識開始轉,第八識還須在後頭轉,一下子轉第八識大圓鏡智是不可能的。我們時時刻刻在六識上做功夫妄想不動,不跟境轉了。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把聖種、凈種傳遞給第七識,第七識再傳給第八識,從而把染種轉為凈種而生西了生死的。所以說在八識中,第七識恆審思量執著我相,我是他非,貢高我慢得不得了,總以我為主,一切都歸我,貪得無厭,所以,第七識最壞。因此,修法打七,就是打倒第七識。其實一切眾生平等一如,哪裡有我?但是人們的我執熾盛,都把別人看得低一等,人家都不行,唯我頂好,所以在人際關係上就不平等了。因此,第七識一轉之後,即沒有人我是得失一切都一樣,一切法都平等無異了。

    我們現在雖然學佛法了,但七識尚未轉換時,也免不了不平等。比如修凈土人說凈土宗最好最好,別的法都不行;學禪的人說禪最高,其它那些都不好;學密宗的人密宗圓滿,其餘都不怎麼好。唉!自是非他,都是沒有真真正正證到平等性智,心不平等緣故。其實所有的法門都一樣的,都是工具、手段,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成佛。你用這手段成功,我用手段也能成功,你我都成功了,豈不一樣?是故雲:「方便多門,歸元無二。」所有的法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之所以不平等,是第七識做怪。所以,我們的七識一轉,就平等了。一切是非人我都平等,一切對峙都平等平等平等,一切一切都平等,就悟徹大道了。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它就妄想分別弄是非得失,而變為圓妙地觀察一切事物正確處理之智慧。譬如這事如何做才好,那人怎麼安排才合理,對一個壞人又應該怎樣轉化他,使他轉壞為好、轉凡成聖等等。妙觀察智是清清爽爽不動不搖,現量而比量,比量而現量現量是稱其量而顯形,不加分別;比量就要比較一下是好還是壞、是長還是短、是是還是非。證到此智,雖明辨是非得失而無愛嗔取捨;雖平等處理一切事物而不是不知是非、長短,所以是大智用。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眼看色、耳聽聲、鼻聞香、舌嘗味、身歷境乃成所作智的作用

    我們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創造發明(也就是說前面所講的四大智),都靠法界體性智的作用法界體性智在大手印里稱為法身體性智,它是根本智。瑜伽見宗,見是知見瑜伽,是相應,即心相應法。大手印就是叫你時時相應,即凡夫與佛相應,自心虛空相應,所謂印空、印水、印泥也。時時刻刻相應即是瑜伽瑜伽見宗,就是指時時與本來自性相應的知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