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人大抵分為兩種:事事要爭得第一、活得明白的和凡事忍讓、得過且過的。其實,這兩種都不是擁有大智慧的人,因為他們一個活得太累,一個活得太無趣。
聰慧的人懂得把握事情的輕重緩急,對於涉及原則的問題不輕易讓步,對於無礙大局的事情不去爭,而是咽下一口氣。佛說:“原諒和寬恕,比仇恨更有力量。”原諒別人,才能釋放自己;祝福別人,才能快樂自己。懂得適時地咽下一口氣的人,才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一個從容的人生。
古代有一個叫陳囂的人與一個叫紀伯的人互為鄰居,兩家之間僅以一堵籬笆牆作隔。
一天夜裡,紀伯偷偷地把籬笆牆拔了起來,往陳囂院子一方挪了挪。
第二天,陳囂來到院中時,發現自家的院子小了一些。心想,一定是紀伯為了擴大自己的院子將籬笆牆挪動了。但他並沒有急著去找紀伯理論,而是又將籬笆牆向自己院子的方向挪動了幾分。
紀伯聽到院子里籬笆牆的響動,急匆匆地趕出來要阻止陳囂搶占自己的地盤。
然而來到院中,卻發現自己的院子又寬出了許多,心中一下子明白是陳囂在有意讓他,頓覺十分羞愧。於是紀伯走上前去,將籬笆挪回了一些,把多侵佔的地方還給了陳囂。
正如《菜根譚》中所雲:“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如果彼此都不相讓,大打出手,勢必會兩敗俱傷,倒不如稍作退讓,只要心中常懷謙讓的念頭,人生就會快樂、安詳。
不要讓自己動不動就鑽牛角尖,也不要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愛發脾氣的人。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本質都是無限寬廣的,沒有什麼可以局限它,也沒有什麼可以阻礙它,除了我們自己的執著。
當我們執著時,心胸就會狹窄。執著的狹隘心靈,違反了它本應有的寬闊廣大,這就相當於我們在對自己進行“懲罰”。
所以,何必執著於對方犯下的錯誤而折磨自己呢?遇事時,多替對方想一想,適時地退讓一步。那麼,天大的事也會煙消雲散,海闊天空。
劉寬的夫人想試探一下他是否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寬大仁厚。於是,一日當劉寬正在和屬下商議要事之時,他的夫人命侍婢捧出一碗肉湯,故作不小心將滿滿一碗湯水灑在了劉寬的官服上。
若是換做一般人,一定會將侍女斥責一番,甚至毒打一頓,以示懲戒。但是,劉寬並沒有發脾氣,而是轉而問侍女是否被滾燙的肉湯所傷。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難免會偶有過失,因此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將心比心,才能做到寬以待人。
其實,所謂的謙讓並不是一味地讓步,很多事情表面上看來是讓步吃虧,但事實上,由此獲得的收益比你失去的還要多。寬容不僅是給了別人一次彌補過失的機會,也是給了自己一次放下愁苦的機會。
與人相處,要有寬廣的胸懷、容人的雅量,做到不苛責、不難為,學會得饒人處且繞人。什麼時候該睜大眼睛,什麼時候該閉上眼睛,都是學問。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在人世上走一遭,瀟灑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