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佛法的過程中,聞、思、修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龍樹在《致國王書》中說:『合理的聞思,使驅入正修。』學佛是一種改變思想認識,改造心理,提高品德素質,開發真善智慧的一個自我完善的系統工程。學佛不能單靠盲目的信仰和熱情,要靠聞、思、修的智慧和相應的實修行為。學佛的修鍊實踐要依靠複雜高深的知識素質,這種知識不是來自神靈的啟示,也不是來自不學無術的盲修瞎煉,而是來自合乎規律的聞思途徑。聞指聽聞講經說法,或閱讀經、論等,思指反復思考聽或讀的內容,修指實踐、落實所聽、所讀、所思佛法。通過合理的聞思修可以生出聞得智、思得智和修得智等三種智慧。這三種智慧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即修得智生於思得智,思得智生於聞得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正確的聞得智和思得智,也將不會有正確修得智。因此,對真正學佛的人來說,在聞思修三個環節中缺乏任何一個環節,也實現不了解脫成佛願望。(出自《居士學佛100問》)

  有人說佛經文字般若,對開悟沒有作用。』這種說法對嗎?

  文字般若是指佛經和一切講解般若義理佛法論著和說教言論;道般若是指修證般若的實踐過程五道306、十地等;實相般若是指佛陀獨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文字般若猶如地圖和地理知識,既不是行走和實踐,也不是達到目的地的真景實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識,沒有地圖,怎麼確定方向距離、路線?怎能保證不入歧途而順暢到達目的地?文字般若和言教雖不是真般若智慧,但都是開發、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輕視或放棄文字般若,等於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輕視船筏一樣的愚蠢。(出處同上)

  備註:

  306 【五位】(一)指大乘菩薩修道之五等階位:又稱大乘五位。即:(1)資糧位:謂十住、十行、十迴向菩薩福德智慧為助道資糧,故名資糧位。(2)加行位:謂暖、頂、忍、世第一等四加行位菩薩,由得福智資糧,加功用行而入見道,住真如性,是名加行位。(3)通達位:亦名見道位,謂初地菩薩體會真如,智照於理,得見中道故名通達位。(4)修習位:即修道位,謂第二地至第十地菩薩得見道已,為斷除障,復修習根本智,故名修習位。(5)究竟位:謂妙覺佛證此位,最極清凈,更無有上,故名究竟位。(二)指《天台四教儀》所出的小乘五位:(1)資糧位:其位有三: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謂欲出三界,必以此三種觀法為資糧,故名資糧位。(2)加行位:其位有四: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謂此四位加功用行,取證道果,故名加行位。(3)見道位:即聲聞初果,謂斷三界見惑,見真空之理,故名見道位。(4)修道位:謂修四諦道法,斷欲界思惑,證第二、第三果,故名修道位。(5)無學位:即聲聞第四果阿羅漢,乃斷三界見思惑盡,真理究竟,無法可學,故名無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