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為什麼學佛提倡「五年學戒」?

為什麼學佛提倡「五年學戒」?

 

學佛最重要的是親近一位老師,接受老師的教導,依照老師講的方法來修學,這是古今不變的正途。在中國古代,佛門教學,首先是五年學戒。這個「戒」不是三藏裡面的律藏,而是遵守老師的教誡,就是要遵守老師規矩。這個學生將來是成功、是失敗,老師要負完全的責任這就是師道。現在,實在說已經看不到了!為什麼呢老師不負責任學生也不認真學習,師道真的沒落了,這是時代的悲劇!學生老師沒有尊敬心,老師學生也沒有真正的照顧,也沒有真正成就他的願望和關懷。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一句【所謂諸菩薩親近一切善知識善根故】。就是跟我們講要依靠善知識,從明師受教,這是我們學佛第一個關鍵因素。跟到一個好老師,你就會成就。你跟一個不是真正善知識你要受很多辛苦,你這一生很難成就尤其是第一個老師第一個老師先入為主,以後你接觸別人,你都會拿這個老師來做標準做一個尺碼子去量別人,這個麻煩第一個老師是比什麼都重要。親近老師太多了,太雜了,肯定是不容易成就。為什麼?你的思想思路亂掉了

古人求學跟我們現在不一樣,古人師承,他跟一個老師,他跟老師思想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條路,容易走出來。諸位要曉得,兩個老師就是兩條路,三個老師就是三叉路口,四個老師就是十字街頭,你往哪裡走?老師愈多就愈糟糕,只能有一個,不能有兩個

諸位要問了,「法門無量誓願學」,怎麼個學法?跟一個老師怎麼學法?沒錯,在一老師那裡畢業了,你才能夠搞「法門無量誓願學」。你跟定這一老師,那個畢業的標準是什麼?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這個標準你可以離開老師,可以參學了,沒有障礙了。五十三參就是這樣的,善財童子跟的老師一個人,文殊菩薩。在文殊這一會上他開悟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一品了,畢業了。畢業出去參學去,五十三參,「法門無量誓願學」,他有條件有資格,我們現在不行。

我們現在聽一個人的就會受他影響,自己沒有智慧,把自己的心搞亂了,得不到清凈心。清凈心能開悟。你學得太多太雜,變成什麼?變成佛學常識,學到最後這是世間佛學家。你成就的是什麼?世智辯聰,記問之學你會講得頭頭是道,你的煩惱不斷,你的習氣不斷,你的貪瞋痴慢不斷,你還是出不了六道輪回。這么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親近一個善知識在一個善知識里頭得清凈心,得平等心,得道了。如果得不到清凈平等你就沒有資格出師,中國古時候講出師,現在人講畢業,你就畢不了業。所以你跟定一個好老師老師責任義務指導你、幫助你、成就你戒定慧三學。戒就是什麼?規矩方法老師有一方法有一規矩必須要遵守,你從遵守,你的心慢慢定下來、靜下來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開了;到智慧開了老師自然就打發你,勸你去參學。參學是什麼?成就後得智,就是無所不知。

五年學戒,是中國人所講的「師承」。學的是什麼戒呢?簡單的說就是培養戒、定、慧三學的基礎這是老師責任老師沒有別的東西給你。像禪宗拜師一樣,這五年老師學生幹什麼?分配一個工作,叫他老老實去做——這個簡單修行方法,絕對不能改,天天照做。所以學生就覺得枯燥無味,感覺道場做了五年工,什麼都沒學到。其實他學到的東西太多了,他自己不知道。

學到什麼東西呢?煩惱少了!叫他這個不準看,那個不準聽,限制很多,如果統統都能遵守,這五年下來,便是福慧雙修。「福」是什麼?天天都在寺院裡面做工,就是修布施!因為出家了身上沒有錢布施,天天做工,用勞力修布施波羅蜜、修供養。每天這個不能聽、那個不能看,六根都給堵起來,收攝起來,心得定、心得清凈這是「慧」。所以老師是在教你修福、修戒、修定、修慧,他教得一點痕跡都沒有。

這種教法,在教下也是一樣的。就以法華宗而言,一旦到天台道場修行,拜師之後,老師也是將常住工作分一樣給你,或是叫你掃地、或是叫你挑水、或是叫你去廚房打雜,然後叫你背經。天台宗是以法華經為主,老師便把法華經給學生去念,念五年念到會背。工作的時候,經就放下;沒有工作的時候趕快讀經,其它什麼都不管,專門打雜。這樣做五年,是真正的修學,絕對不是說把初來的人,當做傭人看待啊!不曉得這是正定、慧等學,是奠定修學的基礎五年下來,學生福慧都有了,再讓他參加講堂聽經,聽個一年、二年,他開悟了,明心見性了。

我們今天看高僧傳,便可看到古人這種教學法,能讓學生在寺內沒多久,就證果、開悟了。而現在人,在一道場,住上三、五十年,或住一輩子都不開悟。就是去讀經,把三藏十二部統統都念了,還是不開悟;頂多隻是得到一些佛學常識——看得多、記得多——,對於煩惱、開智能,是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親近老師老師指出一條路給你走,在剛剛走的時候,一定感覺枯燥無味,但是這個階段過去之後,那種歡喜不可思議的,那是真正得到了東西喜悅

今天我們修學,犯了嚴重的錯誤,一開頭就想「廣學多聞」。而古德是從「斷煩惱」學起,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統統斷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後再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一條正路,不能越級。現在人修學所犯過失,就是不先斷煩惱,就開始廣學,還希望學得愈多愈好。清涼師說這種修學的方法叫「有解無行」,只在解的層面工夫,對自己真正的工夫疏忽了;不去煩惱不去清凈心,其結果是增長邪見。他所知道的都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啊!

從前我們親近很多法師大德,現在要回過頭來。不回頭不行,一生搞人情佛事,得不到成就李炳南居士當年對我出了三條要求,演培老師也說,諦閑老法師也在觀宗寺給他三個條件,完全一樣。自古以來傳法的大德學生的要求都是這樣:五年之內只能聽一個老師的講經,這就是「五年學戒」。

不能隨便聽,否則亂了,不知道取捨。給你五年的期限,心定了,有能力取捨了即放開,任何法師大德都可以親近,世出世間一切書都可以看,這對學者只有好處沒有害處。如果你沒有辨別是非、邪正的能力,那跑多了,嚴重障礙你的修學。

想要學佛精進,首先要棄欲,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所以眾生苦難無邊。佛說回頭是岸。從慾望回頭,知足常樂。古時富貴人手上常執如意如意頭是回過來的,意思為回頭即意,同於回頭是岸。財發足了即回頭,官做大了不要再升了,這才保得住。如貪得無厭,則沒有享受。

不但棄五欲六塵,學佛慾望也要降低。有人什麼經典喜歡,禪、凈、密都想學,即是多欲。對佛法的多欲也要放棄,要回頭,鑽一部經。這部經是我們的歸依處,以前拜很多佛菩薩,現在專拜一個阿彌陀佛。一能成就,二、三難以成就。凈宗祖師大德開悟後都為我們做出樣子,專持阿彌陀佛聖號,專誦一部經。

學佛成就,必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正修行人,先須天天跟著老師,古德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教你一天,一生受用不盡。老師指一條路,你要走一生。一個方法給你一天到晚自己老實修,必定成就。不必多跑,即使皈依師,多跑多看也是不應該。不必常親近老師天天念這個經即是親近。無量壽佛是我們的老師每天念這句佛號這部無量壽經》即和老師心心相應,不曾相離,必定成佛。棄欲要棄得徹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