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怎樣教孩子恭敬?

問:
    蔡老師您好!我們說對人要恭敬,要長存一顆恭敬的心,但是,當我們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怎樣教他恭敬呢?懇請老師賜教,不勝感恩
--------------------------------------------------------------------------

蔡禮旭老師答:


    《弟子規》上說「父母呼,應勿緩」,其實這個意思我們完全可以引申來看,比如「長輩呼,應勿緩」、「上司呼,應勿緩」,這都是對人恭敬的一種表現。但是你對孩子要不要「兒子呼,應勿緩」?你不要說蔡老師說對一切人都要恭敬敬,今天回去你兒子叫你,你馬上跑過去:兒子有什麼事嗎?那你就學呆了。孩子,我們是長輩他是晚輩,我們要讓他對我們恭敬要去成全他的恭敬心。所以應該是,孩子假如今天說:爸爸,你過來一下。你要不要過去?不可以,要說:你怎麼不過來。然後他過來再跟他說:來,我們一起來學《弟子規》。你不要又開始訓斥他,不要,要循循善誘,跟他一起學,他自然在這些聖哲的故事他會心生效法。所以,我們面對不同角色,我們要懂得如何去運用學問


  有一老師,她的孩子剛好有一天在她的門口敲門,她的婆婆(就是孩子奶奶)就走過來,可能是要叫孫子東西。結果她孫子馬上就回了一句話:你別吵了!怎麼辦?你看孩子奶奶恭敬。所以教育很重要,要慎於開始,你一發現就要趕快處理,不然等他習慣了就很難改。這位老師很有敏感度,馬上開門跟她孩子說:跟奶奶道歉。馬上糾正他講話傲慢、不恭敬。這孩子都不道歉,不願意道歉。結果她的婆婆就說:天氣這么熱,別道什麼歉。這時候怎麼辦?這個在考驗我們為人父母智慧


  結果看孩子不道歉,他母親馬上就說了她說媽媽孩子沒有教好是我的過失我跟你道歉。這個媽媽話才說完,兒子眼淚就掉下來了眼淚掉下來代表什麼?有慚愧。接著母親又告訴孩子你看你對奶奶這么不恭敬奶奶卻念念都想到你,怕你太熱了,你有沒有看到奶奶的心都是時時為你著想。當媳婦的要幫奶奶說話,這個奶奶聽了以後很感動,然後就走了。所以婆媳關係因為這件事會有很好的發展,因為奶奶覺得這個媳婦知道我的心


  接著這個孩子,他媽媽跟他說,你今天晚上要寫日記,好好反省一下。結果這個孩子晚上寫日記,說他有兩個我,一個是很善良的我,一個是不善良的,那個不善良善良在那裡拔河。諸位朋友,小小年紀就有這么大的掙扎,長大以後就會有更多的掙扎。但是假如孝心從很小就紮根,他的人就不會有這些矛盾,他的人也不會有因為不恭敬,因為壞脾氣,做些讓自己後悔事情。所以,當孩子一犯錯,我們為人父母也要很敏感,趕快去處理。我們這一句教誨,「父母呼,應勿緩」,要恭敬;『父母命,行勿懶』也是恭敬;『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都是父母的一分恭敬心。


  其實當一個人能深刻體會父母恩德,他的心境自然柔軟自然恭敬。記得我姐姐出嫁的時候,我是獨子,所以是我去幫我姐夫開門。一路有很多迎娶的禮儀,其實這些迎娶的禮儀都有它的意義所在。其中有一個禮儀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迎娶最後我的姐夫著我姐姐拜別我的父母,我就在旁邊觀禮。當我姐姐姐夫跪下去的時候,我的父親眼淚瞬間就迸了出來,我的眼淚也瞬間掉了下來,我在那個時刻感受到了一個為人父親心境父親照顧這個女兒二十多年,不知道操了多少心,不知道罣礙了多少事情,念念都希望孩子好,孩子書念得好,孩子能有個好的歸宿。所以父親那一滴眼淚,還有這么一點安慰,今天終於幫女兒找了個好歸宿,是那一分欣慰的眼淚,感動的眼淚

  而父母對於子女的關懷、辛勞,是不是嫁出去就不操心了?不是,而是一輩子的愛護。所謂「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母親縱使活了一百歲,八十歲的兒子在她眼裡還是她的小孩。當我的內心感受到一位為人父親的辛苦、辛勞,我告訴我自己,這一輩子父母恩德都報不完,絕對不能再對父母一句忤逆的話,講一句恭敬的話。因為有這一分體會,自然而然看到自己的父親就會心生恭敬心生歡喜。所以很重要,我們要念念把父母恩德放在心上自然而然「誠於中,形於外」,我們的恭敬言語跟行為就會表現出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