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uploads/content/2022/may/7aca0e0fc426cef16ee1331edd08464d.jpg" />

  有一時間,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遊行弘化。當時有一位天王太子,名叫辟羅。一日,他從天上飛到祇洹精舍,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後,合掌問佛:“這世間的人都在追求衣服飲食七寶、欲樂、官爵、國土,是否有珍寶反過來追逐人們呢?”世尊贊嘆辟羅王子:“你提出了一個好問題,確實有國土珍寶、欲樂追逐人們的情形。”

  辟羅太子又問:“稱人心願、圓滿如意因緣,時時隨逐於人,是什麼意思呢?”世尊回答:“一切行為的造作不出兩種一是行善即能得福一是造惡則招感災殃。無論是福德或是災殃,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每一個人。”

  辟羅太子說:“真是太殊勝了!誠如世尊開示,我的前世曾在人間當過國王,因為心念生命無常,對身外之物無所眷戀,因而想廣行布施。一日,群臣集會時宣告:‘我想要做一面大鼓,鼓聲隆隆能廣傳百里誰能為本王辦好這件事呢?’

  然而,大臣們紛紛答道:‘臣等無能為力!’這時候,一位名叫“匡上”的大臣,一向效忠朝廷,也是慈悲愛護百姓的好官吏,他上前對國王說:‘微臣可以辦到!但是,需要一筆費用。’

  國王說:‘太好了!你需要多少費用都沒有問題。’於是開啟國庫,取出一大錢財交給匡上。

  匡上將滿車的財寶運送到王宮門外,並且鳴鼓昭告:‘今日我們仁德國君,以大慈悲心廣施天下,欲救濟一切貧窮困苦之人,乃至供養修行之人衣食,凡有需要者,都可以到宮門外來領取財物。’

  消息很快傳遍四方鄰國,窮人們紛紛背著嬰兒、扶老攜幼前來,絡繹不絕的人潮,塞滿了進城的所有道路,不時有人仰天欣嘆:‘感恩仁德大王啊!我們這些窮苦的百姓,今後終於有機會脫離挨餓受凍的日子了!’

  一年後,國王詔問匡上:‘大鼓好了嗎?’大臣回答:‘大王!已經做好了。’國王又問:‘既然已經做好了,為何沒有聽到鼓聲呢?’匡上稟白:‘請大王明日移駕至城裡走一趟,就可以聽到德音宣流的鼓聲,響徹十方。’

  翌日,國王的車隊浩浩蕩蕩行入城中,發現到處都擠滿了人,十分熱鬧。國王驚呼:‘城裡為何這麼多人呀?’匡上回答:‘去年大王命微臣製造大鼓,希望威音廣傳百里大王仁德之聲得以宣揚、遠播四方。微臣心想:用枯木做的鼓架、死牛皮所做大鼓,這樣的鼓聲並不足以宣揚仁王之威德。幾經思量後,便將國王交給微臣的財寶,用來供養修行衣食,救濟孤苦貧窮。自從發出告示以來,四方鄰國百姓都聞風而來期待大王甘露潤澤,就如同飢餓的孩子渴慕慈母一般。’

  國王聽到之後,便問附近的民眾:‘你們從哪裡來的呢?’人們恭敬頂禮後回答:‘我們從百里外來此。’有的說:‘我從兩百里而來。’還有人回答:‘我從萬里外來的。’接著,大家紛紛稟白:‘聖明的大王!您廣行布施,四方鄰國人民蒙受德澤都無比欣喜,甚至不惜舉家遷離故鄉,投奔至此,期盼在您的恩澤庇護下,從此過著安定生活。’

  國王聽了十分歡喜,說道:‘匡上,你做得太好了!之前我執聲名,希望藉由大鼓威震十方;現在我終於了解,國家動盪來自民心不安,就像身體有病,我應該施予醫藥才能治病,而臣下體察民生疾苦,因而廣施粥飯扶貧濟弱,使百姓咸獲安樂、歸附於我。’於是,國王宣告:‘以後只要是民生所需,都要盡力關照協助,不必再來問我了!’

  日後國王壽終,投生到天上,成為天妙王。天上壽盡,又下生人間做轉輪聖王,所到之處都有七寶隨行,侍從前後擁護。如今又投生到天上,成為天王太子這一都是由於當時自己能嚴持凈戒,又能慈悲救濟一切眾生,才能得到這種福報。只要我們能奉行佛陀教誡,端正身心言行都能夠獲得這麼殊勝福報。”

  佛陀勸勉辟羅太子:“人的所作所為,如‘影之隨身,響之應聲’,有因必有果,報應不爽呀!”辟羅太子聞佛開示歡喜作禮而去

  典故摘自:《佛說天王太子羅經

省思: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凡夫追名逐利,不識因果,不明罪福,故佛陀說這樣的行為是“枉功勞形”。所謂“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佛弟子知因識果,故能從因地上斷惡修善、趨吉避凶,古德雲:“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誠然,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經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在修善、利他中捨去我執、法執,如是修而無修,行而無行,一切無著,則是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庄嚴菩提之道成就真正自在如意生命風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