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對一個修行人來講,在哪兒修行都是一樣的

 

師父慈悲開示第一個問題:一個修行人,如果說在哪兒修都一樣,這種知見想法對嗎?

妙祥法師答:「對一個修行人來講,在哪兒修行都是一樣的。」這句話應該是正確的。為什麼說它正確?因為在哪兒你都得修。天下修行平等的,我們遇到什麼條件就在什麼條件下修,要腳踏實地的修。有一寸土地我在一寸土地也能修;在十里地范圍我也能修;就是一微塵也能法輪。在地上我也能修,在虛空也能修,在土房裡也能修,在大樓里也能修。不管在什麼地方不被外境所轉,都應該修行這就對了。

但是有一種人說「在哪兒修都是一樣」,他並不看在「修」,他是看在哪裡能滿自己的願,他就在哪「修」。一天要小食、吃的、單費,還要攢個幾十萬,要買一個高檔車,還要蓋座樓房,還要有多少侍奉他的人,還要名聲等等。他認為這才是他的修行地方他不是要修,他要享受。所以說,這種知見就是錯誤的。

還有的人說:「在哪兒修都是一樣。」他是為了掩蓋自己,想找個享受的地方說是「在哪兒修都是一樣」,他就想在好地方修,就不想苦修,就不想按戒律去修。

所以說,我們一個修行人應該有什麼條件修什麼條件,今天下雨,我就修個下雨;今天下雪,我就修個下雪。下雪我去打掃雪,下雨我去鋪道,我為大眾服務;不下雨我有不下雨的修法,我打掃院子。這才是修。條件對我們來講只是一個助道因緣,我們利用任何的條件都能修行。今天蓋房子,我利用蓋房子修行;今天坐下誦經,我又利用坐下誦經修行。心一直在道,不讓它散亂,不要打妄想,所以說,在哪兒修都是一樣。

如果做不到,我們就選擇善法來修。哪個符合戒律就在哪兒修;哪個符合佛法就在哪兒修;哪有知識我就上哪兒修,應該是這樣的。只要是修,都是一樣的。但是作為我們來講,首先是心要老實環境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末法時期,我們一定要注重戒律。有戒律我們就去修,沒有戒律就離開。《沙彌戒》不是講嗎:「有法無食這叫苦住,有法有食叫樂住,無法有食懺謝而去,無法無食不辭而去。」這是戒律所規定的。所以說,我們都要戒律而住,依法而住,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確實不持戒你就是再好的條件我也不住;如果有法,再苦我也要住;有法有食那就好了,那叫樂住。這個我們應該清楚。

第二個問題:「在哪兒修都一樣」,這句話是對什麼樣的修行人可以講?

妙祥法師答:「在哪兒修都一樣」,對任何人都可以這麼講。關鍵是「在哪兒修」的這個「修」,你到底是修還是不修?你得看你這個。有的人說:「我要閉關。」你閉關是幹什麼?有人說:「我閉關我想誦《大藏經》。」你這閉關就不要閉了,你在外面誦是一樣的。如果你閉關是為了剋期取證,精勤修道,真要下功夫,要剋期取證的,這樣你閉關很好。有的是閉關圖以清閑,有飯給送到口裡也不用出去,還有人給看著名聲還很大,這樣你就不要閉了。如果你是為了好好地修行,要精進行道,一定要突破;或是雖然做不到,但我要努力,有正知正見,這樣的可以閉關修行

所以說,在哪兒修都一樣,這句話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走道也能修,睡覺也要修,吃飯也要修,幹活也要修,處處都要修。對什麼樣的修行人可以講呢?對所有修行人都必須這麼講。在哪都要修,但是不是讓你上外面找個地方都可以修,是要你當下就在這修,你別錯會意思。有的說:「在哪兒都能修。師父,我到那兒不也可以修嗎?」你一動念就不修行了,你已經離開了修行,因為能修的地方你不修,還說到哪兒都能修。這句話就是找客觀理由了,這已經不正確了,心已經不真實,往往拿這句話借口。有時候甚至毀掉戒律去適應自己,然後還拿這句話做他的遮羞布,那就不對了。                                                                                                 (本文轉載於溯源網站二〇〇五年正月為寶林寺尼眾開示中第十七個問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