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如何正確面對死亡?

  問:如何正確面對死亡?


  慈誠羅珠堪布答:死亡對我每個人是個沉重的話題。每個人不願意麵對死亡,但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死亡。大家都對死亡很恐慌害怕,因為不了解死亡。不知道死了以後我存在還是不存在,如果存在又是什麼狀況。了解之後可以排除對死亡的兩種極端的做法。一種是有人對死亡非常恐懼,但是什麼都不做。大家對死亡很迷茫,唯一就是到宗教去了解,除了佛法以外,其他對死亡的解讀是很難的。
  對死亡有正確的了解之後,再去考慮如何面對。對死亡過度恐慌,是一種極端。如果能較好地掌握方法,死亡也不是極端。另外一種極端,就是把死亡不當回事,自己覺得沒有什麼可怕的,不怕死亡。其實這是一個虛妄情緒,真正面對的時候,沒有不怕的。如果說不怕死亡,因為他骨子裡認為死亡離自己還有距離,所以感覺不到恐懼。如果要面對,就感覺得到恐懼就像小孩不懂火,去接觸,這是因為不了解。有些人說不害怕死亡,是因為他不懂死亡。生死佛法人生觀中的一部分,對死亡的正確解讀唯一在佛學中能找到。
  一種人為人死了以後一切都結束了,既然生命都不存在,沒有什麼害怕,反正沒有人感受痛苦,活著的時候想幹嘛幹嘛。另外一種就是太消極了,因為自己的身體是最珍貴的,但是說沒有就沒有了,一個好好的人瞬間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從此以後就消失了,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很恐慌。學佛人要中道,既不要對死亡太恐慌也不無所謂。比如這一生得點小病或兩三天吃不到飯,很多人都有所謂,那麼對生死這么大的事怎麼能無所謂呢?
  過去的修行人,上等的非常喜歡死亡。道歌中說:死亡非死亡,瑜伽者成小佛。對修行人來說,死亡不修普通人那麼恐慌。經歷一次死亡後,瑜伽者的修行不一定成佛但是境界一定會提高。中等的修行人不害怕死亡,不拒絕。因為他中有數,有一定把握,知道怎麼樣去面對。下等的修行人對死亡沒有後悔,無論修行有多少進步或成果,但是已經儘力了,一生也沒有造很多的惡業,所以不會後悔學佛人對死亡不能恐慌害怕。這個不恐慌是一個理性的不害怕,不是根本不知道,感覺不到害怕屠宰場動物馬上要被殺了還不知道,還在互相打鬥,這是一種愚蠢。
  面對死亡,全世界最好的書籍是《西藏度亡經》,但是需要灌頂。對死亡的定義,簡單地講,是周期性的一個生命現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佛教死了以後還要投胎,生了以後還要死,所以死亡是一個周期性的現象,我們的生命永遠都不會結束的。成佛以後還是有生命的,只要能修行,我們的生命會越來越好的。墮地獄也有生命,去哪裡都有生命,我們的生命不會結束。死亡、投胎,都是生命的一種現象而已。
  生命周期有三種:第一種,當我們還不是眾生的時候,我們還沒有形成個體,宇宙大爆炸瞬間的時候,還沒有形成生命,這個階段光明如來藏,佛性在這個當中,出現生命能力是存在的,但還不是身體的形狀,然後逐漸成熟生命誕生。第一個瞬間,從如來光明中出現,還只是一個生命而已,然後快速成長,我們對生命產生執著,立即形成八識當中的阿賴耶識,就是最低的意識。立即產生執著,形成第七識末那識。有了執著就形成生命的個體,有眼耳鼻舌身,比較粗大的感知也誕生了,形成人的身體還有精神,誕生成長的過程都是這樣。最後消失毀滅的過程也是這樣的,這是死。
  從剛剛誕生生命,到成佛,就是回到最原始的狀況,回到原來的出發點,這個才是真正的自然山河大地是有因有緣的,不是真正的自然禪宗的明心見性才是自然。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周期。中等的周期是一個人的一生。從死亡,然後中陰身,投生,生活,最後又回到死亡,根本沒有結束什麼東西,立即下一周期就要開始了。還有最短的周期,在二十小時當中完成。睡眠比較好的人,睡著之後進入深度睡眠,沒有做夢,失去了所有的知覺。我們的生命是存在的,意識也是存在的,但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感知不存在了,沒有思維,這個中間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其實這個也是死亡,可是我們不叫死亡,叫睡著。其實這三種周期是一樣的道理。是生命現象不是本質的問題,本質上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是現象發生變化。
  死亡的定義是什麼?西方的死亡學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標準,絕大多數說的死亡就是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循環停止,沒有脈搏、瞳孔放大等等,但是這些都有了,過十幾二十小時,有的人又活過來了。所以沒有一標準定義。人進入昏迷的狀態這個時候人沒有痛苦就像我們深度睡眠時,除了會夢的修法的修行人發生了什麼根本不知道。比如得了非常痛苦的病,死了以後,所有的痛苦立刻都停止了。人還沒有死,人的意識是逐漸停止的。首先是感官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這是要死的時候發生的。熟悉的人身邊,卻看不清;在耳邊很大聲說話,但是好像是很遠很遠地方聲音,或者只聽見聲音,卻聽不懂意思,這是眼耳鼻舌身開始停止。死亡是意識短暫停止工作意識有比較代表性的八十個念頭,屬於貪嗔痴的念頭一步一步地停止。一個有訓練的人就會感知到,每個不同的停止,整個過程都是清清楚楚的,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得過灌頂就可以學習掌握得很清楚。這個時候人是昏迷了,所以佛教講至少三天以內不能火葬。(藏傳佛教傳統,如果人死了立刻火化,是有殺生罪過。——上師在本次開示後的答疑中提及)第二個階段就進入中陰身,人從昏迷中醒來,看得自己的屍體親戚朋友也有神通,知道人家心裡在想什麼,但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中陰身一般最多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就投生了。我們最怕的不是死亡,死亡沒什麼可怕的,再痛苦痛苦,反正有痛苦的時候都是活著的,死亡的時候所有痛苦都結束了。最可怕的是投生,投生到什麼地方這才可怕。如果墮地獄餓鬼畜生,怎麼辦?
  密法的氣脈明點用一種強制性的手段把所有的雜念斷掉,我們深度睡眠的時候也停止了,死亡的時候雜念也停止了,修禪定也達到這樣的狀態。這個離證悟非常近,再邁一步就達到證悟。死亡的時候,這些所有的東西就停止了,所有染心停止了,只有凈心。但是沒有修行的人根本不知道,就像深度睡眠一樣。死亡的時候也是這樣。修行人對整個過程清清楚楚,中間如來藏顯現,立即就證悟了。我們卻什麼都沒有感覺
  人死了根本就不是一個結束。比如深度睡眠也沒有知覺,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又開始做夢,然後醒來又開始生活。人死了也是這樣,又開始中陰身,再去投胎,這跟我們從夢中醒來回到現實生活,是一樣的。投生要跟隨自己的業力,這時候真的很可怕,所以現在要積累資糧,要修行
  死亡沒有什麼恐懼的,但是也不是不需要做准備。
  修密宗生起次第的三個(禪定階段:首先修空性,進入法界。第二個禪定是在空性當中修慈悲心。第三個禪定,真正地觀想菩薩平時五加行的金剛薩埵沒有這個步驟)。(生起次第)比如先觀想觀世音菩薩種子咒(舍字),然後這個種子咒又變成法器法器發光,最後變成觀世音菩薩觀想完了,觀世音菩薩又融入我們自性當中,最後消失。這個針對著生命過程第一個修空性,因為人死了之後第一個就進入無念的狀態,為了直接清凈這個狀態,就修空性。然後要面對中陰身,就對所有眾生慈悲心。之後要投生,比如人的身體是逐漸形成,觀想觀世音菩薩身體,人懷胎十月後出生,與此相對應。就像錯了東西,用橡皮擦掉,我們這樣觀想就是橡皮擦掉。最後觀世音菩薩消失,就是為了清凈死了以後的毀滅(狀態)。密法就是針對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所以修起來快。接受灌頂並修完五加行,然後可以聽這些修法,可以進一步了解死亡以後會發生什麼。
  正確地了解並面對死亡對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