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june/e5d0bd9af1349f9c0d1953e17cbce3b0.jpg" border="0" height="484" hspace="0" vspace="0" width="600" />
問:「一向專念的要件為何?一心專念與一向專念之異同?」
答:一心跟一向意思非常接近,但是它也有不同的地方。「一心」是什麼?沒有二念,這叫一心,我們叫專心。沒有夾雜,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就是凈念,一心是凈念。「一向」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方向就定在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就是要想見阿彌陀佛,這是一個方向。所以它很接近,但是意思也有差別。由此可知,一向容易,一心難,一個方向容易。一向,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但是一心是功夫,初學的人還不容易達到。
問:「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之關系如何?及其個別之功用何在?大小本,為同部之經典,何以標示要求為不同,旨趣何在?」
答:這是過去曾經有人提起。有一些學佛的同修,看到《彌陀經》上要求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他不敢念佛了。為什麼不敢念?他說這個要求太高,我一生做不到,去學別的法門去了,這少數人。大多數的人讀到一心不亂也不求深解,他還能老實念佛,那就很可貴。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我們要曉得,我們現在採取的《阿彌陀經》,都是用羅什大師的譯本,羅什大師是意譯,不是直譯。而《彌陀經》梵文本,原本裡面是什麼意思?原文裡面的意思是一向專念,不是一心不亂,這個諸位看玄奘大師的譯本,你就了解;玄奘大師是按照梵文經本的句子翻譯的,不是意譯的。玄奘法師的譯本跟《無量壽經》講的這個本子意思相同,叫人讀了之後不會懷疑。羅什大師有沒有翻錯?如果要翻錯的話,玄奘大師在那個時候一定會把它提出來。既然玄奘大師看羅什的譯本沒有話說,那當然就完全同意,他並沒有翻錯。
何況玄奘大師的學生,傳法的學生,繼承他的學生窺基大師,中國法相宗的初祖。法相、唯識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中國翻成中文,但是並沒有在自己手上成一個宗派,而在他學生、他徒弟才形成一個宗派,所以他不是法相宗的初祖,窺基是法相宗的初祖。窺基大師給《阿彌陀經》作一個註解,沒有用玄奘的本子,採用羅什大師的本子,這個註解叫《阿彌陀經通贊疏》,就是窺基大師作的。由此可知,師徒對於羅什大師翻譯的是肯定的,決定沒有翻錯。
經文里頭有這個意思,文字不是這樣,羅什大師就翻作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我們知道很難得到,為什麼說它沒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亂。我們功夫沒到,沒到不要緊,佛力加持,所以他的說法就沒錯。諸位要曉得,我們念佛到往生的時候功夫加一倍,佛來接引你的時候,第一個是佛光注照,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提升一倍。我們是功夫成片,一接觸佛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把我們提到事一心。事一心功夫淺的,實在講,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餘土,都是屬於事一心不亂;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淺的,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這樣說起來,羅什大師他所講的並沒有錯。了解這個意思,我們就曉得各種譯本的義趣都是相同的。
問:「奉行精進十念法的功行,與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應該怎麼解釋法?」
答:十念法是不得已的,是對於現代生活工作非常忙碌之人,而說的一個方便法。方便法養成了習慣,就有很大的作用。一心不亂跟一向專念,這是看你功行的淺深,再淺也是一向專念,與一向專念決定相應。我這個精要十念法十句佛號,只是一分鐘的時間,我這一分鐘的心,決定向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一句接一句,十句,這真的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時間久了,功夫深了,就入一心,一心是功夫。
答:我們宣導的重點要在一向專念,一心不亂是功夫。我們勉勵大家往這個目標趨近,但是入門決定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