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渡法師:為什麼要遵循戒法?

居士問:為什麼要遵循戒法?

智渡法師答:戒法者,一切防護性的語言、規范。即各位所在地的國家法律、法規、條例地方性政策、規矩、禮義和承諾等等。從「人」字上說,這是一位好公民條件在此基礎上,作為佛弟子,在「規矩、禮義和承諾」中體現為佛教戒律,包括三皈依戒、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沙彌尼戒、正學女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以及菩薩戒等等;其它組織團體,也或多或少地有它們得以成立為組織團體時即已立下的對社會、對歷史、對公眾和成員的規矩、禮義和承諾。

世間法上說,有了戒法,人們才能判別善惡、了知對錯。戒法清凈,也是任何個體或團體的立身、立足之本。作為公民,首先要不觸犯法律,尤其是一個國家的憲法和刑法。比如,人要相互珍重生命,如若殺人,必定受到法律的懲罰;也要珍重社會條例和約定,如紅綠燈。作為有緣在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國中得到人身機會有一事讓學人深感慚愧,那是在香港一不留神闖了紅燈的事……壞習慣不易改,好習慣不容易形成啊!不易改能改,方是勇者行為,才有改變境遇的可能,要做事業,也必須戒法清凈,要依法開業,政府禁止的行業不能去做,違反道德、禮儀的行當不要去做;開業前要辦好開業經營的相關審批手續,不可擅自經營等等。戒法越清凈,來之於違禁方面的障礙就會越少,事業也就有可能更加久遠、更加廣大。

在戒法面前人分三種一是主動學習了解戒法之人,二是被動聞知戒法之人三是厭逆無知之人。在戒法之中,人有三品上品者不造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得遇良師教受三歸五戒等戒法禮儀,為佛弟子者,或能出家沙彌十戒、或更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從授受戒法、清凈護持無所毀犯,則名上品持戒之人。這樣的人世間事業易得成就修行止觀必證佛果

中品者授受戒法後,雖然不犯重戒重罪,於諸輕戒多所毀損,但能如法懺悔下品者學習了解戒法後,不加重視、不能堅心護持輕重戒法,多所毀犯,且不知如法懺悔

因此,經上說有二種健人:一者不作諸惡,二者作已能悔。健人者,強健之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