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一上師:如何誦咒、誦咒的真實含義、怎麼誦才能相應

  :如何誦咒?誦咒的真實含義?怎麼誦才能相應?

  滿一上師:我把這幾個念咒的問題結合說一下,這個咒語是佛菩薩的心裡真實語,他這個真實的語與宇宙是一不是二,無二無別的,因為這個咒語要究竟上說,它就法界法身佛的一個真實語,咒語具無量的力量,一般我們能相應就可以得到他對我們的加持。這個誦咒最重要有幾個,我看他提這個怎麼誦?有什麼密義?我先說怎麼誦,既然是佛的秘密真實語,要誦要想作用必須相應,什麼叫相應呢?相應就是一致,一樣樣。要想一樣樣就得清凈,自己不清凈,這個誦咒就跟他相應不了。什麼叫清凈呢?像我誦著咒,我想著這個花真好看,然後「嗡嘛尼唄咪吽」「嗡嘛尼唄咪吽」······「嗡阿吽」「嗡阿吽」······ 這就是心裡不清凈我有別的念頭也不清凈。只要相應,任何咒他是威力無比,相應了他威力無比,就怕不清凈不凈所以他不靈。因為法界佛的力量無所不能,具足神通具足本事,具足力量具足能量,但是怎麼才能用呢?只有相應才能夠用,不相應不行。就比方我們這個電燈泡是220v的電壓,那必須220v才行要用380v就燒了,要110v的它不亮,那你必須給他220v電壓。手機11個號撥通撥對它才靈,你給觀音菩薩打電話,手機號撥不通,你喊半天他聽不見,打通了,「噢,你是觀音我是xxx,我現在這腳疼想讓你治治。」他一看你虔誠,又真信他,既然打通電話就真信了嘛,「好了知道了。」一下子就好了。)你不撥通電話,不一致,那你就治不了,清凈非常重要。所以在念咒的時候,不思過去,不思未來不分別當下,只念此咒,這是相應的一個方法,要清凈

  怎麼達到相應呢?這個心是不好管的呀,你坐那,不想「想」,不是這樣,人是什麼最難管?心最難管,他不聽你的話。孩子你不讓他幹什麼,他幹什麼你可以打他一巴掌,這個心不行,摸不著,打不著,你生氣沒用,他更不聽你的了,這個心不好管。那有一個管法,常言道:「無事生非」,我給他找點事,他就不跑了。怎麼找事呢?常說「觀」「想」,觀和想,這就是竅訣。凈土法門有的只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知道一句佛號就行了,准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從究竟意義上說,我們本師對眾生這就是個方便妄語,假設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從空性上說,它是不存在的。然後,他的目的是你想著這個極樂世界,攝住心,達到空性,達到解脫這是真實用意。我們佛呀,對眾生真是盡到心了!你就分別它就是「有」,那你沒有達到佛說標準目的就能一致。所以為了你清凈凈土法門西方極樂世界專門寫了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前邊還加個字,大家知道什麼字嗎?是觀字,《觀無量壽經》,就是「觀」住這個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多麼莊嚴,觀住它,想住它,一想,一觀,好了孩子的事忘了,倒霉的事也記不起來了,這不就靜了?這不就清凈了?這就跟佛相應了。還有觀佛的咒語,觀佛的金身,那觀著佛的眼睛:「哎呦,真慈悲!」觀住佛的面容:「啊,好莊嚴!」觀住衣服:「哎呦,真漂亮!」那你就不想亂七八糟的,這就清凈了。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法脈修法,我帶大家修也好,我們法本也好,都是讓大家觀修,我們這個法門要求修法是「觀」修,不是念誦修。念誦修是對那些字都不認識或者是拿著字典剛認識字兒,這些人去修,這些人一般都是,像藏區特別虔誠生下來他心裡認為佛是當然的,菩薩是絕對存在的,他沒有任何懷疑,沒有分別的時候,他誦著誦著他就去了。我們這些漢人,我們這些西方人他們以實為真,實際檢驗他才信,特別是高學歷,大學以上水平,像他們學那麼多知識,你讓他完全真信,太難了!那他這個分別心怎麼辦呢?要攝住他的心就得讓他「觀」修,「觀」,觀修就是要攝心,所以我就提倡,我那個法本出來以後,你們修的時候啊,買個 mp3,自己念自己錄,錄一定要念慢一點兒,怕你觀想的時候跟不上,最後熟了以後再說,先念慢點兒。打坐的時候還誰也不影響,在床上沒佛像都沒關系恭敬想:對面是個壇城,往那兒一坐,耳機子一塞,就聽:「現在是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聽著他說皈依,「我一皈依佛,一定依靠佛。」你就想這個;觀空,你就念念咒,慢慢觀空;那發心你就開始發心,我如何如何,用你的土話,也不用念那個文言文那麼順溜那麼和撤,那麼押韻,你就心裡說:「哎呀,看來什麼都是其他東西湊到一塊兒才有的。這就緣起。」那你就按這么想就行了,最後什麼東西跑了,就是空的,這就是空性。你就跟著念的這個詞兒去觀,觀、觀、觀······好了,那你就融進去了,想有雜念都沒有雜念了,清清靜靜,這就是你念這個咒馬上見效,因為佛菩薩就是你,你就是佛菩薩。佛菩薩是你的時候,你不會難受,也不會疼;你有麻煩,有倒霉的時候,那佛菩薩肯定,他不要說,就用手撥拉一下,他那個眼睛,或者眼一眨,想一下就沒了,所以這就是相應。所以這個持咒的時候,清凈、相應最為重要。還有你修是為什麼,就是加上發心,這個誦咒要相應、觀修、觀想凈土法門有的大德還說:「就念一句就行了。什麼都不用管了,就解決了。」那《觀無量壽經他就扔到一邊兒去了都是佛說的他怎麼就不講了?這是斷章取義,影響了我們的修行。《觀無量壽經》觀著念,觀像、觀咒,觀著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