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世法、佛法,眾生跟佛,無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

  問:「老法師,您常常勸我們放下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我很明白,也很努力去學著做。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誘惑,既然已發心要求生西方,那就要厭離娑婆。但是老法師,我是一個很直率的人,心裡想什麼都會表露在外面,我對吃喝玩樂已沒有什麼興趣,也很淡泊名利。但我畢竟還在社會工作,接觸的人大多數喜歡名利,把吃當作一種享受,而對我的吃長素和知足常樂當作是不會享受、不夠積極,還說我太早修行了。其實,我並不在意也不會動搖,只是為難於不知如何去勸服他們。因為我只是作學子,還在學習中,我目前只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用來改造自己和勸一些有緣人學佛師父說『為人演說』,我應當怎樣表演給人看?應當怎樣引導人修行?在這個五濁惡世修行,真覺得有些像逆水行舟,覺得有一些孤立難行。為了怕被污染,我盡量避開吵鬧人群,盡量爭取時間薰習佛法或做義工平常也很少說話,除了要開導人和工作上的需要是例外。如果有人說我怪,我會不會破壞修行人形象?還有,我對六塵的『法』不太了解,可否為我解釋?謝謝老法師開示。我是個英校生,華文寫得不好,請多原諒。」

  答:這一番話的意思都很好,看法都非常正確,一直堅持下去,我相信你會成就。在現代這個社會要真正修行,像你這些遭遇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我學佛二十六歲,我的長官、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於老師罵我:「你怎麼迷信,還迷到這個程度!肉也不吃了,這么消極。」他們都罵我,我聽了之後,我只是苦笑來回答他們。為什麼?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後,再遇到這些老朋友,他們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了,曉得就遲了,來不及了。年歲老了,他們退休了,我就發現,兩年不見面就像二十年沒見面了,他們的樣子一下就衰老了。

  我們在佛法里懂得這個道理工作的時候他忘記他衰老了,所以整個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一到退休之後沒有工作了,天天想「我老了」,天天想老,很快就老了。老了怎麼樣?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醫院,天天找醫生,於是一身的病痛來了。一看到我,我沒有老,我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非常的羨慕,我用時間來答覆他,用行動來答覆他。你說你積極,你的積極是吃喝玩樂的積極。我也很積極,我天天在研究經教和念佛我不在你之下,我也是在積極。我們積極的內容不一樣,那個後果當然就不相同。我的積極是智慧增長,你的積極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我們兩個正好對比。在年輕的時候對比不強烈,時間愈長,對比就愈強烈,非常鮮明。所以這些人見到我,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羨慕。這就是表演給眾生看,所以這是需要時間

  你現在年輕好好的努力做,不要被污染。他們這些人要問的話,你說:「過三十年之後,我們比一比就曉得,你就明白到底是我做對了,還是你做對了。」我們的形象正確的,絕對沒有破壞修行形象,一定要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六塵裡面是說我們六根起用的對象,我們眼所見的都叫「色」,所以這個字的意思非常廣泛,只要你眼睛睜開,你所見到的都用這一個字代表耳根作用對象都叫「聲」,所以六根對六塵就是對這六種境界。意根對法塵,「意」是什麼?意是念頭念頭所念的對象都叫法塵。法塵與前面五塵的眼耳鼻舌身所對的有沒有關聯?有,五塵落謝影子就叫做法塵,所以法塵的境界太廣太廣了。我們眼睛看到的,看到之後你心裡還落著印象,你還在那裡想,那個塵就叫做法塵。耳朵聽到的,譬如你去電影,離開電影場了,電影裡面那些畫面還在你心裡活動;你聽音樂,你已經離開音樂廳了,回到家裡走在路上,你還想到那個韻律,那些都叫法塵。除了我們眼耳鼻舌身所對的這五種對象之外,心裡頭所攀緣的也統統叫法塵,像夢中境界,定中的境界,也全是法塵。

  為什麼叫「塵」?塵是污染。譬如這張桌子,三天不擦它就有灰塵,就臟了。佛說這些東西,就跟灰塵一樣染污心性,所以稱為塵。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對外面六種境界清清楚楚又不被污染,這就成功了,我們修行就修這個東西。無量無邊的法門方法不一樣,門徑不一樣,目標目的完全相同,就是修清凈心,不被污染。你能不被污染,「定」成就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慧」成就了;定慧等學。如果一被污染了,定、慧都沒有了,那就煩惱習氣。大經里佛常說:「煩惱菩提」,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心地清凈煩惱就轉變成菩提;心地被污染,菩提就變成煩惱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涅盤也是一不是二。覺悟了,生死就變成涅盤;迷惑了,涅盤就變成生死。所以世法、佛法眾生跟佛,無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學佛答問  (第七十四集)  2001/5/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74

  同修問:「老法師,您常常勸我們放下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我很明白,也很努力去學著做。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誘惑,既然已發心要求生西方,那就要厭離娑婆。但是老法師,我是一個很直率的人,心裡想什麼都會表露在外面,我對吃喝玩樂已沒有什麼興趣,也很淡泊名利。但我畢竟還在社會工作,接觸的人大多數喜歡名利,把吃當作一種享受,而對我的吃長素和知足常樂當作是不會享受、不夠積極,還說我太早修行了。其實,我並不在意也不會動搖,只是為難於不知如何去勸服他們。因為我只是作學子,還在學習中,我目前只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用來改造自己和勸一些有緣人學佛師父說『為人演說』,我應當怎樣表演給人看?應當怎樣引導人修行?在這個五濁惡世修行,真覺得有些像逆水行舟,覺得有一些孤立難行。為了怕被污染,我盡量避開吵鬧人群,盡量爭取時間薰習佛法或做義工平常也很少說話,除了要開導人和工作上的需要是例外。如果有人說我怪,我會不會破壞修行人形象?還有,我對六塵的『法』不太了解,可否為我解釋?謝謝老法師開示。我是個英校生,華文寫得不好,請多原諒。」

  答:這一番話的意思都很好,看法都非常正確,一直堅持下去,我相信你會成就。在現代這個社會要真正修行,像你這些遭遇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我學佛二十六歲,我的長官、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於老師罵我:「你怎麼迷信,還迷到這個程度!肉也不吃了,這么消極。」他們都罵我,我聽了之後,我只是苦笑來回答他們。為什麼?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後,再遇到這些老朋友,他們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了,曉得就遲了,來不及了。年歲老了,他們退休了,我就發現,兩年不見面就像二十年沒見面了,他們的樣子一下就衰老了。

  我們在佛法里懂得這個道理工作的時候他忘記他衰老了,所以整個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一到退休之後沒有工作了,天天想「我老了」,天天想老,很快就老了。老了怎麼樣?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醫院,天天找醫生,於是一身的病痛來了。一看到我,我沒有老,我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非常的羨慕,我用時間來答覆他,用行動來答覆他。你說你積極,你的積極是吃喝玩樂的積極。我也很積極,我天天在研究經教和念佛我不在你之下,我也是在積極。我們積極的內容不一樣,那個後果當然就不相同。我的積極是智慧增長,你的積極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我們兩個正好對比。在年輕的時候對比不強烈,時間愈長,對比就愈強烈,非常鮮明。所以這些人見到我,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羨慕。這就是表演給眾生看,所以這是需要時間

  你現在年輕好好的努力做,不要被污染。他們這些人要問的話,你說:「過三十年之後,我們比一比就曉得,你就明白到底是我做對了,還是你做對了。」我們的形象正確的,絕對沒有破壞修行形象,一定要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六塵裡面是說我們六根起用的對象,我們眼所見的都叫「色」,所以這個字的意思非常廣泛,只要你眼睛睜開,你所見到的都用這一個字代表耳根作用對象都叫「聲」,所以六根對六塵就是對這六種境界。意根對法塵,「意」是什麼?意是念頭念頭所念的對象都叫法塵。法塵與前面五塵的眼耳鼻舌身所對的有沒有關聯?有,五塵落謝影子就叫做法塵,所以法塵的境界太廣太廣了。我們眼睛看到的,看到之後你心裡還落著印象,你還在那裡想,那個塵就叫做法塵。耳朵聽到的,譬如你去電影,離開電影場了,電影裡面那些畫面還在你心裡活動;你聽音樂,你已經離開音樂廳了,回到家裡走在路上,你還想到那個韻律,那些都叫法塵。除了我們眼耳鼻舌身所對的這五種對象之外,心裡頭所攀緣的也統統叫法塵,像夢中境界,定中的境界,也全是法塵。

  為什麼叫「塵」?塵是污染。譬如這張桌子,三天不擦它就有灰塵,就臟了。佛說這些東西,就跟灰塵一樣染污心性,所以稱為塵。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對外面六種境界清清楚楚又不被污染,這就成功了,我們修行就修這個東西。無量無邊的法門方法不一樣,門徑不一樣,目標目的完全相同,就是修清凈心,不被污染。你能不被污染,「定」成就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慧」成就了;定慧等學。如果一被污染了,定、慧都沒有了,那就煩惱習氣。大經里佛常說:「煩惱菩提」,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心地清凈煩惱就轉變成菩提;心地被污染,菩提就變成煩惱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涅盤也是一不是二。覺悟了,生死就變成涅盤;迷惑了,涅盤就變成生死。所以世法、佛法眾生跟佛,無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學佛答問  (第七十四集)  2001/5/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74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