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友:法師,對於家庭、工作、待人、處物,應該以何智慧指導?
學誠法師:多看他人的長處,常思自己的不足,則開萬善之門;懂得體會他人的付出,常懷感恩之心,則是快樂之源。待人處事,不要只看眼前,多思考前因,多想想未來。
2、網友:師父,請您講講與人相處中應如何去說話,持什麼原則?
學誠法師:以利他為原則,該多說就多說,該少說就少說,該贊嘆就贊嘆,該批評就批評。
3、網友:請問我們如何做到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如果那樣豈不是活在相對的真空裡面?別人的偏見也會造成即使主動去幫助別人,別人也不領情甚至不願意你來幫她!望法師指點迷津!
學誠法師:並非完全不理會別人的看法,而是不因別人的看法而起煩惱。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把握好自己的「道」,故先尋求自己立身行事的方向和標準非常重要。
學誠法師:慈悲與智慧並重,才能做到內心清凈又堅定。先要多結交善友,在善法的環境中不斷增長悲智。
5、網友:請教大師,如果因為執著而傷害到一些人,放下執著又將會傷害到另一些人時,該怎麼辦?
6、網友:如何才能既堅持自我,又能讓他人理解自己,大家都和睦開心呢?感恩法師!
學誠法師:「君子和而不同」。和睦,不一定要相同,既不必要求自己與他人一致,也不必強求他人的認同。
學誠法師:怕得罪別人的心態,還是以保護自我為出發點。要有真正利人的心,再以智慧抉擇說話的方法、時機。
8、網友:師父好,在和人相處的時候,自己容易受到他人個性的影響,難以自然的表現自己,無論是想法、說話方式都會有被他人約束的痕跡,應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重點不在於是否能充分表達自我,而在於能否從中學習到他人的優點,自己的言談是否能利益到對方。
9、網友:我努力的改變自己,改掉缺點,可是同學之間仍然存在些猜疑、不滿,我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我們無論怎麼做,都不可能使所有人滿意,不必把他人的情緒當作自己行事的標準,只要把握好自己做事的動機,盡心儘力去做了,便無愧於心。
10、網友:大師,人怎樣做才算是通情答理?弟子很疑惑,無論干什麼都不能讓大家滿意。
學誠法師:首先去了解一下大家不滿意的原因,看看是否自己有考慮不周之處;其次,一個人做事,無論如何也很難令所有人都滿意,只要自己盡心儘力就好。
11、網友:請教法師,「總想讓人喜歡」有什麼不對嗎?我總是希望被周圍的人喜歡,而且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學誠法師:總想讓人喜歡,就等於把快樂的鑰匙交到別人手裡,人就難以自主了。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很多人痛苦的原因。
12、網友:請教師父,如何讓心軟化?如何正確使用心裡的明鏡改善自己度化親人?感恩師父!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心中的明鏡,是來照自己的,而不是照別人的。律己嚴,待人寬,乃為人之道。
13、網友:法師,若是對方不懷同情心,總是懷著高下心,如何與他相處呢?
學誠法師:若能放平自己,外在便無高下。高下本身就是比較出來的,你的心平了,對方和誰比呢?真正的修行,不是要改變他人,而是要改變自己。
14、網友:法師,一般我遇見不喜歡的人就不會跟他有任何交際,包括說話。當然我也不會說對方的壞話,但就是不願意理會他而已。這樣做是不是太差勁了?求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每個人都有缺點,也都有優點,但我們看待他人,往往只看到其中一面。對喜歡的人,只看到優點;對不喜歡的人,只看到缺點。然後,這種看法便成為了一個堅固的「標籤」,於是我們總是活在偏見、誤解、妄想之中。
15、網友:師父,佛教注重與人結緣,結善緣,可是我人緣不太好,該怎麼改善呢?
學誠法師:為人處世常換位思考,多為他人付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16、網友:法師,有時在和別人敘述事情的時候難免會涉及到他人的是非,這種口業該怎麼消除?
學誠法師:「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談論任何一件事情,先反省自己做了多少、做得如何,勿妄評他人是非;無益之事,少說為佳。若確有必要則反映事實,當懷自省、惕勵之心,放下對他人的輕視、評判之意,如實而言。
學誠法師:喜歡不喜歡,總是在變化。喜歡的可能變為不喜歡,不喜歡的也可以變為喜歡。無常的情緒,不足以作為行事的準則。
18、網友:法師,當做一件經常反復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時,會時常感到煩躁和不耐煩,不願意去做。可是為了達到目的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這時候很痛苦!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天天重複的事情,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做好重複的事情呢?請師父開導我,謝謝了!
學誠法師:覺得是被迫的,就會心生厭煩、抵觸;覺得是必須的,就會心甘情願地做。搞清楚自己行為的意義,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
19、網友:請教法師,每做一件事我最怕讓別人不高興。但每次想不讓任何一個人失望,全都顧及到時,往往最後都整得不高興,怎麼辦?
學誠法師:想讓每一個人滿意,就等於沒有標準,做事失去了主心骨。要明確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在此基礎上盡量用心去考慮他人的需求,使自他在當下和未來都能夠得到最大的成長。想取悅每一個人,其實是為了維護自己,並不是真正為對方著想,出發點就是煩惱,結果自然容易不好。
20、網友:師父,我遇事處事都想大家皆大歡喜,但過分顧及別人的想法,會讓我寸步難行因此錯過機會,這樣一來我會變得優柔寡斷,怎麼辦呢?
學誠法師:凡事能夠看到問題的本末、總別,是智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譬如拍照,在直升飛機上航拍,才能夠看到全貌,這就是高度的作用。過於在意別人的意見,實際上一直把自己困在問題的層面,困在細節之中,所以看不到出路。
21、網友:師父,弟子最近發覺自己很容易就對人對事斤斤計較,每到這時,即使重複對自己說「要放大心量」這個概念,也無濟於事。請問要想放大自己的心量,有什麼具體的方法?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代人著想、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試著做一個優秀的演員,扮演一下對方的角色,體會他的喜怒哀樂、思慮得失。
22、網友:師父,總說被小人算計,或者小人對我怎麼樣的人是不是自身也有過錯呢?是不是我對他好了,沒有心和心的對立了,所謂的小人就不是我的小人了呢?
學誠法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是賢與不賢皆能益我矣。倘見善不能隨喜修學,見惡輕慢毀侮,是善惡皆能損我矣。」若能時時反觀自心,一切逆境都能成為自己成長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