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今晚我誦地藏咒的時候,從頭皮開始麻,到胸,到小腹,到大腿,一路麻下來,是何原因?我是一直保持端身正坐的。
師:修行如登山沿途會有很多風景名勝,自然會有很多覺受,數之不清,不要執著覺受,繼續往既定的目標攀登。
師:一切善行當以地藏王菩薩勸導為主,孝敬父母以身作則開始,不要貪求外在一切所謂的表面善舉,以免被一些不良分子所騙。真修行不僅僅是在山上、寺廟、佛堂!日常生活一切時一切處都是真修人的道場!
弟子:我為什麼一讀地藏心咒地藏經總持咒就有點惡心頭暈,而讀金剛經就很心靜 以前我也是讀了很多遍地藏經的,也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
師:那個惡心,虛不受補,慢慢來。
弟子:不知為什麼,眼見,耳聽都會不自主地想到邪淫。弟子深知罪孽,該如何讓心不去亂想呢?
師:眼見耳聽都會不自主的想到邪淫?正淫有沒有?如果正淫也沒有,那就趁現在叩頭大拜,收斂精氣,多多誦經、禪坐,早日獲得菩提明點,時久了明點自然會沖出頭頂而得授記。如果正淫也有還有邪淫,就要反省自己,童年回憶自己得到的關愛是否太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納過去的不完美,才能寬恕感恩往昔的歲月,否則哪有機會讀誦般若經典而種下解脫的因?人是個情感動物,所謂的累、煩惱往往是自己的心靈慾望沒有得到安慰和滿足,國人情感壓抑封閉自己,要知道其實百分之一百的男性女性內心渴望的是擁抱、撫摸、輕吻的愛,國人嚴重缺乏皮膚式的安慰,所以邪淫泛濫而通過性交傳送,其實僅僅需要一個溫情擁抱、或者溫柔的鼓勵。其實這個愛僅僅只是溫暖的話語、眼神、擁抱而已,通過皮膚傳遞愛的能量,如果沒有,就要反思自己、強大自己,通過正能量學習,變成正的強大動力的能量放生、擁抱小動物、老人孤兒一切弱小。愛有很多種,簡單的皮膚式的愛、語言文字的愛、發大心菩提心的大愛,要從孤獨中思考、升華自己,而不是僅僅局限皮膚式的愛。童年記憶中缺乏父母愛的人長大後多是如同一匹孤獨的狼,要不領導一個群體幹得轟轟烈烈,要不會破壞一個地方遺臭萬年,強者皆從孤獨中成長壯大起來的,誦持般若的一切有緣人要感恩現有的一切、感恩創傷、感恩孤獨!勇敢面對內心深處的所謂污垢,才能有勇氣面對燦爛的光明!
弟子:弟子不孝,請求師父責罵。今天弟子生日,請師父喝酒。阿彌陀佛!
弟子:感謝師父啟發,常常有念一句,就覺得很安靜,恬美。甚至只想念這一句,一段。時間就不夠往下念了。請師父開示,是停在這句,靜靜體會,還是往下讀?
師:好現象,停在那裡靜靜體悟,這叫快誦除妄念,慢誦生禪悅,禪悅會突然從快誦無妄念中來到,初學者慢,中期快,後期常常又是慢誦,此慢不是前慢…
弟子:我有時一天念三遍金剛經,有時白天應酬多時兩天念一遍,自己意志力不夠,怎麼對治?
師:沒有拿起,怎麼放下?既然已經拿起,為何不知放下?多多誦代理佛心咒,代理佛功德已經說了很多。
師:妄念也是一種助道的緣,不去分別就是了,比如開車中,各種景點好似妄念,看一看,笑一笑就過去了,你愈執著景點,愈會影響開車的進度,修行亦如是。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亦不辨真實。
弟子:師父,我念地藏菩薩心咒時,呼吸調不順,只好在呼出後的那段時間里(沒有氣息)震動嘴唇無聲念咒,只有這樣感覺才能念的有點感覺。請師父指導!頂禮感恩師父!
師父我還有兩個問題:1,出哈音時觀想,老是卡在觀想煩惱轉為火焰的那個環節;2,另外我總感覺火焰噴出後,回到身邊有點違背物理規律…所以觀想不太起來,就直接觀想每出一個哈音,環繞身體的火焰就增大、變猛烈一些,師父這樣觀想是可以的嗎?
師:這些都講述過了,可能都沒有好好去反復體會,再說一下:(加入《每日背誦金剛經》群即可獲取全部學習資料)
一、 誦經持咒愈是功力高愈是不會出聲,凡夫俗子的聲是通過喉音喊出的,佛菩薩一切聖者的聲是內振出來的,中空的力量非常強大,好似比如原子彈中空原子核變的威力,從這方面可知空性力量不可思議。羅漢有四果,菩薩有十地,之所以有層次不同,其實是證得一份般若,就有一份空性的威力!從來沒有一個登地的菩薩不重視金剛般若和地藏經的!一經四咒妙難思議!
二、 代理佛專除世間八苦,長短兩心咒,長咒即是地藏經總持咒、超度心咒,超度誰呀?超度你自己的,最後啪的一聲是振開你的頂門,為了將來順利往生聖土打下基礎!短咒哈哈哈三音,是煩惱轉菩提的最殊勝法,煩惱轉到最後,就達到煩惱即菩提的層次了。
三、 默誦「嗡」,嗡音振動在頭部,同時縮肛提氣,嗡音會慢慢愈來愈長,提氣會慢慢愈來愈久,邊提氣也是邊閉氣,忍不住了就放鬆下來,雙肩放鬆全身放鬆,同時口吐「哈哈哈」三音,這三音或快或慢,均不得出聲令耳聞,同時觀想所有的八苦、所有的業障、所有的煩惱全都從哈哈哈三音中出來,化為洶湧智慧火環繞全身,如同密乘憤怒本尊洶洶大火纏繞,這就是煩惱轉菩提,煩惱轉化為智慧火的密意,再誦「微斯摩耶司哇哈"時已經自然達到禪悅狀態了,煩惱即菩提了。慢誦生禪悅,如果快誦此咒就不要執著於氣的轉換上,改為重觀想而非重呼吸了。或快或慢,或重呼吸或重觀想,均應機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