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今處於競爭的經濟市場社會,請問應如何教導年輕人工作與學佛?
答:學佛求的是什麼?學佛的目的何在?如果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你的問題就解決了。學佛是求究竟真實圓滿的智慧,世出世間一切事只有智慧能解決,離開智慧不能解決問題。學佛的目的何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有智慧,了解真相,才懂得如何追求市場經濟、追求財富。財富從何而來?你要是不知道原理,盲目的去追求是求不到的。佛經里有教導發財之道,像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國家,很多發大財的人,這是前世修因,這一世得的果報。天下沒有偶然之事,世出世法裡面絕對沒有投機取巧。機會主義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佛在一切經里所講的道理與因果,就可以全部推翻了。
今天一切人所希求的是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如果你能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學,這三者都能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年輕人要是真正了解佛法有這么多好處,自自然然就來學佛了。
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當時我就感到很遺憾,我學佛太晚了。這是緣,年輕時沒有人把佛法介紹給我,要是有人提早介紹給我,我今天學佛的成就就不一樣了。現在年輕人不能接受佛法,是受社會一般群眾的誤導,認為佛法是消極的、迷信的,這是造成親近佛法的一個障礙,所以一定要讓年輕人真正懂得什麼是佛法。21-090-0089
答:這是很嚴肅的問題。佛不但教我們愛護一切動物,連植物都要愛護。植物也有生命,所以清凈比丘不踏青草。草長得很活潑,你從上面走過,對它也是侮辱,也是不恭敬。有路一定要走馬路,除非這地方沒有路,非從此地走過不可,這是有開緣的。
從前出家人住在山上蓋茅蓬,就地取材砍樹搭茅蓬。但是在砍樹的前三天,要去祭祀它、供養它,為它念經、念咒,告訴它,我三天之後要取這棵樹作材料,是不得已的。樹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要請他搬家。
我們可以用這個例子。家裡有這些蚊蟲、螞蟻小動物,你要噴殺蟲劑,或者整理房子時,三天之前,若家裡有佛像,就在佛菩薩面前,告訴這些小動物,請牠趕快搬家。通知你了,你不走,那沒有辦法。這很有效果!有許多同修這樣做之後來告訴我,果然這些小動物沒有了,真有效果!誠心誠意,誠則靈,誠心能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我們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也可以跟這些小動物感應道交。以真誠心告知,實在不得已,為保護一家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彼此分開,你在房子外面,我在房子裡面。這樣就很好!如果不預先通知,就太過分了。18-012
答: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許多人都覺得苦惱。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會做得非常快樂。凡夫觀念中執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為什麼替他們做,愈想煩惱就愈多。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要普度眾生,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
行菩薩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羅蜜」。主婦菩薩在家庭里為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面賺錢,供養一家人生活。內財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為一家人服務。在家事里做出圓滿的三種布施。妳將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條、乾乾凈凈,使家人生活舒適,讓鄰居羨慕,這是「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厭的做,即是「忍辱波羅蜜」。
每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進波羅蜜」。雖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凈,一塵不染,即是「禪定波羅蜜」。清凈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是「般若波羅蜜」。於是覺悟了,原來菩薩的六波羅蜜,即是從擦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成就。這就是《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所表演的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妳將家事做好了,即是做世間所有主婦的榜樣,一切家庭的榜樣。這就能度鄰里,推展開就能影響社會、國家、世界,乃至盡虛空遍法界。這才曉得菩薩在家裡掃地、擦桌子、煮飯、洗衣,原來是在做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大願大行。這是學佛、是正念、是諸法實相。若能如是觀,則法喜充滿,如何會起煩惱!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不落實在生活中則沒用。若明白這一點,以此類推,在公司上班,也是修六波羅蜜。菩薩在各行各業,示現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的身分,修學即是本分生活,平等不二,皆是第一,沒有第二。18-014
答:工作忙是我們的身體在勞碌,但工作再繁忙,心地依舊清凈,一塵不染,這就是定力。要如何做到?必須要看破、放下,要了解我們的生命非常短促,世間確實是濁惡至極,經上講的「五濁惡世」,你能看到濁惡,對世間就沒有留戀。這正是一個真正修行人功夫所在之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學習的。20-013-1227
問:已經受了五戒,但是為了工作上的利益,往往會犯妄語戒,欺騙老闆與同事,內心感到不安。請問如何是好?
答:戒學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綱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是戒;「自凈其意」是定慧。你能將這兩句話做到,持戒就圓滿。惡的范圍很大,不僅五戒里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是惡,在大乘教法里,起心動念為自己也是惡。
所以,你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破戒、犯戒,可見起心動念是為自己的利益。嚴格的講,這種思想、觀念、行為是把戒的根都破壞了。大乘法中佛教我們,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而眾生的范圍有多大?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佛這樣教人?因為自私自利的意念是六道輪回的根源。破我執,六道輪回就沒有了;破法執,十法界也沒有了。
輪回的現象是本來沒有的,是我執、法執變現出來的。如果這兩種執著都有,就陷在六道里,苦海無邊,永遠不能出離。要想脫離六道輪回,把「我」舍棄,「我的利益」舍棄,沒有我的利益,只有眾生的利益,只有社會大眾的利益,有這個思想,戒就有根。如果你處處自私自利,還有我執,縱使能持五戒十善,只是人天法,再向上沒分。念佛往生雖然不需要斷煩惱,但是要有能力伏煩惱。煩惱是什麼?自私自利是根本煩惱,你要有能力伏住這個念頭,使之不起現行,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一心嚮往極樂世界,才能帶業往生。如果控制不住自私自利的念頭,佛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因此,要常為眾生的利益、社會的利益著想,不要想自己的利益。一味只想自己的利益,就脫不了輪回的果報。
《大乘無量壽經》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是講「五戒十善」。所以,我特別選這段經文做為晚課,用意是讓自己每天反省有沒有做到,這是持戒最低的標準,也是斷惡修善最低的水平。如果沒有做到,縱然發願也不能往生。念佛同修有志在這一生親近阿彌陀佛,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20-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