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自有人類以來,這個世界上的戰爭此起彼落,從未有一天真正的和平。請問我們所追求的世界和平會有可能來臨嗎?
凈土法門答:答案是肯定的。《大佛頂首楞嚴經》說得好,「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但現代一般人不太懂得,所以我把「物」換成「境」,「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若能轉境界,世界天天是和平的;你不能轉境,世界就不會有祥和與安寧。
我們在一生中,可以得到幸福美滿,這是學佛得到的真實受用,但大前提必須要能懂得佛經上所講的意義。《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還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能理解,我講的這些話,你就會相信了。
現象不是真的,確實是幻相,所以境界相是隨著心在轉變。我們心清凈,世界就清凈,沒有一個相不清凈;心平等,世間萬象沒有一樣不平等;心善良,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不善的。為什麼你看到世間的一切不善?你用不善、不平等、不清凈的心看世界,這世界是假的,世界就千變萬化。
佛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圓滿、純凈、純善的,可見一切眾生的心性純凈純善。而中國古人教學也時常講「人之初,性本善」,中國聖人與印度聖人雖沒見過面,所見的、所說的居然相同,即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們的見解、說法完全一樣,這是真理,真理就是人性本善。
一切眾生都是性本善,何以變成不善?不善是習性。古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被污染了,染污的不是本性,染污是暫時的。有時這種暫時是幾千年、幾萬年、多生多劫,但是與本性相比,它就是暫時的,因為本性不生不滅,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無量壽。千劫、萬劫、億劫還是有時間、數量的,無量壽是沒有數量的;有數量與無數量相比,還是暫時。
何時他能將習性、染污放下?幾時放下,幾時本性就恢復了。我們如果在一生中未遇到佛法,說真實話,縱然活上兩百歲也不會覺悟,也不會回頭。遇到佛法,接觸到佛法,恍然大悟才知道回頭。只要回頭,我們的習性自然放下,本性很容易就恢復。恢複本性,則同如來,與諸佛菩薩、聖賢人就沒有兩樣。為何能讀懂聖賢書?他與我的意思一樣,我也是如此想法,沒有衝突、沒有矛盾,自然歡喜接受,依教奉行。這是依自己的性德,依自己的本善,依自己的佛性,不是被人牽著鼻子走。
我們舉個明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時常遇到的,有人無緣無故毀謗你。而毀謗的業因很多,有過去世的、有今生的。譬如你今生做了一些好事,人家看到會嫉妒,找你的毛病,甚至於造謠生事、毀謗陷害。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也是迷而不覺,馬上就反駁、研究對策,要如何對付他。這樣與他就對立,結下冤讎了,也就是經上常說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仇恨愈結愈深。所以,對立不能解決問題。
學佛之後明白了,聖賢人自謙忍讓。忍讓是智慧,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藝術,真正了不起!所以,他是大德、大智、大能,不是懦弱,真正是解決問題,化解問題。你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歡喜接受,決定沒有辯駁,無絲毫瞋恚心、報復心,業障就消了。所以,那個人是替我消業障,我應當感謝他,怎能怨恨他?學了佛才有這個智慧,才能化解問題。沒有報復是持戒波羅蜜,沒有怨恨是忍辱波羅蜜,這就是菩薩行,不是凡夫行。我們能修菩薩行,世界和平就能落實了。21-157-0001
凈土法門答:四、五歲的兒童,應當從《弟子規》入門。《弟子規》是聖賢教學的基礎,非常重要!這個教學若能讓兒童歡喜接受,不是容易的事情。重要的是大人也要學習,並做榜樣給小孩看。父母是子女的表率、模範,父母在子女面前,行住坐卧規規矩矩,然後再要求他,他會心服口服。若你自己不如法,要他按照規矩做,他不服你。
從前父母是兒女的榜樣,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做老師的很辛苦,要做出樣子給學生看。而對於兒童,最重要的是身教,其次是言教。到他十二、三歲之後,根基紮下去了,那時言教重於身教。童蒙教學,《弟子規》是基礎,再來讀《三字經》、《四書》,從此地紮根。
若要學文言文,《德育課本》非常好,很淺顯。每一篇都不超過一百個字,每天學一篇,對於德育、文學都有好處,可以為他奠定根基。佛經裡面,印光大師提倡的《了凡四訓》,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十善業道經》、《無量壽經》都非常好。小朋友的記憶力好,先讀誦,不必求解義,讀到能夠背,背熟了還要常常溫習,一生都不會忘記。長大以後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就會想到經典上的教訓,這些教訓自然會起作用。21-157-0002
問:孩子崇尚自由、物質,請問要如何教育孩子的人格、道德,以菩薩心利益眾人?
凈土法門答:我們在家裡要給家人做好樣子,在社會要給大眾做好榜樣。日常生活當中潛移默化,不要希望很快能收到效果。效果沒現前,要反省「我做得還不夠,要認真努力去做」,至誠就有感應,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別人還沒有感動,是自己的誠意不夠;真誠到了極處,沒有不感動人的。
在家裡要做家人的好榜樣,真正把「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完全落實,就能感動你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要真做!肯吃虧,願意上當,於人無爭,於事無求。如果不肯吃虧、不肯上當,你的誠意是假的,不是真的。好的受用,讓給別人;別人不要的,我們來接受,永遠這樣做下去。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老人家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到晚年,他也沒有改變此生活方式,這是真的。21-117-0001
問: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脾氣、起煩惱,請問這是否也是著相?應如何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落實到生活中?
凈土法門答:是著相。這兩句話很不容易落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妄,你的心就清凈,不會再起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你還有分別、有執著,你就不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真義。只有你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萬緣放下,你的心才能清凈。佛菩薩幫助別人,也有喜怒哀樂的表現,但是他並不著相,為什麼?就像戲台上唱戲一樣,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教學的手段。用來幫助別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譬如你罵小孩,你是教他好,如果你真的動了瞋恨心,你就落入輪迴,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
所以,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也有喜怒哀樂。看到弟子有成就時,他很歡喜,就會獎勵;看到弟子有過失時,他板起面孔、發脾氣,你說他有煩惱、分別、執著嗎?他沒有。那是什麼?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才有應。你有善心就感善的回應;惡心就感打罵來回應,決定沒有分別心、執著心、妄心,這個功夫是上乘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六道眾生,甚至天人都做不到。所以,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末法時期除了依靠念佛往生之外,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境界上把煩惱習氣斷掉,這是真的。我們念佛求生凈土,只要把煩惱習氣控制住,或說伏住就行,我常常提醒同學們在這上用功,只要你真能把煩惱控制住、伏住,就能夠帶業往生。經上講的這些道理我們要懂,我們心裡面應嚮往斷掉煩惱習氣,盡管在事實上很不容易做到。21-2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