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賢禪師答曰:【此是之言,佛家所謂無記空者也。】佛教人發大願力,救眾生苦。若無大願力,則一切利眾生事,皆不能成就矣。昔寶文王敏仲,七世不殺,亦好放生。至敏仲,【有邪見者,教之曰:不殺,不放,付之無心為妙,不必著相。】敏仲生疑,乃問法華禪師。即厲聲叱曰:【公大錯豈!可落空見耶,面前木頭,皆是無心,這幾個木頭能救得苦眾生?汝急懺悔邪見之罪。】敏仲駭污,再發心放百萬命。因歲飢,遇蛤蜊數十斛,悉以粟易之,誦經持?投之中流。夜夢文殊菩薩現金色身,慰諭之曰,我憶往劫亦曾生蛤蜊中,但堅汝心救眾生苦。敏仲大加信異,乃著勸世文。
-------出自元代 元賢禪師 《凈慈要語》之戒殺辯疑卍新纂續藏經 no.1166
《梵網經》:「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印光大師:光一向不主張於佛菩薩誕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鐵案。捕生者特為放生者多捕,則買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來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則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於此各日放,【則便不肯特為買放矣。】光雖為人如此說,究亦只成空談。
學誠法師:【攀緣是指強求外在因緣,執著於果相,與積極主動造作善因善緣完全不同】:前者是在外境著力,後者是於自身努力。
網友:我聽說要隨緣,不要攀緣。但是【我去寺廟也好,搜到您的微博也好,都是我主動的。這屬於攀緣嗎?是不是要等到不經意地遇見,才叫隨緣啊。】望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隨緣絕不是指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而是善於利用現實因緣更好地努力,】著重點仍然是在自己身心上。譬如,法師有開微博的因緣,就隨順這個因緣,利用微博親近佛法,這是很好的。攀緣,是指忽略自己的發心和努力,一味尋求外在的因緣。
問:他說,你走不到的地方,放生,施食,要到處去做,一直都遵照,但是有人說我錯了,放生不要刻意去做。
海濤法師開示:這不是刻意,這個叫發願,你要去救,救貧窮人,你要去找,所以,凡是它痛苦,它要被殺,你當然要特別去救它,但是這個東西是一種發願,一種發心,但是他們會講刻意的人,因為他可能悲心不夠,他可能是也是在修行,但是他這種感受到眾生苦的,悲心不夠,地獄,你要刻意去,你要刻意觀想他,你要特別去想,這個不是攀緣,所以,我想,有時候,你在修行,別人誤會你,沒有關系,希望哪一天他也能夠了解,但是你不要因為這樣而退轉了,因為你的動機是大悲心,那就不是刻意,所以,這個要,這個叫執著。
妙祥法師開示:這個隨緣放生必須得強調,【什麼叫隨緣呢?就是隨力,隨你的力量,你有多大力量放多大生,這個叫隨緣。】並不是說我有錢,我高興我就放生,那不行,那絕對不好使的。【你必須得真心實意地去找、去放生,不能說我遇著我就放生,遇不著我就不放生,這不好使。】
因為消業,你必須得主動去找眾生而難放能放,到處去找眾生、去救眾生。因為這個業力在不顯現的時候,你必須得提前把這個門打開,硬打,你不硬打不好使。你說:「我碰著我就放生。」等你碰著的時候,因果都已經晚了,必須得主動去。就像我們的種子識在裡面,你說等種子識出來的時候我才處理嗎?那不可能的事。所以說你得想辦法,打開這個門往裡去,把種子識拿出來。
放生也是一樣,就是找我們的種子識,你看沒有放生,就到處去找。發現飯店或是哪個地方不如法的,你趕緊去。應該有主動性,你主動去放生,你的業力也主動地消除,它倆都同是一個果報。那你何不這樣做呢?你若不這么樣做,【所謂的「隨緣」——我碰著我就放生,那你等著吧,你這一輩子,恐怕時間過去了,到時候業力成熟了,現前的時候都晚了,來不及。業力它不允許你隨緣。】
辨析:假設自己或家人重病將死,唯有一種特殊藥物能夠醫治,你絕對不會隨緣,寧可動用一切手段,不惜巨大的資金,也要找到這種藥物,既然對自己的生死如此在乎,那為何對佛弟子的放生救命就必須要隨緣,不必刻意買物放生呢?若有人宣揚此言,令佛子不再刻意買物放生,實則阻斷千萬生靈的生路,其罪甚大。
放生如何算隨緣?假設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好見有賣魚的,買下放生算作隨緣?那明知菜市場有無數苦難的生靈,前去購買放生,這樣就不算隨緣了?這種行為在有些人眼裡就是刻意買物放生?就是攀緣?其他事情或許可以隨緣,但對於生死你豈可隨緣?又怎能用隨緣來阻礙攻擊佛弟子的刻意買物放生?佛弟子明知菜市場有無數即將被殺的生靈,前去解救,這非但不是有些人眼裡的攀緣,相反我認為這是大慈大悲的表現---明知菜市場有苦難的生靈偏要去解救。就像一人行於山林被一夥匪徒打劫,三天後會被處死,若是有俠客恰好路過,將人解救,我們贊嘆他的俠義仁慈,若是俠客從他人處聽聞此事,刻意翻山越嶺不畏艱險前來搭救,有人會認為俠客是在攀緣?相反這更能體驗俠客的俠義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