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念佛600問(十二)

  印光法師念佛600問(十二)

  550、《凈土聖賢錄》是一本什麼書?

  《凈土聖賢錄》輯錄往生凈土諸傳近千餘人。首彌陀,以示立此法門教主。次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以示闡此法門之聖眾。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類,以示往生凈土四眾。其間若聖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來誓願海,以漸證夫常寂光樂。觀此,知凈土法門,猶如大海,普納眾流,亦如太虛,遍含萬象。盡法界眾生,無一人不攝其中,盡法界諸法,皆由此得其實際。以其為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三世諸佛之總持要道故也。

  清乾隆間,彭際清居士,飭其侄希涑,輯錄往生凈土諸傳。首彌陀,以示立此法門教主。次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以示闡此法門之聖眾。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類,以示往生凈土四眾。共五百餘人,名曰《凈土聖賢錄》,是為初編。其間若聖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來誓願海,以漸證夫常寂光樂。觀此,知凈土法門,猶如大海,普納眾流,亦如太虛,遍含萬象。盡法界眾生,無一人不攝其中,盡法界諸法,皆由此得其實際。以其為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三世諸佛之總持要道故也。至道光末,蓮歸居士胡珽,輯乾隆後之往生者,得百數十人,名為《凈土聖賢錄續編》。

  咸同之際,兵劫彌漫,提倡者少,稍形寂寥。近來世道人心,愈趨愈下,凡具通方眼,存救世心者,莫不提倡因果報應,信願念佛之法,具正知見者,無不靡然風從。故數十年來,又輯二百餘人,名為《凈土聖賢錄三編》。此稿乃德森師所輯,今已排竣,故為敘其緣起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82頁 凈土聖賢錄序)

  551、《生西金鑒》是一本什麼書?

  《生西金鑒》是在凈土聖賢錄》正續錄中,略錄事跡顯著者二百餘條,並附之以贊。實為迷背家鄉者作指南,為不識自己者作寶鑒也。

  二林居士,取佛菩薩立法度生之因緣,與歷代古德僧尼王臣士女,下及物類念佛往生之事跡,兼錄其宏揚凈土之切要言句,以成一帙,名為《凈土聖賢錄》。蓮歸居士,又為續錄,皆所以為迷背家鄉者作指南,為不識自己者作寶鑒也。但以卷帙浩繁,不利初機,對鳧居士欲令初機易生信向,於彼正續錄中,略錄事跡顯著者,二百餘條,附之以贊。名曰《生西金鑒》。冀閱者鑒古而懷景仰,詠嘆而悉興起焉,其意甚深且遠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9頁 生西金鑒序)

  552、《阿彌陀經白話解釋》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此書是黃智海居士,取《疏鈔》,《要解》之義,以白話解釋之,使初機凈土學人亦得了知經義。

  黃智海居士,利人心切,取《疏鈔》,《要解》之義,以白話解釋之,俾彼稍識字者,亦得了知經義。由是更加精進,竭誠修持並以轉化有緣,則現生身心清凈,優入聖賢之域,臨終感應道交,直登極樂之邦。其為利益,莫能名焉,爰書大義,以貢閱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85頁 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553、《信願念佛決定往生淺說》是一本什麼書?

  古德所說經論,皆文深義奧,初機不易領會。童蓮國居士乃宗其義意,而以淺近之語言出之,因名之為淺說。

  童蓮國居士,欲令同人,同生正信,同發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以古德所說,率皆文深義奧,初機不易領會。乃宗其義意,而以淺近之語言出之,因名之為淺說。須知能之文雖淺,所說之法,乃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之無上甚深第一法門也。閱者倘不以淺近忽略而依行之,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為極樂之嘉賓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22頁 信願念佛決定往生淺說跋)

  554、唐飛錫法師念佛三昧寶王論》的內容是什麼?

  《念佛三昧寶王論》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圓念三世諸佛。雖圓念三世諸佛,而必專致力於阿彌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即此念佛之心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無時不相契合也。

  唐飛錫法師,駐錫終南紫閣山草堂寺,大宏凈化。特撰《念佛三昧寶王論》,令一切四眾,圓念三世佛,專注於西方阿彌陀佛。以若不未來佛,則不能發大菩提心,折伏慢幢,於一切境,猶有凡聖情見,何由圓離四相,徹證一真。若見一切眾生皆是佛,其心自無凡聖情見可得,方得究竟斷除煩惱,究竟圓證自心也。若不圓念過現諸佛,則其念阿彌陀之心,或有拘局,不能圓滿普遍。故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圓念三世諸佛。雖圓念三世諸佛,而必專致力於阿彌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即此念佛之心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無時不相契合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57頁 念佛三昧寶王論疏序)

  555、《阿彌陀佛聖典》是一本什麼書?

  《阿彌陀佛聖典》節錄諸經論,闡揚念佛諸義,章分十門,理暢一行,可為凈業者之一助。

  凈土法門,實為如來一代時教契理契機之特別法門。以故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東瀛某某,節錄諸經論,闡揚念佛諸義,為《彌陀說林》。章分十門,理暢一行,可為凈業者之一助。范古農居士,特為校勘,改為《阿彌陀佛聖典》,用示尊崇之義。然其所錄,絕未敘明源委,待有暇時,居士必當依經詳別,令一切人,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為一切上聖下凡共修之道。庶不致生自詡上根,不肯修習,並自委下根,不堪修習等過。排工將竣,令光作序,遂約所知,以為表白。須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如不見信,請質之普賢菩薩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61頁 彌陀聖典序)

  556、《凈土輯要》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凈土輯要》輯古今提倡凈土法門諸要義,以為一書,分為三篇。上篇輯錄《增訂廣長舌》,以為初機入門之階。中篇則輯錄龍舒居士祖師大德最切要、最圓頓諸開示,以期由淺入深,領略凈土法門之旨趣。下篇輯錄念佛儀式凈土日課經咒,及迴向諸文,以為朝暮課誦之儀軌

  瀏陽潘子慧純,邵子慧圓,篤信佛法,鑒時機宜,因輯古今提倡凈土法門諸要義,以為一書,分為三篇。上篇輯錄《增訂廣長舌》,稍加芟正,以為初機入門之階。中篇則輯錄龍舒居士、覺明妙行菩薩,以及善導、永明、優曇、天如、蓮池、憨山、蕅益、截流、省庵、徹悟大師,及最近彭二林諸居士,最切要、最圓頓諸開示,以期由淺入深,領略凈土法門之旨趣。下篇輯錄念佛儀式凈土日課經咒,及迴向諸文,以為朝暮課誦之儀軌末後附錄覺明妙行菩薩,及哆哆婆娑訶菩薩應化因緣,以明凈土法門之深契時機。擬排印流通,以供遍界諸同志之閱覽,爰為題之為凈土輯要,並略述凈土法門之所以。以期見者聞者,同生正信,同修凈業,庶可同生凈土,同證無生,以迄同成正覺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63頁 凈土輯要序)

  557、《飭終津梁》是一本什麼書?

  此書為李圓凈居士編輯,共為四篇。第一飭終章程,第二飭終言論,第三預知利害,第四飭終實效,乃名之曰《飭終津梁》。

  李圓凈居士,猶恐過為簡略,或致人不介意,因會萃各處章程,及諸言論,又復採取古今發明臨終利害等文,並近來因助念故,遂得往生之事證,厘為四篇。第一飭終章程,第二飭終言論,第三預知利害,第四飭終實效,乃名之曰《飭終津梁》。祈光作序。光年屆古稀,學無所成,竊恐一氣不來,又復輪迴六道,則其苦何堪設想。因茲滅蹤長隱,專修凈業,庶不致平常為他人說者,自己反無其分,令無知者因茲謗法,以墮惡道也。茲於將入關前,接得伊書,不禁有感於衷。爰為撮舉凈土法門大意,及助念之利益,以期世之學佛者,咸各注意,庶可大暢如來普度眾生之本懷,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勝因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74頁 飭終津梁序)

  558、印祖為什麼極力推薦《觀音感應課》?如何占卜?

  《觀音感應課》者,俯順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種善根之妙方便也。凡占者,皆須稱菩薩名。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葯,塗藥於乳,則不服而服矣。菩薩名號,如返魂香,若得見聞,宿業自消,宿善自生,以漸至於上追觀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於無既也。

  欲決疑者,若原供有菩薩像,則於像前焚香禮拜。若無,則即向此課本焚香禮拜。取五凈錢,在香煙上熏過,心中默禱所問之事,按下所列之偈,並念菩薩若干聲,將錢擲於桌上,按次查是幾字幾幕,照課本查是何卦,即得其所示之兆雲。

  觀世音菩薩,湣念眾生之心不可以言語形容,雖天地父母,未足喻其少分。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喻如日麗堯天,萬象咸蒙照燭;春回禹甸,百卉悉荷生成。有感即通,無謀不應。良以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故得遍法界感,遍法界應,悉副彼念,了無差殊也。《觀音感應課》者,俯順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種善根之妙方便也。凡占者,皆須稱菩薩名。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葯,塗藥於乳,則不服而服矣。菩薩名號,如返魂香,若得見聞,宿業自消,宿善自生,以漸至於上追觀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於無既也。茲因徐積余居士,與其夫人,得前明古本,石印千卷,以結凈緣,略敘菩薩行慈之意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79頁 觀音感應課序)

  觀世音菩薩湣念眾生,尋聲救苦。凡作善事,懇求菩薩,必垂加被,令其得成;若作惡事,亦垂加被,令決不成,以成則造罪墮苦,其苦難救矣。此菩薩之真慈大悲也。欲決疑者,若原供有菩薩像,則於像前焚香禮拜。若無,則即向此課本焚香禮拜。取五凈錢,在香煙上熏過,心中默禱所問之事,按下所列之偈,並念菩薩若干聲,將錢擲於桌上,按次查是幾字幾幕,照課本查是何卦,即得其所示之兆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66頁 觀世音菩薩感應靈課法語)

  559、為什麼要重訂《西方公據》?

  《西方公據》一書,流傳已久,內容及編輯方式多有不如法處。《重訂西方公據》首列經、咒、念佛儀;次列古今顯豁淺近各開示,而復注重於臨終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將成而被無知眷屬破壞也;次列三皈、五戒十善四諦、《四料簡》各略釋,及佛號百頌,以期初發心者,略知意義。訂作一本,以為永遠傳閱之書。其九品圖記數之法,則另作一本,隨附正書,以備行者記數,及將來焚化耳,其法甚善。

  《西方公據》一書,流傳已久。其所採錄之言論,繁簡不一。有列《彌陀經》、《往生咒》於首者,亦有不列者。而其中列三聖像九品蓮台、蓮中備圈,令人點以記數,則同。多有九品蓮台,均畫一佛像者。此後則擇古今切要開示,及顯明事跡,以期閱者生決定信願,得以決定資此以往生耳。其用意抑何深厚而周到也。然以念滿,或沒後則燒,殊覺有毀壞經像之過。而一本利人好書,終必付之一燒,不徒暴殄天物,又復不能普利。

  若留以傳世,則點得烏黎巴皂,難起人之閱興。進退思之,殊難合適。吾友逸人,特為另訂章程。首列經、咒、念佛儀;次列古今顯豁淺近各開示,而復注重於臨終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將成而被無知眷屬破壞也;次列三皈、五戒十善四諦、《四料簡》各略釋,及佛號百頌,以期初發心者,略知意義。訂作一本,以為永遠傳閱之書。其九品圖記數之法,則另作一本,隨附正書,以備行者記數,及將來焚化耳,其法甚善。遂為排印以廣施送,以期一切同倫,同得往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84頁 重訂西方公據序)

  560、《日誦經咒選錄》是否專為在家凈土行人編輯?

  此書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正行,萬善庄嚴為助修。列諸經咒,無論專兼持誦,悉作修持凈業助。以冀徹悟五蘊原空,諸法非相,遍行萬行,而不見能行之相。專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為便於在家二眾,於日用倫常中,即能真俗並融,儒佛兩盡,因附錄《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凈土修持開示,以為改過遷善,趨吉避凶,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規矩准繩

  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正行,萬善庄嚴為助修。以故首列《金剛經》、《心經》、《觀世音普門品》、《大勢念佛圓通章》、《阿彌陀經》、《往生咒》、《念佛起止儀》、《發願文》,以及大悲咒准提各咒。或兼持各種,或專持一種,悉以作修持凈業助。以冀徹悟五蘊原空,諸法非相,遍行萬行,而不見能行之相。專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能如是修,則頓出迷途,直登覺岸矣。良以末世眾生,障深慧淺,匪仗佛力,實難解脫。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法門,較彼一切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奚啻天淵懸殊焉。又欲初機行人,深知各種法門之所以,在家二眾,於日用倫常中,即能真俗並融,儒佛兩盡,因附錄《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凈土修持開示,以為改過遷善,趨吉避凶,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規矩准繩。庶可現生即出三界六道之外,直入七寶九蓮之中。願諸修士,同加註意。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14頁 日誦經咒選錄序)

  561、初機及老年人閱讀《佛法導論凈土篇》方便有益嗎?

  此書文近萬言,而一字一義皆本佛經祖語,絕無自立意見,並無誤人壞法之咎。佛學書局,以其有益初機,故特列於小叢書中,以期廣傳。今又另排三號大字,以期老年目力衰弱者,均不難看。

  李圓凈居士,本《凈土四經》,及古德著述之意,述為語體,用闡凈宗。雖科列十門,文近萬言,而一字一義皆本佛經祖語,絕無自立意見,並無誤人壞法之咎。佛學書局,以其有益初機,故特列於小叢書中,以期廣傳。今又另排三號大字,以期老年目力衰弱者,均不難看。又祈為序引,以啟正信。其餘要義,書中自具,何須多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16頁 凈土篇序)

  562、《凈土問辨功過格合刊》是什麼樣的書?

  勸修凈土之向導。凡有志於希聖希賢者,祈勿以此為瑣屑而忽略之,則善矣。

  以故朱燮臣居士,唯恐世人狃於常見,不肯修習,以致自誤,故以己先所存之種種疑情,一一剖析明了,而為一切同人之向導。又復附以勸孝戒淫等篇,俾於首善首惡,嚴事法戒,則根基鞏固,進修無滯矣。又以日用倫常,或恐疏略,故復以《功過格》,附於其後。竊以此格,實為格致誠正之要務,盡心力而行之,不患不到聖賢地位。凡有志於希聖希賢者,祈勿以此為瑣屑,而忽略之,則善矣。又《功過格》屬散文,不便記誦。《感應篇》、《陰騭文》,實為《功過格》之源本,以故恭錄於首,以期朝夕諷誦,互相鑒照,俾得三業清凈,一心淳篤。庶可無忝所生,行為世法。由是而世法佛法,一道齊修;成己成人,了無二致。前繼往聖,後開來學,參贊化育,輔翼郅治,皆於此庸言庸行中得之。若舍此不行,別求玄妙,縱令大得,亦只能利一類之機,而況專資空談者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18頁 凈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563、王博謙居士編輯《學佛淺說》的緣起是什麼?

  王博謙居士佛教經論著述文深義奧,故作《學佛淺說》二十篇。概用通俗文字發揮之,以期雅俗同觀,智愚咸了耳。印祖詳閱之不勝歡喜,作序抒懷,以示同意。普願閱者,同生信心,所有利益,當自證知。

  王博謙居士,宿根深厚,救世心切。兼且主筆報館,操言論之機關。欲令同人,同皆學佛,以佛教經論著述,文深義奧,縱慧業文人,久經研究,尚難悉其指歸,入其閫奧,況愚夫愚婦乎哉?由是以己所見之理,作《學佛淺說》二十篇。概用通俗文字,其語悉本佛祖經論,不過借顯淺之文發揮之,以期雅俗同觀,智愚咸了耳。以光形跡雖異,志道原同,虛心下問,以稿見寄,謬令鑒訂,以便流通。因詳閱之,不勝歡喜,聊抒愚懷,以示同意。普願閱者,同生信心,所有利益,當自證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25頁 學佛淺說序)

  564、《慧遠法師文鈔》是如何編輯完成的?

  《慧遠法師文鈔》為如皋沙健庵太史編錄,分正附二編。其門人項智源又為補錄。由此書故,給後學者悉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必至當仁不讓,追蹤先覺,同出五濁,同登九蓮也。

  如皋沙健庵太史晚年篤信佛法,專修凈業。博覽群書,凡遠公著述,及後人所作傳贊記頌等,悉備錄之,題曰《慧遠法師文鈔》,分正附二編。其門人項智源,又為補錄,委光校訂而排印焉。竊以遠公為蓮宗初祖,其書廣布,閱者必能興起。但以資斧不給,先印萬冊以為之倡,則後之源源相繼而印者,又何可計其數耶。後之學者,由此書故,悉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必至當仁不讓,追蹤先覺,同出五濁,同登九蓮也。故於付排之前,略敘來歷。至於遠公之道德、功業、文章、感通,備載文鈔正附二編,茲不繁述。(《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39頁 晉蓮宗初祖廬山慧遠法師文鈔序)

  565、羅兩峰居士《正信錄》主要是什麼內容?

  此書大通無礙之眼光,凡世人所疑之事,一一據經引史,證明其事。而道學淵源,名人至論,以及各種修持,與夫仗佛慈力,橫超三界之法,悉皆詳示所以,使人知其門徑,有所依憑。其為利益,莫能名焉。

  適有以羅兩峰所著之《正信錄》見贈,閱之,心懷為暢。居士乘願再來,以大通無礙之眼光,凡世人所疑之事,如天堂地獄,人畜輪迴,前身後身等,一一據經引史,證明其事。而道學淵源,名人至論,以及各種修持,與夫仗佛慈力,橫超三界之法,悉皆詳示所以,使人知其門徑,有所依憑。俾拘墟者得見天日,令孤露者歸本家鄉,其為利益,莫能名焉。乃為校正字句,擬排板先印一萬本,以為提倡。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647頁 羅兩峰居士正信錄序)

  566、《佛學救劫編》對求知佛法真理人說了些什麼?

  語雲,救人必須救得徹。然而於求知佛法真理人前,最初不得不以淺近之因果事跡,啟其信心。《佛學救劫編》如是之救,可謂徹之極矣。切勿以其淺近,即不欲觀而置之。

  潘對鳧居士,有見於此,於上年請許止凈居士,輯《佛學救劫編》。以三皈、五戒十善,為改過遷善,返迷歸悟,凈身、口、意三業,修戒、定、慧三學,以期去原無之妄業,複本有之真心。又復令其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永離五濁惡世,常享四德法樂。而復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為依歸,庶可承彌陀之慈力,與自己之願輪,於十方界,隨類現身,種種方便,度脫眾生,普令含識,同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此救劫之極功也。

  語雲,救人必須救得徹。如是之救,可謂徹之極矣。然而於求知佛法真理人前,最初不得不以淺近之因果事跡,啟其信心。切勿以其淺近,即不欲觀而置之,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妙道,當自得之矣。普願同人,各共勉旃。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677頁 佛學救劫編序)

  567、《務本叢譚》一書主要是什麼內容?

  《務本叢譚》之書,逐條發明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等事理,與夫發菩提心,自利利他,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等法則。果能依是而行,則必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

  以故郭介梅居士,有《務本叢譚》之書,普遍流通,以期挽救也。其書逐條發明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等事理,與夫發菩提心,自利利他,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等法則。果能依是而行,則必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庶可不負可以為堯舜,可以作佛之真心,及與天地並立為三,稱為三才之嘉名也。其有欲張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大維,欲辦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大事,欲證煩惑凈盡,福慧圓滿之大果者,請以此書為引人入勝之前導。及其入之既深,則其所造詣,固非此書所能詳盡也。願見聞者,切勿忽諸,則幸甚幸甚。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681頁 務本叢譚序)

  568、讀《無量壽經頌》獲益何處?

  《無量壽經頌》,雖於佛心經義,未能徹底顯示,和盤托出。然讀之亦可以助發我輩無力斷惑證真者之信願,以壯其堅決往生之雄心。

  《無量壽經頌》,古疏甚多,近悉遺軼,所存無幾。道傳大師,讀誦此經,深感佛恩,作頌贊揚。雖於佛心經義,未能徹底顯示,和盤托出。然讀之亦可以助發我輩無力斷惑證真者之信願,以壯其堅決往生之雄心,故令排印流通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22頁 無量壽經頌序)

  569、《歧路指歸》是一本什麼書?

  此書問答方式闡楊凈土宗之初級接引讀物,庶可於佛一代教典中,唯依契理契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而修。

  近有山東莒城戰德克(編者註:印祖皈依弟子),李德明(編者註:即李炳南)者,謬聞人言,函祈歸依。因示以博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絕無一法能滿願者。又為寄《文鈔》等,以為修持之據。德克因取其義,述《歧路指歸》借為問答,以釋疑慮而明宗旨,又祈德明為之參訂,志期利人,不惜心力。已經排印流通,寄書求為印證。光閱之,不勝欣慰。以間有詞意欠圓,恐閱者或難領會,稍為修正,令其一目瞭然,絕無疑議,另行排版,期廣流通。庶可於佛一代教典中,唯依契理契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而修。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58頁 歧路指歸序)

  570、《法雨涓滴錄》一書主要講什麼內容?

  臨終助念一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法雨涓滴錄》一書,於臨終助念,及破壞正念利害,頗有發明。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願見聞,咸生正信,輾轉勸導,功德無量。待己臨終,決定有助念之人。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兩各相符故。

  《法雨涓滴錄》一書,於臨終助念,及洗沐、換衣、哭泣等,破壞正念利害,頗有發明。周師導之母,幸得助念之力,故得正念昭彰,現諸瑞相而終。由是彼昆季石印數百冊,以送遠近有緣者。今又以母所遺資,印《蓮宗正傳一萬冊,以結凈緣,冀其母往生則即得往生,已往生則高增品位。因將此錄,附於其後,冀一切人,咸知助念,及破壞之利害。庶不至以愛親,及愛兄弟妻子眷屬者,背道而馳。以愛戀之心,行損害之事,尚自以為吾於亡者,能盡其職。

  但以凡夫知識陋劣,未聞佛法,所有損益,人孰得知。此書傳布遐邇,庶一切正信念佛者之父母兄弟妻子眷屬,生則深種善根,沒則神超凈土此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善導和尚彌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願見聞,咸生正信,輾轉勸導,功德無量。待己臨終,決定有助念之人。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兩各相符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66頁 蓮宗正傳跋)

  571、印祖對《蓮宗三種擷要》、《凈土三字經》如何評價?

  此二書,其法至良,其意至善,簡捷明晰,隨機設化,可為蓮宗要中之要。普使見者受持,作度生之寶筏,為樂邦之資糧,不負座下之無量悲心也。

  唯座下所纂輯《蓮宗三種擷要》、《凈土三字經》,此二書其法至良,其意至善,簡捷明晰,隨機設化,可為蓮宗要中之要。普使見者受持,作度生之寶筏,為樂邦之資糧,不負座下之無量悲心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36頁 復塵空法師書二)

  572、《凈土無生論》之大旨是什麼?

  以信願念佛,求生於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雖生而無有生相,雖無生而不無生之相。此生無生論之大旨也。了此,則誰肯背性而作三途六道因果。即出世三乘之因果,亦復不以為極則,而直趣無上菩提因果也。

  幽溪大師乘願示生,教開圓解,宗悟自心,篤修凈業,普利人天。湣世之昧者,不知西方極樂世界,原是唯心凈土導師彌陀佛,原是自性彌陀。遂舍實事執空理,令人念自性彌陀,生唯心凈土。竟將如來普利聖凡之道,認作表法寓言,只期一悟,余皆不計。致高明者反不如愚夫愚婦顓蒙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即得往生也。其病由於好高務勝,實未深明高勝之所以然。竟致弄巧成拙,求升反墜,甚可悲傷。大師悲湣不已,特著《生無生論》,直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心性。此之心性,具無量德,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由迷悟之不同,致十界之差別。即此十界,一一無非心具心造,心作心是。求生西方,即真無生。以生乎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非彼執理廢事空有其名,實無其境之西方也。

  乃決定生而無有生相,決定無生而無有無之相之生無生也。以信願念佛,求生於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雖生而無有生相,雖無生而不無生之相。此《生無生論》之大旨也。了此,則誰肯背性而作三途六道因果?即出世三乘之因果,亦復不以為極則,而直趣無上菩提因果也。論凡十章,一一皆以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三諦三觀之旨而為發揮。俾循乞窮子,親見衣里之明珠;旅泊孤客,還歸本有之家鄉。上契佛心,下契時機。故得論成講演,天樂盈空,以為明證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82頁 凈土無生論講義發刊序)

  573、《龍舒凈土文》的內容宗旨是什麼?

  龍舒著凈土文,發揮儒佛之心宗,普遍宣導。言淺而典,理深而著。俯順劣機,循循善誘,曲盡婆心,無所不至。其書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生決定往生為宗。詳觀斷疑生信,普勸修持,則上中下三根,無根不被,信願行三法,無法不彰矣。

  溯自大教東來,遠公創開蓮社,嗣後宗教高人,無不弘贊,如智者、慈恩、清涼永明等。以其為初機入道之第一要門,華嚴成佛末後一著也。由是具縛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者,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當南宋時,吾宗先德,有龍舒居士,名日休,字虛中者,乘願再來以身說法。雖在塵俗,不納妻室;雖入國學,不履仕途;發揮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凈土,作為此書,普遍宣導。言淺而典,理深而著。俯順劣機,循循善誘,曲盡婆心,無所不至。恐其畏難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攝群機之最勝方便。待其漸入漸深,如得嘉餚,既知其味,則日用雲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於一茶之頃,以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願,畢生堅持十念,決定往生,況更能功用行者乎。

  其書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生決定往生為宗。詳觀斷疑生信,普勸修持往生事跡,特為勸諭等,以及居士一生所行,末後所現,則上中下三根,無根不被,信願行三法,無法不彰矣。爰付剞劂,普遍流通。企酬釋迦說法諸佛證明,列祖傳燈,居士著書之大慈悲心於剎塵海滴雲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801頁 重刻龍舒凈土文題詞並序)

  574、《近代往生傳》的編輯緣起是什麼?

  近世百數十年來,修凈土往生者,當比前更多,豈可不加紀錄,而令其湮沒乎哉?故餘姚楊慧鏡居士,特為搜輯,命名為《近代往生傳》,祈予作序。

  迨法流東震,遠公大師,倡於廬山,當時群賢畢集,後世眾哲咸宗。從茲緇素四眾,或圓修萬行以迴向,或專持佛號以求生,至於臨終正念昭彰,現諸瑞相以往生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見之也。彼往生集,《凈土聖賢錄》所載,特千萬分中之一二耳。而百數十年來,修此法者,又復何限?況近世人士,眼界大開,密修顯化者,實繁有徒。其中以煩惑心,契如來智,出娑婆苦,預蓮池會者,當比前更多。豈可不加紀錄,而令其湮沒乎哉?故餘姚楊慧鏡居士,特為搜輯,命名為《近代往生傳》,其意蓋欲為後之輯往生傳者,備底稿耳,故其稱呼名字,悉本原文,不加修飾,以歸畫一,但取傳信,不任撰修之功。已得若干傳,將欲刊布,祈予作序。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0頁 近代往生傳序)

  575、《凈土三要述義》何人所作?

  紹興駱季和居士,篤信佛法,潛修凈土,得其綱要。作《凈土三要述義》曾登《大雲報》中,以餉同志,凡見聞者,咸皆歡喜贊嘆,謂為合機。

  紹興駱季和居士,宿具靈根,篤信佛法,自行化他,唯以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為事。……然佛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至直捷,至圓頓,下手易而成功高,俾無力斷惑之業力凡夫,現生即得出三界以登九品,舍凡軀而預聖流,唯凈土一法為然也。於是潛心研究,得其綱要。值華智法師結社念佛,遂祈代為宣講,隨講隨錄,以成一冊。曾登《大雲報》中,以餉同志,凡見聞者,咸皆歡喜贊嘆,謂為合機。餘姚佛學會諸居士,勸令刊布,祈余作序。(《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48頁凈土三要述義序)

  576、《法苑珠林》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此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可治近世排因撥果、肆無忌憚等膏肓痼疾。凡凈土行人有信心讀書人,皆當令閱此書

  《法苑珠林》一書(一百卷,常州天寧寺訂作三十本,蘇州瑪瑙經房訂作廿四本。瑪瑙經房板殘傷模糊,天寧寺板系新刻),詳談因果理事並進,事跡報應,歷歷分明。閱之令人不寒而慄,縱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對佛天,不敢稍萌惡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斷不至錯認路頭,執理廢事,歸於偏邪狂妄之弊。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9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法苑珠林》一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可治近世排因撥果、肆無忌憚等膏肓痼疾。凡凈土行人有信心讀書人,皆當令閱此書。豈但有益身心性命,實於格物致和,文章學問,大有裨益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40頁 復永嘉居士昆季書)

  577、為什麼說《彌陀要解》是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

  《彌陀要解》,自佛說此經以來,為西天、東土中,絕無而僅有之註解也。其理事各臻其極,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唯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

  《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諦信受。……第一《彌陀要解》,乃大師自注。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唯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197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彌陀要解》,自佛說此經以來,為西天、東土中,絕無而僅有之註解也。宜恪遵守,不可忽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9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578、《印光法師文鈔》的要點和作用是什麼?

  欲研修凈土,求其引人入勝,將禪凈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無疑滯,語言顯淺,意義平實,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導者,其《印光文鈔》乎?

  欲知禪凈之所以然,非博覽禪凈諸書不可。即能博覽,倘無擇法智眼,亦成望洋興嘆,渺不知其歸著。是宜專閱凈土著述。然凈土著述甚多,未入門人,猶難得其綱要。求其引人入勝,將禪凈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無疑滯,語言顯淺,意義平實,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導者,其《印光文鈔》乎?祈息心研究,當自知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96頁 復何槐生居士書)

  579、徐蔚如為什麼要流通《印光法師文鈔》?

  印祖作《文鈔》,秘制之阿伽陀萬應丸,舉虛實寒熱種種諸病,皆以此葯投之。倘不懷疑,取而服之,立見全愈。徐蔚如居士法利生識時機,應今人之病,受印祖之葯。故將《文鈔》廣為流通,以期有志了生死者,共沾法益,同生極樂

  徐君夙具靈根,而且歷代奉佛,自出世來,即受庭訓,又經二三十年之學問閱歷,何舍高明而取卑劣,寶印光之文為之流布也?須知宏法利生,貴識時機。今人應受之法,與所受之病,高明者不肯詳言。其所言者,縱極玄妙,多非應病之葯,或由彼妙葯,反增其病。印光譬如無知無識之庸醫,不但不知病原,亦且不知葯性。唯以先祖秘制之阿伽陀萬應丸,舉虛實寒熱種種諸病,皆以此葯投之。倘不懷疑,取而服之,立見全愈。即秦緩、扁鵲無從措手之症,一服此葯,立見起死回生。於是有活人濟世者,為之廣出招帖,令有病者,同服此葯。雖知秦緩等之神妙不測,而不廣告者,以病屬宿業,有神仙不能療者,況神醫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67頁 復永嘉居士書五)

  適接手書,不勝感愧。印光一粥飯僧耳,法門中事,概不能知,唯於凈土,頗欲自他同生。以故凡有緇素見訪,皆以此奉答。徐蔚如居士,以其於禪凈界限,分析明了,並佛力自力之難易得失,及主敬存誠等種種膚論,皆於初機稍有利益。以故雖文詞鄙拙,亦不見棄,而三四次排印流布,以期有志了生死者,同皆納此芻議而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72頁 復包右武居士書一)

  580、印祖對《印光法師嘉言錄》編輯作了什麼開示?

  尤當以注重因果誠敬倫常,為救國救民弘法利生之要務。凡涉此義,似宜多采。

  接手書,不勝感愧。閣下此一編輯,則眉目清醒利人多矣。竊謂此錄皆取材書中,即論疏序跋等中,亦可節取。非書中可節,余皆不可節也。且此錄原屬節錄,固不宜恐涉斷章取義之嫌。而今之時勢,尤當以注重因果誠敬倫常,為救國救民弘法利生之要務。凡涉此義,似宜多采。所立十科,頗為通暢。略有字句不均,及不甚暢亮之處,因另開於旁。一贊凈土超勝,二誡信願真切,三示修持方法,四論生死事大,五勉居心誠敬,六勸注重因果,七分禪凈界限,八釋普通疑惑,九諭在家善信,十標應讀典籍。祈為裁度。(《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49頁 復李圓凈居士書二)

  581、李圓凈居士為什麼編輯《印光法師嘉言錄》?他為初級念佛人帶來什麼方便?

  《文鈔》繁廣,初機或難於簡別其易曉了而合機宜者,欲令先得其門徑,從茲著實進修,自至其極,免致望洋興嘆,或至退屈之虞。故李圓凈居士遂摘錄要義,分門別類,編作《印光法師嘉言錄》。

  勿以所說皆平實庸常而棄之,以求其高深玄妙者。夫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如來之道戒定慧而已。能於平實庸常之事而實行之,行之及極,其高深玄妙之理,豈待別求。否則高深玄妙,但屬口頭活計生死到來,一毫也用不著,願閱者悉注意焉。

  圓凈居士李榮祥,近數年來,專心佛學,於起信、楞嚴、圓覺,各為疏解。光謂青年人宜先著實用念佛功夫,待其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時,再行發揮,自可闡明佛意,宣傳宇宙。當時彼尚不以為然,後以用心過度,形神日衰,始知光言不謬。乃復詳閱《文鈔》,不勝歡喜,遂摘錄要義,分門別類,編作一冊,祈光為作題詞。擬用報紙印一千冊,以應急欲即閱者。(以先曾逐次登居士林林刊,故屢有催促令印之者。)及光五月至申,乃與其妻,同受歸依。八月書出,不久送完。函索者紛至沓來,遂令漕河涇監獄署,排作書本。陳荻洲居士,願任排工,並打四付紙板費,又任印二千冊,一時任者,將近二萬。

  其紙板擬留本獄署一付,以作上海流通之備;一歸圓凈居士保存,以備己及諸善士之用;一送哈爾濱宣講堂,俾關外信心者,易於購閱;一送南洋新加坡商會,俾各島華僑,同得讀誦。其所錄之出處某卷某頁,一一備載,庶可以《文鈔》全文相對閱。由其於諸文中截取要義,匯歸一類,故每有文義稍同,而不即刪削者,冀閱者受反復勸勖之益,冀其直下斷疑生信也。其出處卷及頁數,皆依《增廣文鈔》,以《增廣文鈔》,作永久流通之本,余則久後必無再印之舉也。又以《文鈔》繁廣,初機或難於簡別其易曉了而合機宜者,欲令先得其門徑,從茲著實進修,自至其極,免致望洋興嘆,或至退屈之虞。

  因錄《文鈔》選讀目錄,附於《嘉言錄》序後。庶未曾研究佛學之人,得以坐進斯道,其利人之心,可謂親切周摯,無以復加矣。因為敘其所以然,以期閱者共知。所願見者聞者,勿以所說皆平實庸常而棄之,以求其高深玄妙者。夫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如來之道戒定慧而已。能於平實庸常之事而實行之,行之及極,其高深玄妙之理,豈待別求。否則高深玄妙,但屬口頭活計生死到來,一毫也用不著,願閱者悉注意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43頁 嘉言錄題詞並序)

  582、《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一書的作用是什麼?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一書由鄧慧載等數居士記錄,印祖鑒定並作序。序雲,此稿,大通家固不要看。倘愚鈍如光,又欲即生了生死大事,及欲治心治身,治家治國,無從下手者,閱之或可不無小補雲。

  九月初,中國佛教理事長圓瑛法師菩提學會領袖屈文六居士等,以光年老,或有心得而不知其只能吃粥吃飯。請於啟建護國息災法會時,來滬演說,固辭不獲,只好將錯就錯。至期,每日鄧慧載,及無錫二三居士,各於收音機,聽而錄之,持來求為鑒定,即欲排印。所錄互有出入,而鄧之字大,遂依之略為筆削。此稿,大通家固不要看。倘愚鈍如光,又欲即生了生死大事,及欲治心治身,治家治國,無從下手者,閱之或可不無小補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70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序)

  編者註:1936年夏歷十月初九至十五日,因國家多難,水旱頻仍,佛教團體上海佛教凈業社啟建護國息災法會(大悲道場)七永日,圓瑛法師主七,恭請印光大師蒞滬說法

  583、《印光法師文鈔》對學佛有什麼幫助?

  《印光法師文鈔》若過細看,則禪凈之界限,及所以然,並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固已明若觀火,可以永無疑慮矣。對於初機入道者,利益不可思議

  又《印光法師文鈔》,乃徐蔚如三四次排印者,已散完矣。若九月到上海,當於商務印書館請一部寄來。若過細看,則禪凈之界限,及所以然,並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固已明若觀火,可以永無疑慮矣。但文不足觀,但取其有益於初機入道者即已。若以古德著述之模範繩之,則將棄置之不暇,何堪更為研究也。最初從此入,已經知其門路,再看古人所著,則固易為瞭然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足廢人,當途指路,玉與行人,當不以粗厲殘廢見棄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610頁 復馬舜卿居士書)

  584、為什麼熟讀《文鈔》,依之而行,就會不致受庸人所誤?

  須知光乃取佛菩薩祖師知識之意而說,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故熟讀《文鈔》,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誤。

  既皈依佛法,當熟讀《文鈔》,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誤,致求來生福報,及外道煉丹運氣,以求成仙等。汝果能領會得《文鈔》義,縱百千外道亦不能搖動汝心。且勿謂此系光所說,恐不足依據。須知光乃取佛菩薩祖師知識之意而說,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祈慧察,則幸甚。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18頁復周智茂居士書)

  585、初機讀《印光法師文鈔》有什麼利益?

  初機行人閱讀《文鈔》,則禪凈之界限分明自力佛力之利益大小,明如觀火。自不致欲了生死,不知路頭,並於一切法中,見其法法圓妙,不至無所適從耳。

  又徐蔚如居士,裒集印光應酬筆劄,兩次排印於京,名《印光法師文鈔》,二本。所代來者,已經散了。今春又令商務印書館另編重排,兼令留板,而本館又謂凡各處分館,皆為代售。現在尚未出書,或年終春初出書,祈購而閱之。雖無大發揮,而於初機頗有小益。以故蔚如為之屢印,而期其廣傳也。閱此,則禪凈之界限分明自力佛力之利益大小,明如觀火。自不致欲了生死,不知路頭,並於一切法中,見其法法圓妙,不至無所適從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92頁 復酈隱叟書)

  586、印祖為什麼向念佛人極力推薦《印光法師文鈔》?

  欲得佛法實益,當從要處著手。倘不知此義,氾濫研窮,只可作未來善根,斷不能即生便得了脫。光之《文鈔》,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經論中要義,以淺顯之語言,而表章發揮之。若認作光說,便失卻來源矣。

  千祈守分,按光《文鈔》所說而行,勿入此種黨派中則不負宿世善根。此日皈依矣,今為汝取法名為慧擴。汝果能本我所說而行,並以家中父母兄弟等,外面鄉黨朋友等,令彼同依《文鈔》所說而行,庶可令此智慧,普遍流通於遐邇。譬如一燈,燃百千萬億燈,俾光明遍照,而我此燈,仍不欠少。若只知為己,不願利人,則如一燈長只一燈,究有何益。是以貴以此義,擴充推廣也。汝且勿謂光乃一粥飯僧,所說者何能受持奉行?欲學佛法,固有佛一代之經論在,唯令人依《文鈔》行,豈不是棄大海而寶守一漚,翻成笑話。須知欲得佛法實益,當從要處著手。倘不知此義,氾濫研窮,只可作未來善根,斷不能即生便得了脫。光之《文鈔》,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經論中要義,以淺顯之語言,而表章發揮之。若認作光說,便失卻來源矣。又現今各處不靖,當此時際,若不念佛觀世音,則無所覆庇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4頁 復周大賚書)

  卷十二 普通疑惑與解答

  587、如何認識佛恩廣大?

  佛恩之廣大周遍而無窮盡也。譬如杲日,為照世故,出沒無住。亦如船師,為渡人故,往來不停。我等縱使粉身碎骨、肝膽破碎、以致獻出生命,佛恩永劫難報!

  甚矣佛恩之廣大周遍而無窮盡也。何以言之,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於六塵境中,起貪嗔痴,造殺盜淫,由惑造業,由業受報,久經長劫,輪迴六道,了無出期。佛於往劫,知此事已,即發大願,欲令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同悟本具佛性,同出生死輪迴,同成無上覺道,同入無餘涅槃。從茲普為法界眾生,久經長劫,行菩薩道,但有利益,無不興崇,六度齊修,一法不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其行施也,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悉無吝惜。故《法華經》雲:「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

  只此布施一行,尚非劫壽能宣,況其餘之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及四攝、萬行乎哉!及至惑業凈盡,福慧圓滿,徹證自心,成無上道,普為眾生,說所證法,直欲同皆得己所得。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復隨機施教,令其隨分得益耳。及其一期事畢,即入涅槃,猶復不舍大悲,於他方世界,示成正覺,以行濟度。如是示生此界他方。固非算數譬喻之所能及。譬如杲日,為照世故,出沒無住。亦如船師,為渡人故,往來不停。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01頁 佛遺教經解刊布流通序)

  588、佛教儒教的共同點和區別是什麼?

  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世人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哀哉。

  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閣下所謂學孔學佛,理不外《大學》一章者,乃決定無疑之語,此淺而論之也。至於發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二嚴悉備乎?為如證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分見佛性乎?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三者唯聲聞斷見思最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

  故紫柏雲,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間,而其道力,任運不犯殺戒,故凡所至處,蟲自離開,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況二三四果乎。儒教學者且置,即以聖人言之,其聖人固多大權示現,則本且勿論。若據跡說,恐未能與見思凈盡者比,況破無明證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謂明其明德,堪與破無明者比肩,然破無明者,有四十一位,為與最初之初住比肩耶,為與最後之等覺比肩耶?即與最後之等覺比肩,尚於明德未明至乎其極,直待再破一分無明,方可謂為誠明合一,始本無二耳。吾故曰,體同而發揮工夫證到不同也。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8頁 復湯昌宏居士書)

  589、如何處理好理與事的關係?

  夢東雲:「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末法眾生,根機陋劣,唯有仗佛力之凈土法門,亦可永出輪迴。此不可思議之最上乘法,宜理事並談,誡勸齊施。

  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無增減其所升沉迥異,苦樂懸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別耳。闡揚佛法,大非易事。唯談理性,則中下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士每厭聞熏。然因果心性,離之則兩傷,合之則雙美。故夢東雲:「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末法眾生,根機陋劣,禪教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難,何況了脫。唯有仗佛力之凈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縱五逆十惡,亦可永出輪迴,高預海會。此不可思議之最上乘法,宜理事並談,誡勸齊施。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25頁 與佛學報館書(節錄))

  590、執理廢事有什麼害處?

  執理廢事者,撥無因果。如以畫餅充飢,陵空作屋。自誤誤人,罪豈有極。以善因而招惡果,三世諸佛,名為可憐憫者。

  知之匪艱,行之維艱。世有一班掠虛漢,聞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理,或由閱教參宗,悟及此理,遂謂我與佛同,而了無所用其若修若證。遂放心恣意於一切境緣之中,誤謂六塵即覺,貪嗔痴即戒定慧,何須制心攝身,無繩自縛。此種見解,最為下劣。謂之執理廢事者,撥無因果。如以畫餅充飢,陵空作屋。自誤誤人,罪豈有極。以善因而招惡果,三世諸佛,名為可憐憫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46頁 復永嘉居士書八)

  591、什麼是真諦和俗諦?

  真諦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諦則無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舍一法也。須知真俗同體,並非二物。

  克論佛法大體,不出真俗二諦。真諦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諦則無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舍一法也。教則真俗並闡,而多就俗說。宗則即俗說真,而掃除俗相。須知真俗同體,並非二物。譬如大圓寶鏡,虛明洞徹,了無一物。然雖了無一物,又復胡來則胡現,漢來則漢現,森羅萬象俱來則俱現。雖復群相俱現,仍然了無一物。雖復了無一物,不妨群相俱現。宗則就彼群相俱現處,專說了無一物。教則就彼了無一物處,詳談群相俱現。是宗則於事修而明理性,不棄事修。教則於理性而論事修,還歸理性。正所謂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事理兩得,宗教不二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64頁 宗教不宜混濫論)

  592、什麼是真無生忍?

  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凈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熔余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余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63頁 復袁福球居士書)

  593、悟、證的含義是什麼?

  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凈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

  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明眼之人,親見歸路。亦如久貧之士,忽開寶藏。證者如就路還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寶,隨意受用。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凈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83頁 復永嘉居士書五)

  594、為什麼念佛人不可祈求大徹大悟?

  念佛閱經,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得大徹大悟,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不能,不如老實念佛,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隨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決定無疑之詞。

  念佛閱經,悟二空理,證實相法,乃約省悟修持,示現因後果。且勿籠統自任,謂現生便能如是。現生證實相者,非無其人,恐賢契無此善根若不詳陳其故,或致妄期聖證,則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致喪心病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求升反墜,弄巧成拙。究其結果,難免永淪惡趣,不但埋沒己靈,實為孤負佛恩。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如圓教名字位中人,雖五住煩惱,毫未伏斷,而所悟與佛無二無別。(五住者,見惑為一住,思惑為三住,此二住於界內,塵沙無明惑共為一住,此二住於界外,)

  若約宗說,則名大徹大悟。若約教說,則名大開圓解。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彷彿明了而已。如龐居士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智者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徹大悟大開圓解。若雲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南嶽思大禪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雲證實相法耳。)

  智者大師釋迦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凈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凈,如法華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蕅益大師臨終有偈雲:「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儔,而見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為東坡草堂清作魯公,猶其上者。次則海印信為朱防禦女,又次則雁盪僧為秦氏子檜。良以理雖頓悟,惑未伏除,一經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乃實相之異名。)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

  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後進之難超越。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擬故耳。三大師末後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報。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曰念佛閱經,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隨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決定無疑之詞,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證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0頁 復永嘉居士書五)

  595、《往生咒》需要學梵文嗎?怎樣持咒利益大?

  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不可思議矣。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

  《往生咒梵文,學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別心,謂此略文為非。一起此念,則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謂為未合佛意。須知譯經之人,皆非聊爾,何可以他譯不同,便藐視之乎?千餘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勝數。豈千餘年來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不可思議矣。又持咒一法,與看話頭相似。看話頭以無義路,故能息分別之凡情,證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50頁 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596、出家條件是什麼?印祖為什麼不鼓勵出家?

  古人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無一人不當修,亦無人不能修。持齋念佛者多,推其效則法道興隆,風俗淳善。此則唯恐其不多,愈多則愈美也。至於出家為僧,乃如來住持法道,與流通法道而設。若其立向上志,發大菩提,研究佛法徹悟自性,宏三學而偏贊凈土,即一生以頓脫苦輪,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則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無大志向,欲藉為僧之名,遊手好閒,賴佛偷生,名為佛子,實是髡民。即令不造惡業,己是法之敗種,國之廢人。倘或破戒造業,貽辱佛教,縱令生逃國法,決定死墮地獄,於法於己,兩無所益。如是則一尚不可,何況眾多。

  古人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念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隨意出家為之作俑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2頁 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

  597、五倫中為什麼沒有列老師?

  師有成我之德者,則屬於父;誘掖獎勸,以達其材,則屬於兄;麗澤互益,則屬於友。孟子謂師也父兄也,故五倫之中,不列其師。

  夫人生大倫,其數唯五: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而父生,師教,君食,三者相等。何五倫之中,不列其師?不知師有成我之德者,則屬於父;誘掖獎勸,以達其材,則屬於兄。孟子謂師也父兄也。次則麗澤互益,如二月互照,二手互援,則屬於友。(朋從二月,友從二手,古文友作「 」,又,手也, 系又之變體,)故佛門每謂尋師訪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61頁 復永嘉居士書五)

  598、舍利是怎麼回事?

  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 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舍利也稱身骨或靈骨。

  言舍利者,系梵語。此雲身骨,亦雲靈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舍利。古有高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