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第四十問:「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此偈源於《菜根譚這本書,為明末一位隱士所著。「菜根譚」的含義,喻為咬得菜根,是人能吃千般苦,自然當得萬事成。此偈全義,為「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事少之為福;唯平心者,始之多心之為禍。」

  對此偈義,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儒教的人,會理解為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事務纏身苦於心,方知少事才是福;人心靜時才覺得,沒事找事為禍端。道教的人,會理解為一日清閑一日福,一日無事神仙境界,逍遙自在是真福,俗事一件為心煩;平心靜氣方可道,凡心一念禍及身。佛教的人,可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從佛教文化來理解,即從名相思維上,理悟到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境界身心安穩福報,不結俗緣結法緣;時處清凈少魔擾,妄心一念業現前。另一方面從佛教義理來理解,即從修行證悟上,明了「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的境界,清心無染自來福,定境能觀物外閑;明月入空白雲障,法中無我業習斷。

  當人淡泊明志,才能志存高遠;達人修養身心,才悟賢德境界。可在塵世間,物慾橫流為時尚,紙醉金迷是追求;大義道德少人守,方顯國學百家壇。平常人生飲食男女情慾歡欣,生產事業;家庭生活平常現實本來面目,無可厚非。可是,人須升華境界,開闊達觀胸懷;弄清人生意義,才有聖教同音。依宗開導善化,文化相融傳統;唯佛教法了義,直指實相真諦。2015/1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