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本願與本誓,其差別如何?
答: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者,本誓也。故四十八願,是法藏菩薩當時之本願,依此願成就而成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名號,勝余佛之名號者,本願之故也。若不建立本願者,雖稱名號,不能破無明,不成為報土之生因,則與諸佛之名號相同。故阿彌陀佛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為成就此願,經兆載永劫之修行,今已成佛,此大願業力附隨故,勝於諸佛之名號。若稱念者,依阿彌陀佛之願力,決定往生也。是故聞阿彌陀佛之本願,無疑住於應得往生之道理,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應思決定往生也。譬如身著香味所熏之衣,雖謂其源是彼香味,然而衣香熏身故,成為其人之香。本願熏力之香味熏於名號之衣,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名號之衣熏身故,決定往生之人也」。
第三十九段文這個問答,雖然是法然上人在解釋本願與本誓的差別道理,但是在最後法然上人,仍然是在彰顯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有願力能得救度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法然上人在開示凈土教法,可說處處彰顯名號的佛德,將這句名號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功德力,能夠救得了念佛人的道理,一而再再而三,可說不厭其煩的說出。目的當然就是為了要使念佛人,對這句佛號的稱念,在心中安心自在。
一個信心的念佛人,當然一信永信,在心中對這句佛號的稱念,就猶如一位貪愛財寶的人,將鑽石黃金看的非常的貴重,牢牢抱住,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的心中對這句名號,有當作是鑽石、黃金一般的看重嗎?如果有,那麼心中對這句佛號的稱念,必定是想起就念很怕遺失。猶如鑽石黃金,我們一定會收藏妥當,很怕被小偷偷走一樣。
「問:本願與本誓,其差別如何?」
一開始法然上人就將本願與本誓的不同說出來。這個分別並不難了解。
「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說「本願」這兩個字,我們學習阿彌陀佛本願的行者,當然要正確無誤的了解,本願有兩種意義,一是因本,二是根本。就因本而言,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所發的誓願,通稱為本願。譬如葯師佛在因地所發十二大願叫做葯師本願;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四十八願叫做彌陀本願;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所發的五百大願叫做釋迦本願。所以諸佛在因地所發的願,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相同的就是四弘誓願稱為通願,不相同的叫做個別之願,稱為別願。
阿彌陀佛的別願,釋迦牟尼佛的別願,葯師佛的別願各個不同。當你念哪一位諸佛如來的聖號,照諸佛如來在因地本願起行,你就相應哪一位諸佛如來的願力,就是如此。所以當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根據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薩所發的四十八願起行,相應四十八願的願力,你就是契入阿彌陀佛的願海,當然你就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你就能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了辦生死,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就是如此。所以就因地所發的願力稱為本願。
那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四十八條大願,每一願都稱為本願,這就是因本的意思。在四十八條大願之中,有的願是真實,有的願是方便,這是就根本來說。在攝生三願有真實願、有方便願,古德無不將攝生三願判第十八願為真實願,判第十九願、第二十願為方便願。所以就根本之願而言,第十八願就是本願,所以也可以稱為本願王,或者稱為王本願。
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根本,因為第十八願最後兩句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法藏菩薩以古德的真心,絕對要救度眾生,而流露出來的誓言。四十八願雖然每一願,都是法藏菩薩的悲心流露,但是唯有第十八願是在誓救一切眾生。第十八願是十方眾生修因根據之願,因為如果沒有眾生的絕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四十七願,縱然是法藏菩薩的大悲心願,再怎樣對十方眾生有所利益,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眾生的利益當然是得不到,所以對眾生而言毫無意義。
譬如第一願無三惡趣願,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途,這是法藏菩薩誓言要成就的,國土清凈莊嚴無有三途。對在六道輪回的凡夫眾生而言,所生活的環境有三途,就會產生很多困擾甚至痛苦。如果沒有三途,對會生死的六道凡夫而言,這樣的環境就非常的殊勝。法藏菩薩誓言成就的國土沒有三途,那麼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的六道凡夫,如果我們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途,對我們來說並沒有意義,對不對?對!
所以第十八願是法藏菩薩要使十方的眾生,尤其是凡夫,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願。四十八願唯有第十八願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的誓言。就四十八願而言,願願都是法藏菩薩的大悲心願,就稱為本願。
使念佛的眾生必定往生,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有如此的心意,這是法藏菩薩的真誠發願,就真實願而言唯有第十八願,在攝生三願之中是真實。也因為第十八願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的誓言,所以本誓就是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話。
這樣本願與本誓,其實差別就是在,本願說的范圍比較大,本誓別指第十八願。意思其實是相通,說的范圍大或小的差別而已。故四十八願,是法藏菩薩當時之本願。
法藏菩薩其實非是一般在因位修行到菩薩地位的菩薩,古來有不少的諸師,對法藏菩薩發願的地位判別有所不同。法藏菩薩發願的地位,就是說法藏菩薩發願的時候,他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修行到什麼階位的菩薩?因為菩薩有權教菩薩,有實教菩薩,有果地再來的菩薩,有在因位凡夫修行到菩薩的菩薩,有大菩薩、有小菩薩。
如果以《華嚴經》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言,四十一位的菩薩都稱為菩薩。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地,有凡夫菩薩,也有聖人菩薩。諸位你我雖然還沒有斷煩惱證菩提,我們在菩提道路修學佛法,一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們也可以稱為菩薩,稱為什麼菩薩呢?名字菩薩。在名字上我們是一位菩薩,事實上是凡夫,所以稱為名字菩薩。
那麼法藏菩薩發願的地位,是屬於什麼菩薩呢?曇鸞大師告訴我們說,法藏菩薩是果地再來人,成佛之後的佛陀。為了要救度十方的凡夫眾生,所以示現菩薩因位,發願修行廣度十方眾生。在《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說,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也說到阿彌陀佛是久遠劫以來,就實成法身的諸佛,所以法藏菩薩,事實不是一般的權位菩薩,是果地再來人的菩薩。他憐愍我們凡夫眾生的生死苦難,所以以古佛的真心,以菩薩的因位發願,要廣度眾生。猶如諸位你我如果將來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乃至到他方世界成就妙音如來。我們以如來的神通佛眼看見十方的眾生,事實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姊妹,我們自然而然也會以佛的大悲心,去救度生生世世父母兄弟姊妹。這是每一位諸佛如來,都必然的大悲心願。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法藏菩薩,發四十八願當然就是為了要救度還有生死的凡夫為本。你我就是還在生死苦海漂流的凡夫眾生,所以在諸佛之中選取稱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為我們這種生死的凡夫所發願的,所以為什麼我們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道理就是在這裡。
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都有本願,為何我們要選取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以度凡夫為為本。因為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是自己生死了辦的依靠妙法,你怎麼會對四十八願無心探討呢?絕對不會!
因為要使你了辦生死的四十八願大法,攸關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事,你一定會非常的有心探討,四十八願的妙法到底是在說什麼道理?除非你無心要了辦生死,除非你還有興趣六道輪回,除非你還有想要在人間生活在六道之中。不然我相信,你有想要真心了辦生死,四十八願度就是要度我這個眾生,那四十八願在說什麼道理,你當然一定有興趣知道,有心了解,這是一定的道理。
諸位菩薩,四十八願就是在告訴我們說,阿彌陀佛用名號要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四十八願的每一願,都是阿彌陀佛要讓我們起念佛行。你如果將四十八願的每一願,法藏菩薩發願的心意了解了,你都會想要起念佛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譬如第一願國無三惡道願,西方極樂世界無三惡道,來自法藏菩薩第一願的願力:
我將來成佛的佛國,沒有畜生、餓鬼、地獄三途。法藏菩薩發願的心意,就是要令在有三途六道的眾生,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途,生起嚮往之心。所以心中自然會起念佛,因為念佛是往生凈土的修因。到了凈土世界因為沒有三途,就不怕自己因內心的貪瞋痴三毒煩惱起現行而墮落三途。
在有六道的娑婆世界,對我們在人道的凡夫而言,我們最恐懼驚怕的就是會墮落地獄受苦受難,地獄是六道之中最為痛苦的地方。很多為非作歹的人,表面上不怕生死的輪回,不怕因果的報應,但是當他做完壞事的時候,想到有可能被警察抓到關在監獄裡面,他的內心就會恐懼。人間的花報被警察抓到,關在監獄都會恐懼了,將來在地獄的果報,痛苦是比在監獄還重於百千萬億倍,內心怎麼會不恐懼?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正是為了要將我們內心最深層的不安,徹底的了辦。我們內心最深層的不安,就是生死大事,因為有生死輪回,對凡夫眾生而言,痛苦可說是無止無盡。我們如果在人間能夠永遠不死,那麼我們也許在人間受到很多痛苦,就會更有這份忍受的力量,因為在人間不會死。但是在人間我們看見別人死亡,我們內心就會警惕,內心就會有恐慌,內心就會有驚怕。
人會死的,尤其是有的人快要死的時候非常的痛苦,所以對我們凡夫眾生而言,生死這件事在深層的意識裡面,充滿了黑暗、充滿了恐懼。甚至中國人,連說到「死」這個字,就非常的禁忌,這不就是一種深層意識驚怕的反射嗎?「怕死焉不死,好生焉長生」,所以在我們內心,如果有一分恐懼死亡的陰影,更要好好將死亡這件事,在還沒來臨的時候,現在就提出檯面好好面對,這樣才是有智慧的做法,諸位菩薩你說對不對?對。
請問諸位菩薩:自己生死了辦這件事,由自己在平生,好好的來面對處理比較好,還是等待臨終讓別人幫我們了辦處理比較好?自己在平生了辦處理,當然比較穩當。如果生死的了辦這件事,是等待臨終讓別人為我們處理,在臨終自己做不了主,這樣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諸位菩薩,如果你常做臨終關懷,你就會發覺不少的人,在臨終快要死了是非常的痛苦,身體自己做不了主,讓醫生護士在做主。雙手雙腳讓醫生護士綁住,不能夠自己做得了主,不能夠自由活動。所以現在念佛,正是為了要將自己生死了辦這件事,在平生就了辦妥當。這樣的人就是肯面對自己,有一天一定會死亡的事實,這樣的人就是有遠見的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准備的意思,凡事一定是有備無患,世事都會預先做好准備了,生死大事這件事,怎麼不會在平生就預先准備呢?實在是奇哉怪哉!
我們不關心自己的生死大事,在久遠劫以來就有一個人,很關心我們的生死大事,這個人是什麼人你們知道嗎?(阿彌陀佛),好在你們還會知道,如果連阿彌陀佛在關心你的生死大事你都不知道,你就是很可憐的人,也是很悲哀的人。阿彌陀佛關心我們的生死大事,為了要幫助我們的了辦生死,為了要使我們解脫自在,發四十八願,就是對我們絕對的救度。
四十八願的本願,第十八願的本誓,正是絕對要救度我們有生死的眾生,回歸西方極樂世界。第十八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本誓的誓言,就是絕對要救我們的真心流露。第十八願因願文,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為了加深印象,大家再跟著我來讀一遍,好不好?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乃至十念是念什麼?乃至十念阿彌陀佛發這句的誓言,用意是在哪裡?用意就是在你念佛,下面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我救你。如果我沒有救你念佛的人,我就不要成佛了。第十八願就是這樣的意思,這樣的意思已經非常的簡單了,非常的淺白了。「乃至」兩個字就是不論你念多念少,所以才會用不定之詞。所以只要要求我們念佛,無論你念多念少,我都一定會救你,法藏菩薩的本誓就是如此。
諸位菩薩,你站在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的立場想看看,要成就救度十方念佛的人決定往生,不管十方任何人佛號念多念少,都決定有能力救度他,到西方極樂世界。法藏菩薩要修行修到什麼程度,才能完成這樣的能力?你曾為阿彌陀佛想過嗎?曾嗎?你們都沒有回答我,就是不曾,可見你們都很沒有良心,從來都沒有想過阿彌陀佛,到底是怎樣為我修行。
本願與本誓你知道道理,當然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心和本願有相應嗎?也不念佛,也不吃素,也不修行,你和阿彌陀佛的本願怎麼會相應?你和阿彌陀佛的本願不會相應,你當然要生死輪回。你每天內心在想五欲,是和閻羅王相應,還是和阿彌陀佛相應?你們又不要理我了,當然是和閻羅王相應。所以問問你自己的內心,我每天內心在想什麼?我們能夠這樣整天在報恩念佛堂的大殿念佛修行,這不是在一佛二佛三佛的佛所種下善根,這是我們過去生,在無量諸佛的佛所種下善根,所以今生此世,才能夠在念佛堂整天念佛。尤其是我們報恩念佛堂,自從落成啟用到今天,每天念佛八小時,這樣的道場你要去哪裡找?有什麼道場每天念佛八小時不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持續不斷?
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興建完成,同樣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念佛,為什麼?因為每天都要吃飯,因為每天都要休息,每天有三件事情我們都一定要做到。哪三件事情?念佛、吃飯、休息,對!第一是什麼?你不要跟我說第一是吃飯,第一是念佛,第二吃飯、第三休息,而且這三件事缺一不可。每天都一定要做知不知道?知道。
諸位菩薩你們今天有吃飯嗎?有,有吃飯一定要回答大聲一點,回答得要死不活,沒什麼精神,表示可能吃不飽。每天都要休息,當然每天都要念佛,這樣你每天和阿彌陀佛的本願或本誓相應,你當然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南無阿彌陀佛是行,聞阿彌陀佛的本願是解,解行並進,缺一不可。而且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妙法的當下就是修行,這是凈土宗不同於其他宗派很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