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師父常說求一門深入,而同時也在做多元文化,是不是很矛盾?

  問:下面一個問題師父常說求學修道要一門深入,即使凈土五經也最好選擇一種,擇一而修。而師父同時也在做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對其他宗教的典籍深有研究並有時贊嘆,這兩件事是不是很矛盾?

  答:看起來矛盾,實際上是一樁事情這是中國人跟外國人在求學學道理念上有差別中國人,我們幾千年前的老祖宗教導我們的方法就像一棵大樹一樣,你看你種樹,種樹先要有根,根生一個本,本再生枝,枝再生條,條再長葉,這個樹是這麼種的,他就從這上面用這個例子來教我們這個道理,我們首先要紮根。在中國這兩千年來,佛教傳到中國,無論是世法、是佛法,包括道也不例外,統統都是扎三個根,傳統的根,儒家代表道家的根,《感應篇》,佛教的根,《十善業道》,這三個根。三個根紮下去之後,你就具備有學聖學賢學菩薩學佛條件你就具備這個條件,具備這個資格,然後怎麼學法?無論是經論,你只取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記住,像佛在《金剛經上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就法門,無量法門,你只要學一樣。怎麼選擇?選擇你喜歡的,你愛好的,你能夠理解的,與你生活不產生障礙的,你取這種經論,選一種,一直學下去,就是一門。這一門,修學期間,我們過去常講,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你守著這個規矩持戒,三個根是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都是戒,從戒你就能得定。你看你學一樣東西,每天想一樣,你不會胡思亂想,不會心浮氣躁,你心是定的,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開了。所以中國教學是教你智慧,不是別的,智慧開了之後就通達了,不但這個通,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所有法門都通,這是智慧。然後你才廣學多聞,所有的經論都可以涉獵,為什麼?那輕而易舉的,你一接觸就通達,一個道理,一個原理,你就全通了。就像那個樹它長大了,枝葉花果非常茂盛,幾千年年年生新枝,年年開新花、結果實,活的!這是中國人求學問。到你智慧開的時候,不但自己的宗教可以學,看看其他宗教,你一看全都明了,明了的時候你才真曉得,所有宗教是同一個根,同一個源流。可是沒有到這個程度,特別是沒有得到定,清凈心沒有現前,你要學多了,你的心就雜了、就亂了,就把這一開悟機會掉了。你廣學多聞的是什麼?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智慧是兩樁事情

  外國人求學,他理念跟我中國人恰相反,他一開始就學很多,所以說是為學像金字塔一樣,底很大,什麼都學,慢慢愈學愈尖,到最後他才專。他是由博到專,他那個專真的像金字塔一樣,到最高的拿到博士,拿到這個塔頂了,塔頂再不能往上升,它不像樹,樹是活的,它逐漸往上長。所以外國,到那個頂點他就沒有辦法再推進。所以中國的這個理念跟金字塔恰恰相反,先是專一,最後是廣大,枝葉繁茂。所以中國用樹做比喻好懂,外國用金字塔做比喻好懂,這是為學的理念不相同,外國人重視的是知識中國人重視的是智慧

  ……

  這個事情沒有矛盾,有先後次第不相同。初學的時候要一門深入、要長時薰修,到你學成之後,你就能夠發揚光大,你就能夠廣學多聞。記住,佛門四弘誓願里頭第三句說「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廣學多聞,但是在前面是不許可的。前面你看看,四弘誓願第一個教你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就是你的修行、你的學習為什麼?是為度眾生。度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服務的時候,你要德行要有學問。所以第二條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裡面最重要的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個東西要斷盡,你德行成就了。德行成就,還要學術,「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我們初學著重在德行德行著重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德行成就之後你就廣學多聞,就普遍的涉獵。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就是廣學多聞在這個之前,他在文殊菩薩會下,那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畢業了就廣學多聞,所以它是兩個階段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一0)(共一集)

  2009/1/30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21-509-0001

  普為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