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念佛600問》
上中下三根皆為凈土法門所攝之機?須知無量法門,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求其攝生普遍,利濟無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後始本不二,不斷煩惑,不歷異生,即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者,唯凈土法門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下根如五逆十惡之輩,皆為凈土法門所攝之機。以其至簡至易,至頓頓圓,故能如大地之普載萬象,大海之普納眾流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52頁 吳淞佛教居士林發隱序)
119、為什麼說念佛一法,唯務高深和談玄說妙者不能得實益?
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唯務高深,談玄說妙,則如數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盡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談說,有何利益。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盡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
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回嚮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唯務高深,談玄說妙,則如數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盡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談說,有何利益。
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盡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涼國師說,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門,最合末法時機。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690頁 凈業社開示法語)
凈土法門。若凡若聖,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臨欲命終,隨佛往生,亦登不退,故最為第一。如來之恩,廣大周至。雖天地父母,莫能喻其萬一也。
凈土法門,乃如來普度眾生之特別法門也。如來愍念眾生,示成正覺。俯順群機,循循善誘。大根則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斷惑證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則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趨吉避凶,為入道方便。雖則大小不同,權實各異。皆須斷盡見思二惑,方可出離分段生死。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生死,進少退多。以道不勝習,業能縛心。譬如坯器未燒,經雨則化。雖有前功,了無所益。以是之故,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凈土法門。
俾若凡若聖,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則以已信願,感佛慈悲。感應道交,必蒙攝受。迨至臨欲命終,即得隨佛往生也。既往生已,則已斷惑者,速證無生。具業縛者,亦登不退。從茲親炙彌陀,參隨海眾。熏陶化育,染如來之妙香。障盡智圓,複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如來之恩,廣大周至。雖天地父母,莫能喻其萬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57頁 西方公據重刻序)
念念在凈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執定此義,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執定此義,以教中下根人,則阻人勝進不淺。何以故?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33頁 復濮大凡居士書)
122、為什麼說當今之世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
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飢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故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
然須恪守本分,切勿學好高務勝一派。譬如穿衣吃飯,須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飲飢食,則可以養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傷身心。非飲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視其人之善用與否耳。無論如何資格,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又須注重凈土法門,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難易奚啻天地懸隔。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祈勿被此種邪說所惑。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飢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37頁 復雲南王德周居士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