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百問(8)

  問: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孝心?

  答:百行孝為先,孝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決前提。母子天性相關,孝順報恩乃人之天賦,如果對父母孝心都喪失殆盡,可謂哀莫大於心死。要激活孝心,首先要想到沒有父母,便沒有自己的生命母親十月懷胎,飽受苦惱,孕育自己的生命,一生下來,哺乳三年,慈悲之極。將飯食嚼碎餵養小孩,用自己心血來為我們哺乳,晚上孩子拉屎拉尿,母親便把孩子放在乾的地方,自己睡在尿濕的地方孩子生了病,母親倍加憂念,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來,如是等父母恩德,雖天地不能喻其高廣!所以我們必得孝順父母動物都有反哺之恩,何況人呢!其次應思惟,我們自己也會變老,我們現在孝養自己的父母讓他得到一個精神生活上的安定,那麼,自己的子女將吾人對父母態度看在眼裡,我們孝養了父母子女也會孝養我們,你現在自己的父母種種不孝順,比如,自己住很寬敞的房子,讓父母住狹小陰暗的房子,那你的兒子以後也會把你放在一個角落裡面去住,不予理睬。再次,孝道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智慧,促成我們的事業,是最大的福德供養父母等同供佛,敬田收獲豐碩。自古以來求忠臣孝子之門,在家中孝順父母,在單位上必然是一個忠心耿耿的,盡心盡責的人,然後他把這一念對父母的孝擴大到對一切眾生的孝,就能成聖成賢。如同地藏菩薩在因地作光目女與婆羅門女一樣,由對今生父母的孝擴展開來,成就普度一切眾生的悲願。另外,孝還能規范自己的行為,當我們一念要去賭博的時候,思惟自己的身體發膚都來自父母,如果賭博把自己都賭慘了,父母也會難受啊!讓父母感到痛苦就不去做呀!如果造殺盜淫妄的惡業,讓自己的父母都沒有臉見人,我更不能去做呀!哎,所以這一孝心還能規范自己的行為,令自己做一個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在社會上能夠建功立業的人父母感到很自豪、光宗耀祖。如果自己一失足幹了違法亂紀的事,蹲監獄了,可真是不孝之極了。以上種種方法均激發孝心,作為凈業行人,孝養父母凈業三福之首條,吾人當如教奉行。

  問:皈依佛教以後,道教禮拜可以嗎?

  答:皈依佛教,就意味著確定了精神歸宿與人價值目標。稟受三皈依時,吾人就莊重承諾: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眾。這是我們必須時刻謹記的。確立了這種信仰目標與內涵後,如果作為居士到了道教等其它宗教場所,出於對那些善神、天尊以及世間聖賢恭敬,予以禮拜問訊也是可以的。這種禮節上的禮敬與內心信仰皈依是兩回事。當然,出家僧眾對其他宗教教主聖賢,問訊合掌恭敬即可。

  問:《西方合論》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邊地疑城,請問師父邊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會生到邊地疑城?

  答:念佛法門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九法界眾生自己的福慧所不能信解。因其事理因果都是佛地大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所致,是故我等修習念佛法門者,大多都有程度不同的懷疑,《觀經》上品中生者(解第一義諦即開悟者),往生時尚存疑慮。阿彌陀佛故言:「我來迎汝。」令其是釋疑心安。明代袁宏道居士信願持名,棲心安養。後在僧寺無疾而終。據其弟袁中道夢敘凈土一文記述。袁宏道開初只是生到極樂邊地,因撰述《西方合論》的功德,很快從邊地疑城出來,居住凈土。袁宏道居士智慧與行持,在此凈業行人中,當屬優等,然尚且只生到邊地,可見凈信往生殊為不易。

  在三輩九品往生之外,別列的邊地疑城往生,乃是比喻之語,此類凈業行人疑惑心修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凈土界邊七寶城中,於中五百歲不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聲聞僧,類似此土障礙聞修聖道八難中的邊地之難(無聖人應化之地),是故,比喻邊地。此邊地七寶城為疑人所居,故又稱為疑城。生到邊地疑城者,有中輩與下輩功行的差異,然有一共同點是:智慧淺陋,對凈土妙法信得不深,然亦執持名號,勉力修持或多年乃至或一晝夜,其人中途,業力所覆,不信作善後世得福不信往生凈土之事,這種疑悔導致修行功夫怠荒,如是眾生,臨命終時,病苦纏繞,自業牽引當墮三惡道。這時,阿彌陀佛以慈悲心,令彼於睡夢中見到阿彌陀極樂剎土,彼人見已,歡喜踴躍,以懺悔心念佛求生,接續原來的念佛善根,蒙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得生極樂世界。彼人疑心所現二千里七寶城,於中住止五百年。阿彌陀佛又放光照觸彼人,令其了知滯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懺除疑根,得至阿彌陀佛所。可見,吾人只要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阿彌陀佛便將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預先安排妥貼。阿彌陀佛悲心不舍眾生,悉令往生的威神之力真實不虛。我等當如是信解。

  問:念佛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上解釋呢?

  答:念佛對我身體健康智慧的開發乃至臨命終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隨佛往生等,古往今來的事例,不勝枚舉。然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呢?

  這確實不可思議。從不可思議層面來說,此乃吾人心性之不可思議,持名奇勛不可思議,以及彌陀大願加持不可思議所致;又從可思議層面來看,亦可說出點道理。須知,諸法狀況與吾人的心念相關。我們生活中的順逆境遇、身心狀態、人際關係、生存環境等,都是由吾人念頭變現出來的。不好念頭變現出的是不好境界,好的念頭就變現好的境界。如同做夢,全心即夢,全夢即心。要改善夢境就得改善心念念佛具有凈化念頭的強力,這句名號具足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當吾人執持名號時,轉化念頭力量強大。名具萬德,名召萬德,全攝佛功能為自功德。是故,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於從本源上凈化了念頭,因而由念頭所顯現的身心狀況、人際關係事業等等,都會向好的方面轉化。而放生迴向也是這樣,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你生起慈悲心,那正報和依報就會大為改善。是故,信願念佛,戒殺放生,不惟饒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不惟利益來生更能利益當生。願諸同仁深信毋疑。

  問:人說念佛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往生呢?

  答:往生條件是信願持名,感通佛力,帶業往生。誠如蕅益大師所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能不能往生是全憑信願,有信願就能往生,沒有信願就不往生。品位高下,就看持名功夫的淺深。念佛功夫深一點,往生品位就高一點;念佛功夫淺一點,往生的品位就低一點,但不妨礙往生這件事情,所以能否往生取決於信願。為什麼取決於信願?就是感應道交,是用信願去感通的,而不是靠功夫念佛的行持是深信、切願、持名,這一點不能含混。蕅益大師又擔心未來眾生只重功夫,不重信願,又慈悲開示:如果沒有信願,縱然念佛功夫達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那樣的程度也不往生。為什麼呢?由於西方極樂世界是屬於實報庄嚴土,縱然是斷見思惑的阿羅漢都不往生,更何況悠悠凡夫!所以宜先在深信切願上著眼。具備信願持名即可往生。有功夫成片固然好,沒有功夫成片,有信願持名照樣往生。對此要有堅定信心,這樣才能得到安心快樂。如果總是在功夫上論,那就難免恐懼、擔心、不安。吾人信願持名,接納阿彌陀慈悲的救度,內心能有堅定信心,當下就安心了。安在哪裡?安在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海上,因為彌陀的大慈悲願海是把我眾生都托起來的。我們就在彌陀佛的心裡,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往生。所以念佛往生一法稱為圓頓中最極圓頓。也正因為如是圓頓,又被稱為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是故,宜從信願持名感通下手,作得生想,無須在功夫上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問:破戒後,有補救的辦法嗎?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誠懺悔也得地獄嗎?

  答:殺、盜、淫、妄、酒,前四戒為性戒,又為根本戒。毀破根本戒,稱斷頭罪,意為頭被砍下來,無法接上去,不可救了。在戒律中,稱不通懺悔,必下地獄。所以,對受戒持戒,要嚴肅認真地對待。受戒是在菩薩前的莊重承諾,籌量自己的根機能力,或受滿分戒,或受多分乃至一分戒。只要受了就得一絲不苟地行持,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如是求戒、受戒持戒功德無量。這一切都是自動自覺的,戒律既具有原則性,也有變通性。出家修行也是自己發心的,沒有誰來強迫你。出家得奉行出家的戒法,如世間放不下,還可以舍戒還俗。還俗一段時間,又想出家,還可以出家。可以七次往返,這是對男眾的施捨,女眾只有一次機會。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誠懺悔,固然比不認識自己錯誤、不懺悔強,然就聲聞戒律而言,犯根本戒的罪是懺悔不了的,果報地獄

  所幸凈土法門給了破戒行人一線生機。《觀經》下品中生就是針對破戒的眾生施設的,經雲:「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庄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花乃敷。」證知破根本戒必將下地獄的人,阿彌陀佛悲願予以救度,彰顯阿彌陀佛威神願力不可思議。吾人當如是領納彌陀的悲願,生感恩心,然不可以此作為放逸破戒的借口念佛行人宜奉持凈業三福持戒念佛,求生凈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