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行之孝道相關問題

  嘗見感應錄中,往往有念誦《地藏經》令已亡父母超升極樂迴向偈中也有‘願我宿現諸父母……接引往生安樂剎’的句子,我私下裡認為,我自己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且沒有把握,而為亡者念誦反易往生嗎?況且往生先要具足信願,若亡者信願不足,怎麼辦呢?

  凈土法門大乘菩薩道,既然是菩薩道,就必鬚髮自度度人的菩薩心願,雖然暫時無力眾生,但已種下普度之因,只有具備這種發心,才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眾生的本領,然後再娑婆重續舊願。發信度亡父亡母,是凈宗學者的助行。

  《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無量壽經》說往生正因‘要當孝順’,《觀無量壽佛經》說欲生彼國,當修三福,第一即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至於亡父亡母雖然暫時還不具信願,也能增加福德,並種得度之因,若已具信願,則增蓮位。(李炳南原著《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問:凡是聖人皆是教人行孝,佛教當然不例外,今我家兄不顧父母勸告,而逃入佛門出家,讓雙親在家悲痛欲絕,此是否合乎佛教孝道?(蕭國雄)

  答:佛允人出家原則上要經其父母許可,然亦有例外,令兄恐非其人也。乘願來者,發大心者,一者教由我啟,一者誓作人天之師,立累劫大法,救無邊眾生,可不經許可而出家,釋尊是也。

  以世法言,儒家結婚,必告父母,舜不告而娶,告則不得妻,而不天下,瞽瞍不得至養,傲象不得為諸候,是舜所成者大,故反稱為大孝也。倘圖自己清靜,求一身之快樂,佛儒二法,皆所不取,惟聖人可行權,凡夫未可借口也。(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佛教孝道看法如何?請慈悲開示

  羊有跪乳之德,烏鴉有反哺之恩,孝順父母師長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佛門孝順之道四種層次論說:

  一、物質孝順生活起居,行住坐卧,照顧得很周全,三餐飲食照料無欠無缺,行動無拘無束,物質界方面使父母覺得無憂無慮,但精神方面,為人子女每每不能讓父母稱心如意,譬如父母在家獨守門庭、孤獨寂寞無聊心生凄涼、恐懼不安,做子女的不知如何安慰或安頓才好;或當子女的三不五時語言父母有形無形的刺激諷刺,乃至尖酸刻薄的話傷及父母,雖然物質界給與父母充足不缺欠,已得到父母的歡心,但精神父母依然未得到喜悅,勉強稱之為物質孝順

  二、精神孝順—對待父母細膩周圓,心(梵語citta)的態度能低聲下氣,順從父母之意(有善惡之別,善擇之,惡考慮棄之),在精神上能得到父母的滿意,但是物質上當子女的實有困境,經濟瓶頸,無能施與父母得享,雖已盡心儘力了,亦不能兩全其美,稱之為精神孝順

  三、物質精神孝順—顧名思義,就是在物質界與精神能讓爹娘滿心得享,無從挑缺,與父母相處,彼此打成一片,天倫之樂等齊,以人間而言,已達到最可貴、最福樂、最天倫、最幸福美滿之境地,登上人間至極之孝順人天共尊共仰也,稱之為物質精神孝順

  四、出世間孝順能讓母親機緣親近佛法,聞法聽經,歸依三寶梵語sarana tri-ratna),乃至受持五戒、在家菩薩戒等,普讓我們父母雙親能遠離娑婆(堪忍世界苦海世界,免受生死輪迴,乃至悟道證果,百歲臨終能蒙西方三聖接引自在往生凈土,因而離苦得樂,破迷啟悟,同登正覺,究竟成就佛道這就是世間孝順

  前面第一、二、三者是世間上的孝順,也值得人人尊敬與讚歎,唯一遺憾就是縱然讓父母雙親畢生享樂,美滿天倫,終其晚年壽終,亦不免受生死輪迴業力所牽引,又投胎轉世,一世又一世無止盡的相續生死下去,周旋不出六道輪迴

  法華經雲:“三界梵語trayo dhatavah)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開悟祖師雲:“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大聖佛陀充分的表露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其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為佛弟子豈可自己逃之夭夭(自利自度),而忍心讓父母親沉浸在生死輪迴深淵而不救度之!所以說世間孝順是不夠的、不圓滿的,正見梵語samyag-drsti)的佛弟子應鼓勵雙親更上一層樓,勉勵勸導父母親,因而親近學佛的路程,同情他們,關心他們,也讓父母親與我們一樣步入覺悟之道成佛)。

  畢竟世間孝順是未究竟的、未圓滿的,若能引導雙親入出世間孝順,免受父母沉淪三界六道,當下就是菩薩發心,已盡該盡之孝道了,諸佛讚歎,龍天歡喜!(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