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百問(9)

  問:怎麼憶佛?

  答: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這是人心識內具的能力。我們見聞覺知某個景物,這個景物便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儲存了一個信息,比如我們曾經到過天安門廣場,現在作意回想一下,天安門廣場的景象就浮現在腦海里。憶佛是在一切時一切處憶念阿彌陀佛相好光明,憶念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憶念西方極樂世界的全體光明,憶念六字名號功德。這個憶是我們的內心繫念牽掛境緣,不能忘懷他,就好像雞孵蛋,保持這個暖氣,就好家裡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關的事情,這時候你在上班工作當中心裏面自然還牽掛著那個事情。所以我們以至誠懇切的心,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要把憶佛貫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惟此為大,天天憶想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決定能救度我們,自知當往生心生歡喜。遇上種種逆緣,他人非理給自己的誣謗,不可生嗔恨發脾氣,應作念想,我都是往生西方凈土的人了,怎麼能跟他去計較呢?如果污穢貪慾心上來了,應思惟都要凈土蓮華化生了,怎麼還能有貪慾的心呢!看到貴重財物生起盜心時,應思惟都要去西方凈土,那裡金銀七寶具足,我怎麼能去拿人家裡東西呢!念佛憶佛能將阿彌陀佛功德彰顯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軟,止惡防非,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便能降服貪嗔痴煩惱,香光莊嚴,是故宜常念佛憶佛。

 

  問: 近來,有些居士專弘凈土的音像與書籍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偽,請師父開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答:目前,弘揚凈土的音像與書籍廣泛流通,總的來說,是好現象,說明信佛學佛人員增多,社會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數增多。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能夠以種種方式,傳播正信正見佛教饒益眾生功德無量。然毋庸諱言的是,在弘揚佛法的音像與書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門同修,誤人慧命,罪過不淺。末法之季,法弱魔強,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吾輩凈業行人應惕然警覺,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誤蹈魔網。茲略標三條原則,以資參考。

  1、遵循釋尊四依法之遺訓。

  釋尊懸知末法邪師魔外盛行之事,臨涅槃時,特別開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當受騙。何為四依?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執持善法,模範人天。而人心唯危,情執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義不依語。謹依第一義諦,真空妙有,中道了義。語言文字只是詮顯實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尋文摘句,執指亡月。⑶、依智不依識。謹依般若智慧,離念靈知,畢竟空無所有中,熾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識妄心,分別執著凡夫知見悉皆迷惑顛倒。宜以謙遜心,仰信聖言量,以佛知見為己知見。⑷、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謹依大乘了義,佛說小乘八萬四千法門隨順眾生根機而說。然據圓頓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義諦妙境界相。不可思議諸佛境界,生佛一體,感應道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即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吾人當以上述四依法為準繩,方不辜負釋尊之顧命,識別魔外邪見,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釀成造聖運動。

  恭敬三寶,乃至奉事師長,理所應然。但宜智慧觀照,以至誠心、恭敬心對待一切。應知大善知識悉是謙抑自處,如善導大師自稱是「罪惡生死凡夫」,藕益大師的證位亦屬「名字位中真佛眼」(煩惱未能伏斷,然知見與佛同齊)。印光大師雲「常慚愧僧」「粥飯僧」。這些道盛德隆的祖師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較,某些人或自稱或令他人稱述是某佛菩薩再來,或雲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斷食等,或雲自己開悟三昧、或雲自己得神通天人交往等。悉屬大妄語。按佛教戒律真實證果,尚且不能公開對大眾說,更何況未證謂證,未得謂得。若犯大妄語,入地獄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為求名聞利養,多有大言不慚者,吾人當深自警覺,不可隨聲附和,加入盲從膜拜之列,後果堪憂。宜熟讀大乘經典尤其是《首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其中的想蘊十魔宜反覆研讀,便可鍛就識魔之慧目。

  3、建立聖言量與祖師思想兩大參照系,用作辨別是非邪正之准繩

  凈業行人當依凈宗五經一論聖言與中國凈宗祖師思想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歷代祖師大德既是過來人,值得信賴,現代善知識的種種言教,雖聽起來不錯,然尚須時間勘驗。以古為師老實行持,才能穩妥,尤其《印光法師文鈔》彌契現代人的根機,字字見諦,語語歸宗,千叮萬囑,婆心切切,吾人反覆研讀,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師大德光碟與書籍,與聖言量及祖師思想相應,能幫助吾人正確理解經義和祖師觀念者,亦不妨參閱。

  以上三條,只是原則提示。伏翼凈業同修,隨機運用,不無裨益。凈宗念佛法門,只要信得及,守得穩,持念佛號,矢志凈土,便可直接以阿彌陀佛作大導師我在阿彌陀佛心中念佛阿彌陀佛在我心中接引護佑,生佛一體,感應同時,即凡心佛心,轉塵勞為覺華,蒙佛願力,決定往生,何慶如之!共勉。

 

  問: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註?

  答:當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的時候,每天繫念佛號很好,但每天有妄想雜念煩惱干擾這是正常的。凡夫是有妄想雜念,沒有了妄想雜念就不凡夫你就聖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為聖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彌陀佛了。所以有煩惱是正常的,那麼遇到不如意事情發會脾氣,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過程當中,第一次發脾氣可能會火冒三丈,經過一段時間念佛,再發脾氣的時候可能火就竄不那麼高了,這得有一過程五濁惡世末法眾生,其根機也只能這樣。至於你總是希望念佛熄滅貪、嗔、痴,那麼這個目標定位要調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於伏斷煩惱,要順應自然,不可強求。我們要念念想到業障深重,靠阿彌陀佛趕緊讓我們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這才指向正確目標。善導大師水火二河比喻告訴我們:我們走在這念佛往生白道上,貪慾之水與嗔恚之火仍然存在,但並不妨礙我們走在這狹小的白道上,度過生死急流,到達極樂彼岸。貪、嗔、痴等煩惱本質是虛妄的,是空的。我不理會他,專註在這一句佛號上,那麼如何能專註在這佛號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頭上,我馬上就要死了,這時候你專註專註?我須臾間就撒手人寰了,這個時候你還有什麼放不下,但念無常,才能懇誠念佛往生呀。

 

  問:據說蔥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凈業行人能否食用?

  答:蔥蒜等屬於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許可食用。何以故?葷辛菜臭味妨礙修法,葷辛之氣,能引發色身的慾望。《楞嚴經》雲:「是五種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如遇治病非蒜等不能治癒的特殊因緣,亦有開緣,然須到僻靜處別室食之。不得入佛塔僧堂,不得入僧浴室,不得上都圊內。病癒後等斷食蒜等更七日後,臭氣都盡,沐浴浣衣,香熏後方可入僧眾處(具如律中所明)。菩薩戒雲:非但禁止單食五辛,即一切菜中,雜有五辛,亦不得食。作為佛弟子,應謹遵釋尊的教誨。佛是一切智人,難道佛不知道五辛亦有些微防病的功能嗎?知道而又明顯嚴制,乃佛重視我等生法身慧命故。吾人不以身見的執著,聽信一般人標新立異的知見,以致荒廢自己的道業。

 

  問:凈土居士,在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認識與實踐上,應持什麼看法做法?

  答:凈土居士,首先,要建立一個與凈土佛法門相應的心態知見凈土法門是體現了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悲智,令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輪回的苦難,安享涅槃常、樂、我、凈。所以修凈土法門的人,首先要體現出世間的本懷,念佛矢志往生成佛,不是念念佛,修點善,下一輩子得個富貴身份,或上升到天堂去享天福的。要知道我們今生不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結果就慘啦!如果我們發起不了真往生的心,那麼我們這一持戒念佛,修種種慈善事業事情下一輩子可能得到大富貴,在富貴中,能保持清醒頭腦的少,迷惑顛倒以富貴造諸惡業者多,這不得不謹慎啦!所以截流大師開示,如果今生不能夠發出真心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的話,跟一闡提、五逆十惡的人本質上沒有兩樣。五逆十惡者是當生下地獄,那個不能真心求生凈土的人,是第三世下地獄。下地獄時間有一步之差啊!所以我們要加以注意,如果今生不能成就往生凈土的話,下一輩想保住人身也不是有把握啊!得人身要持五戒(殺盜淫妄酒),即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才有做人的資格啊!試問我們的五戒持得怎麼樣,五常的操守如何呢?所以印祖說,下輩子保住人身往生西方凈土還難。得人身靠自己持戒力量,而往生凈土的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所以今生能聞到念佛法門,一定要信願持名,今生成辦往生凈業

  這個往生凈土的信願建立之後,在世間法當中,要落實大乘佛法真諦與俗諦圓融的特質,在世間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家庭角色凈業三福就是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對朋友要有信譽,要吃素戒殺,身、口、意三業趨向純善,這樣你在家庭單位盡到了自己的本分便會導致和諧的人關係。由於你是世間善人,又能由福德的積累開發智慧,所以你的事業也會做的越來越好。學佛不僅不會與世間矛盾,反而能促進世間事業的昌盛。大凡世間上能夠建功立業,在歷史上留下印記,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都是在心性的開發有相當深度的人。比如清代林則徐以大無畏的氣概,燒毀英國鴉片,這種精神力量來自什麼地方?我們得知林則徐用非常工整的楷書來寫《金剛經》、《阿彌陀經》、《往生咒》。政務之餘,抽暇念誦這些經咒,才知道他從佛經裡面吸取了精神的養料。近代的思想家像魏源、龔自珍都是虔誠念佛行人哪。還有很多企業家的財富,大多是多生多劫布施善行所致,今生他又布施,越布施越有財富,可見出世間法與世間體現相輔相成,出世間法提升世間法,世間法為出世間法準備資糧啊!

  我們在世間首先要有終極關懷的安心,用比喻表示:比如一個人到一個陌生地方出差。他第一件事是要找好一個住的地方,找到住的地方,安頓了行李,他出去辦事,他心裡很安定阿!哪怕辦事再晚也預定好了地方,這把鑰匙在手上隨時可以進房間休息,這樣,這人安心呀!如果他沒有找到住的地方,背著沉重的行李去辦事,這辦事的過程便一直伴隨著恐懼不安。辦完事到哪裡去啊,心裡不安呀!這是一般人常見的心態。由此擴大一點說,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也是出一趟差啊!試問我們找到了住的地方沒有?所以找到地方是一個理性的人必先解決的問題,然而多少人卻忘了這個事情啊!背上沉重的行李去辦事,追求世間的種種東西,一生都伴隨著不安和恐懼啊!

  阿彌陀佛慈悲之極,用這個念佛法給我們安頓好住的地方,令我們了知生命歸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安心立命事情解決後,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做世間事業,那會做得很踏實,很快樂。可見,念佛法門是締造安樂人生妙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