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遇到事情的時候告訴自己要「忍辱」,但是這個時候心裡會更加痛苦,非常不甘心,是我方法錯了,還是認識錯了?請師父開示。
答: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說你們學佛人都是慈悲的,我打你不能還手,罵你不能還口。你一還手一還口證明你修的不行,是你不慈悲,我欺負你是應該。所以說有時候他們對佛教的慈悲、忍辱不知道什麼含義。
其實我們佛教真正的慈悲是拔苦予樂。而不是類似這種可憐、窩囊、憋屈,這是嚴重性的錯誤。
有智慧是忍辱的前提條件。怎麼去忍?忍字上邊一把刀,那麼別人欺負你了,我們有時候也應該像韋陀菩薩大護法們那樣,該亮劍時也會動用降魔杵。忍字下邊是個心,這個心是很重要的,心性清凈代表的是智慧,我們可以以我們的智慧去忍辱,所以前提是我們要看清楚狀況,看是什麼事情,什麼問題。
《佛遺教經》中佛陀在入滅之前對比丘們最後的教誨中,講到了「忍」。我想不管是出家還是在家,讀完這段話,都應該會有感觸。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嗔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嗔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製。嗔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所以說,當我們面對一些糟糕的情境時,個人當善護其心,攝心為道。嗔恚、抱怨、惡言等一系列反應,不過是破壞自己道心、清凈心。真正的忍,不是憋著,不是不悅,而是「如飲甘露」,如此之忍德,才是持戒和苦行所不能及的,才可稱為是入道的智慧之人。如果你只是從本來要發火變成憋出內傷,依然不能稱之為有智慧,更無功德可講。
一個原則,對內保護自己的善根和智慧,對外能令眾生的善根和智慧增長,此則名真忍辱,具真功德。後者我們且稱為菩薩忍。
南嶽慧思禪師曾言:若有菩薩將護惡人,不能治罰,令其長惡惱亂善人,敗壞正法,此人實非外現詐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終,與諸惡人俱墮地獄,是故不得名為忍辱。雲何複名住忍辱地?菩薩忍辱能生一切佛道功德,譬如大地生長一切世間萬物,忍辱亦復如是。菩薩修行大忍辱法,或時修行慈悲軟語,打罵不報;或復行惡口粗言,打拍眾生,乃至盡命。此二種忍,皆為護正法,調眾生故,非是初學之所能為。
佛門中常有菩薩現兇惡相,仍具一切佛功德。何以故?心不染著,為調服眾生、利益眾生故!相反的,如果遇到惡人敗壞正法而不懲治,卻言『我行忍辱』,此不名忍辱,當墮地獄,何以故,不能護法,外雖似忍,純行魔業,菩薩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護眾生,不得專執世俗忍也。這裡所謂世俗忍,即是如前所述,沒有智慧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