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曾經很虔誠,為什麼信心會退轉?什麼是最殊勝不退轉的信心?

  問:祈請上師開示,曾經很虔誠,為什麼信心會退轉?什麼是最殊勝不退轉的信心?

  答:信仰,有正途也有邪路。當你決定要相信前,首先要確定這個信仰是不是你終生堅定不移並願意為之努力目標,從眾、恐懼心理導致的偶發性信仰,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

  因為這種信,很容易就會搖擺不定,甚至迷惘退失。為什麼有人會退失信仰呢?

  有正確信仰的人就好像心裡有了依靠,找到了心中的家一樣;如果不幸錯了信仰對象,或是找到了正確信仰,自己卻不懂信仰義理,一味以主觀意識迷進去,就叫迷信

  如果我們有善因緣,能連接上殊勝妙法和具德上師,真是要隨喜自己有這樣的福報。然而皈依是個開始,佛子要在修行的全程中,隨時檢驗自己的誠心是不是堅定自己的「信」是不是如法和恰當。這也是學佛者的重要課題之一。

  信仰有所謂的正信和迷信。在正信當中,人的信仰心確實有深淺不同的差別,這和每個人聰明才智、身分高低、財富多少卻沒有關係虔誠信仰來自清凈內心,是佛子都要修的。

  如果一個人只是想通過信佛拜佛祈求一些福報享用,往往會陷入迷信的漩渦中,不能稱之為正信的佛子

  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己儘快產生出清凈信仰這類感恩的心,心中常常想到具德上師諸佛菩薩的巨大加持力,庇護著我們及一切眾生,這樣來感覺他們的慈悲心就像我們一想到觀世音菩薩,馬上就會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所感動;一想到地藏菩薩我不地獄,誰入地獄」的誓願就會很感動於他的大願力。這就是一種清凈信仰

  清凈信仰非常自然、單純,就像一個很久沒見到媽媽小孩,當他一見到媽媽自然發出無可言喻的歡喜心。我們對具德上師諸佛菩薩虔誠清凈歡喜心,也是這樣從心中自然而然發出來的。

  在學習佛法中,我們除了發出離心菩提心以外,對於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佛、法、僧三寶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的功德也要常用清凈的正信,去想他們的恩德。這種懷著無限感激發出的清凈信仰,就是凈信。

  當我們有了清凈信仰,那也只算是在第一階段,如果再進一步修行,慢慢體會到一點法味,在聽聞佛法的時候開始產生智慧,會知道善惡種種的取捨,對正知與正見有較深入的了解;清楚自己怎麼做好事,怎樣不去做惡;對因果非常深信之後,會很快樂地不斷聞思修佛法,會常常法喜充滿。這時產生的信仰就是進入第二階段的樂信了。

  凈信和樂信,雖然是很好信仰心態,但是,這兩者會隨著時間因緣而改變或消失。如果你離開佛堂、離開具德上師時間久了,或是因為你生活工作起了變化,你那貪瞋痴的習氣發了等等,這些會讓凈信和樂信慢慢消失或退化。

  當我們能將凈信和樂信常常在自己心中醞釀,慢慢累積,它們就不會在短暫時間內消失;同時精進地聞思佛法義理,配合實際修行還會讓它們在心中不斷扎深根,直至永遠地留在心裡。

  所謂永遠地留住,就是不會因為任何因緣而改變信仰的存在,這就是最殊勝的勝解信。

  人在追求信仰的時候,偶爾都會出現凈信和樂信。

  但為什麼有些人信仰如曇花一現不能持久呢?這是因為佛法義理沒有深入理解通達,心中有障礙緣故

  心中要釋放出障礙,才會有任運的成就,所謂心中障礙什麼呢?就是對三寶懷疑的心態。很多時候,人們的信仰是迷迷糊糊的,有的會懷疑,有的不會懷疑;還有的認為,信總比不信好一點等等。這些湊合、將就的心態,當然不叫勝解信。

  勝解信是最殊勝的,凈信和樂信是勝解信的前奏曲,不是不好,而是要慢慢讓它們變成一種不退轉的信仰,把正信的虔誠心長久地保留在自己心上不做偶爾的佛教徒,不做心血來潮的信佛者,為了自利利他究竟解脫成佛,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做具有勝解信的佛弟子

  每一天,我們都應該多想一想諸佛菩薩功德,多想一想諸佛菩薩利益眾生方法,多想一想歷代傳承上師恩德等等,這樣才可以維持自己心中歡喜心。不斷告訴自己為什麼學佛,認清正信之途的方向,護念永恆不退失的正確信仰並以實際行動精進追隨上師諸佛菩薩的行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