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生意場和仕途道的競爭,存在怎樣的因果?

  問:上師生意場和仕途道的競爭,存在怎樣的因果?

  答:很多人不明白真正競爭道理,總覺得靠手腕兒、靠陰謀、靠算計、把潛在的競爭對手都一一壓制住,或是徹底「鏟除」,就叫獲勝。其實不然,很多人在一開始,把競爭對手視為強敵,才會在各方面,不會「坐以待斃」,而是很警覺的不斷摸索、提高和改良不足之處

  《孫子兵法》里有句話說:「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當然,這是一句較為有名的兵法之道。可是,換個角度理解,如果能因敵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和戰略的變化,這就會盤活一定的固有模式。人,都會有一定業力串習和固定的思維模式習慣。這種慣有的模式,也會引申並延續,體現在我為人處世的各個方面。

  現代人也經常說,「商場如戰場」,覺得一定要把競爭對手都趕盡殺絕,才能把利字最大化,有必要只剩下我們一個人嗎?就像一同登山的人當你把所有同路登山的人都踢下山去,自己一個人到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意義又有多大呢?獨樂的結果,往往會孤獨致死。因為某種程度上,競爭意義,在於把彼此的潛能最大化激發開來。所謂的「敵人」,在某些方面也一定有強於我們,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只是我們在「敵對」的心態上,把打壓和鏟除,擴大到了最大化,而沒能考慮到另一個層面那就是,之所以有強勁對手的存在,才有能讓我們在各方面,變的更好。試想,如果都是同類水平,那還存在競爭嗎?或許,只有得過且過而已。

  所以,生活工作生意場、仕途道……等等,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就一定會有競爭,這也符合「物競天擇」一說。有一定程度競爭,是好事,但前提是,我們要把「敵對」的心理良性化,這樣才能理智的看待競爭意義是在讓我們變得更為優秀的助推力。

  共生、共存、共贏,才會有良性的發展,其實,各個方面的競爭都該如此。就像現在的商業環境中,如果一家企業有領先的技術、或是「拳頭」產品佔領市場份額,那麼同類型的企業競爭之間,一定會全力研發併科創更為優質的產品,與之抗衡。那麼不管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對於企業本身來說,都在不斷體驗和嘗試「創新」的成果。如果後者企業通過努力,而領先了前者先站穩市場的企業,是不是該感謝,正是由於「競爭」的存在,才會有突破、才會有前進和發展呢?

  如果一家企業為了贏得對手,整天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公司內部的不斷改良當中,而是絞盡腦汁的想辦法,靠竊取「競爭企業的商業機密為重點,抄襲和仿製對方的科研成果等等,某些時候,靠這些或許能擊垮對方,可是話又說來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此的方式,也一定會有另外的「競爭者」在一旁伺機而動呢,這就因果啊。

  學佛修行也是一樣。是人,就會時刻被習氣所左右,有人的地方也會有很多的是是非非。在修行上,如果師兄姐修的好,我們可以把他們作為榜樣努力精進這是良性競爭;如果看到別人修得好,就心生嫉妒講怪話,甚至誹謗別人,挑剔別人的缺點毛病那就成了惡性競爭

  要比就比優秀的部分,或是大家一起改掉缺點,挑毛病的人在笑,不挑毛病的人也在笑,大家一團和氣,各自努力,共同進步,這才是明智之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修行的好與否,是看成就了多少眾生而先於我們成就,不是靠比來比去,彼此向後拉扯、相互「踩踏」的結果,那是輪回之道,不是成佛之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