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師

大師法名法照,不知是何許人。原本住在廬山,修念佛三昧。一天大師在定中神遊極了世界,見一僧人穿破舊衣服,侍立在阿彌陀佛左右。佛告訴他:「這是衡山的承遠。」大師出定後,立即上衡山求見,在懸崖下見到承遠大師極樂世界所見到的衣服形狀一模一樣。大師於是就拜承遠大師為師,在衡山彌陀台般舟道場精修凈業。當時衡山的念佛道場,是江南佛門的最興盛的道場,追隨承遠大師而得到度化的人,數以萬計。大師既然得到承遠大師真傳,便於唐朝大曆元年4月,過長安,在章敬寺凈土院,依據《無量壽經》編撰《五會念佛法事贊》。

第二年,大師住於衡州雲峰寺。一天,大師正在齋堂用飯,於缽中忽然看見五色祥雲,雲中有一寺院寺院東北有座大山,山中有一溝澗,澗北有石門,石門過去五六里,又有一寺,金榜上寫著「大聖竹林寺」五個大字。過了一些時候,在用齋時,大師又從缽中看見五色雲,雲中有幾座寺院,所有一切水池高台樓觀,純是金色世界,上萬的菩薩在哪裡自在隨意行動,具有諸佛莊嚴清凈國土的種種妙相。大師歡喜異常,就尋訪請問於善知識。有兩個僧人法名嘉延、曇暉對他說:「神人神通變化,不能以凡情測度。但從山川形勢看,象是五台山。」

大曆4年結夏安居時,大師在湖東寺開辦五會念佛道場90天。至6月2日未時(下午1---3點),感應祥雲彌覆,在雲端中現出樓閣,閣上有幾位梵僧,身高一丈有餘,手執錫杖,經行修道。又見阿彌陀佛與二菩薩,身形高大,等如虛空衡山全城,當時沒有人見不到的。每個人都焚香禮拜。直到酉時(下午5---7點),聖像才隱去。6月底,大師道場外,遇到一位老人對他說:「你曾發願要去金色世界禮拜瞻仰文殊大聖,為什麼現在還不走?」大師說:「時事動蕩,道路艱難,無法上路。」老人說:「只管早去,路上決不會有困難。」說完,就不見了大師驚異非常,鄭重進入道場誠心發願:願以此身,任憑火燒冰凍,絕不退轉。至8月13日,大師就和幾位同志南嶽出發,一路之上果然毫無阻礙。

大曆5年4月5日,大師一行到達五台縣,遠遠就望見佛光寺南邊,有幾道白光。6日,他們抵達佛光寺,境界果然與大師在缽中所看見的毫無差別。這夜四更,又有異光從北山下來,直射於大師身上大師連忙進入念佛堂,請問刺史有什麼吉祥有一僧人回答說:「這是文殊大聖不思議光,常常照注有緣眾生。」大師聽說後,隨即身披袈裟,手持錫杖威儀無缺;朝著發光的地方,向東北走了50里。見一座山,山下有一溝澗,澗北有一石門。門邊有二位童子,年約八九歲,面貌端正。一人自稱善財,一人自稱難陀,引導大師進入石門。向北行走約5里,見一金門樓,走到門樓下,才看見是一座寺院,見一金門樓,走到門樓下,才看見是一座寺院,金榜題字:「大聖竹林寺」,與缽中所看見的完全一樣。寺院方圓有20里,共計120處院落,每處院落都有莊嚴寶塔都是黃金為地,金渠流水,華台玉樹,充滿其中。

大師進入寺中,到講堂內,見文殊菩薩在西,普賢菩薩在東,坐於師子之座,萬眾圍繞,正在說法,法音歷歷可聽。大師在二位菩薩面前至誠禮敬之後,問:「末法時代凡夫聖人相距遙遠,知識狹隘、陋劣、障礙,污垢尤其深重眾生本來具有的佛性無法顯現出來。修學佛法,可是佛法博大深廣就象大海一樣,不知末法時代,修習哪種法門最為緊要、最為當機?願大聖為我解說,斷我疑惑!」文殊菩薩回答說:「象你這樣,現在念佛,正是時候,一切修行門中沒有一門能超過念佛法門的,還有一門是供養三寶這是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為什麼呢?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所以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諸法之王。汝當常念阿彌陀佛,勿使休息。」大師問:「應當怎樣念佛?」文殊菩薩說:「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不斷地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說完,文殊普賢二位大聖,同時伸出金色手臂,為大師摩頂授記:「汝以念佛故,不久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快速的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當時二位菩薩各說偈語,大師聽聞之後,歡喜非常,踴躍作禮,疑惑之網盡除。文殊菩薩又說:「汝可到諸菩薩院巡禮,以承受教授。」大師聽從大聖教誨,一處接著一處,依次巡禮,請教各位菩薩。而後到七寶華園,見花開果滿,大小如碗。大師摘取而食,感覺身意泰然。從園中出來,又到二位大聖前,作禮辭退。二位童子大師送出寺門,大師低頭作禮。抬頭時,寺院菩薩都不見了大師心中悵然,悲欣交集,立了一塊石頭作為標記。

4月8日,大師到五台華嚴般若院西樓下安居。13日,大師與50餘位僧人,一同前往金剛窟巡禮,來到無著大師拜見文殊大聖地方虔誠禮敬三十五佛。大師禮敬剛滿10遍,就件腳下廣博、莊嚴清凈琉璃宮殿中,文殊普賢二位大聖與上萬菩薩,俱在一處。大師見到之後,深感慶幸、歡喜。隨後,大師就與眾僧回歸華嚴寺。這夜三更,在華嚴院系樓上,大師忽然看見寺院東面懸崖溝壑邊上,有5盞聖燈,大小一尺。大師心中暗暗祝願,願聖燈分為百盞,住立一面。聖燈果然如大師所願。大師又祝願,願化為千炬。聖燈也如大師所願,分化排列,行行相對,漫山遍野。聖燈激發了大師熱誠,獨自一人,在深夜中再往金剛窟,心中有願,願見文殊大聖走到半路,天已大亮,聖燈隱去。大師責備自己,舉身撲地。忽見一位梵僧,身高七尺多,自稱是佛陀波利

佛陀波利,漢語的意思教覺護,是北印度?賓國人。唐高宗儀鳳元年,他來朝拜五台山感應文殊菩薩示化成老人讓他印度取《佛頂尊勝陀羅尼》,來中國翻譯流通。永淳元年,他取回梵文經本到長安,後來就隱居於五台山金剛窟。就在如今的永興龍首崗,還有波利尊者舍利骨塔。

當時佛陀波利尊者對大師說:「師父如此不辭勞苦,有什麼願望嗎?」大師回答說:「願見文殊菩薩。」尊者說:「若是志願堅定真實就把鞋脫下,我讓你在咫尺之間得見大聖。」大師就脫下鞋子,閉目凈思,頃刻之間已進入金剛窟內。只見一座寺院黃金匾額上題著「金剛般若寺」五個大字。寺內建築,都是用叫不出名字珍寶裝飾而成光明閃爍。樓觀繁復重疊,殿宇連綿不斷,屏風精緻,鈴鐸交鳴,院落大約有200餘所。有的地方還有藏珍樓,裡面供著《金剛般若》等一切經法。寺院的人物,身形魁偉,不是人間所常見的模樣。文殊大聖,在眾人的擁簇之中,分外尊嚴。在大聖慰問勞苦並飲食之後,波利尊者大師引出寺院大師乞求留住寺內,尊者說不行,安慰他說努力精進修行再來就能留下了。大師回到原處,穿上鞋,回視波利尊者,已隱身去了

12月初一,大師華嚴寺入念佛道場,絕食念佛,發誓就此往生凈土。到第七天初夜分,正念佛時,見一位梵僧,到道場來,對他說:「你所看見的五台山聖境,為什麼不說出來?為什麼不留傳給後人?」說完就隱去了大師心裡有點驚奇。第二天申時(下午3---5點),大師正在念佛誦經時,又見以為梵僧,約有80多歲,神色嚴峻,對大師說:「師父所看見的五台山靈異境相,應該普示眾生使他們大家發菩提心,獲得大利益。為什麼不說呢?」大師說:「我確實沒有隱瞞聖境與大道的心,只是恐怕有人聽說後懷疑、誹謗。」梵僧說:「像文殊菩薩這樣的大聖人,現在就在五台,尚且招人誹謗,你有什麼可怕可擔心的。但能使眾生聽聞之後,法菩提心,像敲擊塗毒鼓,使遠遠聽到的人都中毒一樣,不過是眾生文殊大聖結緣罷了。」大師聽從梵僧的指教,仔細回憶所見所聞,認真記錄,流傳於世。

大曆6年正月,江東僧人慧從,與五台山華嚴僧人崇暉、明謙等30餘人,隨從大師到金剛窟的處所,及大師立石標記的地方,瞻仰前日聖人的蹤跡。大家都仰望聖人,悲從中來就在大家徘徊之間,忽然聽到清雅嘹亮的鍾聲一聲接著一聲,歷歷分明。眾人竦然起敬,都知道大師所看見的並非虛幻大家都感嘆大師、與大聖多生累劫的宿緣,才能這樣幸運,同游聖地,因而在精舍屋壁上書寫記錄,好讓一切有緣眾生能夠見聞,同發勝進的心,後來,人們在大師所見的「大聖竹林寺」金榜題字的地方也就華嚴寺南15里,在中台山麓中,建造了一座莊嚴、精緻、秀麗的寺院,取名竹林寺。

至大曆12年9月13日,大師與他的弟子8人:純一、惟秀、皈政、智遠、沙彌僧惟英、優婆塞張希俊、童子如靜等,在五台山東台,看見白光三四道,接著有五色雲起,雲上有圓光,光為紅色,只見文殊菩薩乘坐青毛獅子,湧現在圓光中,大家目所共睹,非常清晰。接著天上小雪霏霏,圓光散發,漫山遍野。

大師屢次見到靈異,念佛也更加精進懇切。在有一月夜裡,大師在定中,見梵僧佛陀波利尊者對他說:「你的蓮華成就,三年後就開。|到這一天,大師對眾人說:「我走了」,就端坐而逝大師曾在並州用五會念佛法門教化眾生皇帝長安城皇宮中,常常聽到東北方有念佛聲,派遣使者尋聲找到太原(即並州),果然看見大師在勸人念佛,便詔請入都,封為國師,教宮人五會念佛。唐代宗大曆年間及唐德宗興元年,皇帝兩次大師詔請入宮,教五會念佛,人們都稱大師為五會法師大師所著的書籍,有《大聖竹林寺記》一卷,《五會念佛法事儀贊》三卷,《五會念佛法事儀贊》一卷。

THE END